《删补名医方论》之麻黄汤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二十五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5) 本条是讲太阳中风服桂枝汤不得法而大汗出,服桂枝汤应当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 ...
-
《删补名医方论》---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作酸,须加炮姜.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二钱) 加姜.枣.水煎服.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 ...
-
《删补名医方论》
作者:吴谦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 正文 卷(一) 独参汤 参附汤 生脉饮 保元汤 四君子汤 香砂六君子汤 当归补血汤 佛手散 四物汤 圣愈汤 地骨皮饮 犀角地黄汤 四生丸 当归 ...
-
『医宗金鉴』<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目录>卷三\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篇名>小柴胡汤 属性: 治伤寒五, 六日,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 饮食, 心烦喜呕, 口苦耳聋, 脉弦数者, 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卷
小柴胡汤 治伤寒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耳聋,脉弦数者,此是少阳经半表半里之证,宜此汤以和解之.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大承气汤 治阳明病,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语汗出多,胃燥独语,如见鬼状,喘冒不能卧,腹满痛,脉滑实.又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又少阴病初得之,口燥咽干者.自痢清水,色纯青,心下痛,口燥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删补名医方论六卷 桂枝汤 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病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删补名医方论三卷 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 麻黄 桂枝 石膏 干姜 杏仁四十枚 川芎 当归 人参 甘草各三两,右九昧,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二卷
补中益气汤 治阴虚内热,头痛口渴,表热自汗,不任风寒,脉洪大,心烦不安,四肢困倦,懒于言语,无气以动,动则气高而喘. 黄耆 人参 云术 炙甘草 陈皮 当归 升麻 柴胡,右八味,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 ...
-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