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小论文:美苏争霸交替的诸多因素

(0)

相关推荐

  • 加拿大才6万兵力,为什么南边的美国不吞并他,统一北美洲呢?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提问:加拿大才6万兵力,为什么美国不吞并他,统一北美洲呢? 的确,作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美国,完全有实力干掉加拿大,吞并他,并且统一美洲.但是有实力并不代表一定能成功,因为左右 ...

  • 软实力,使小国「不弱」、强国「不霸」

    ▐   「软实力」兴起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约瑟夫·奈尔(Joseph S. Nye Jr.),于1980年代末期,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后,立刻变成大国外交谈判上的新思维. 硬实力是指,一国 ...

  • 笔记:读史的启示

    本文导读: 为什么读史?我认为是为自己能在今天明辨是非.看得更远,明天能在今天的基础上变得更好. 通读威廉·夏伊勒煌煌两千页的巨著<第三帝国的兴亡>后,我对历史的看法也有了些许改变,而这些 ...

  • 普奥战争获胜的普鲁士,为啥不趁机拿下奥地利?俾斯麦有何考量?

    普鲁士和奥地利是由无数邦国组成的德意志联邦中最有实力的两个邦国,它们都野心勃勃想以自己为主体统一德国. 自从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宰相后,就致力于德国统一事业,他深知统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免不了要 ...

  • 世界七个强国的立国之战

    ​世界七个强国的立国之战 1.日本:甲午战争,击败清朝,获得4亿两白银赔款. 2.德国:普法战争.1870年击败法国,统一了德国. 3.美国:1812年战争,英国战后放弃干涉,美国赢得和平发展环境. ...

  • 独立战争:没有好的战争,也没有坏的和平,叫嚣战争必将遗臭万年

    1783年的<巴黎和约>是英美两国签订的结束美国独立战争的和约,此后美利坚合众国结束了八年的抗争,终于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但<巴黎和约>的签订却不是只有英美两国参与,在战争中给予 ...

  • 改变世界的三位男人:二战三巨头中谁的能力最强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毫无疑问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0亿以上的人口加入战争,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经过几年的鏖战才战胜了邪恶轴心国.战争一结束 ...

  • 备战小论文:近代中国女性解放的发展历程

    [题目]倡导女性解放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从"保国.保种.保教"出发,注意到了国家积弱同妇女的关系,他们认为妇女 ...

  • 备战小论文:中西发展中的“趋同''与“趋异”

    [题目] (12分)(2021.福建省漳州市高三适应性测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远古时代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和西方文明经历了学术争鸣地方分治,然后沿着帝制的趋同道路前进.但从公元四世纪罗 ...

  • 备战小论文:人类发展的总趋势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种意见.直线说认为历史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不断前进上升的:循环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变 ...

  • 美苏争霸世界遭殃,弱国穷国被逼走向联合,能起到制约美苏作用?

    美苏争霸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上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全都因二战而元气大伤,而亚非拉等殖民地地区的民族意识觉醒,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大量的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纷纷独立. ...

  • 备战小论文:思想解放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16年年初,黄远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人之公毒>一文,明确表示"搜求公毒为救国之第一义",而所谓 ...

  • 备战小论文:百家争鸣

    [题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思想史上,春秋战国无疑是一个虎气腾腾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不断出现新变化,不同的阶级与阶层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 ...

  • 美苏争霸记住了古巴,二十世纪记住了切格瓦拉

    二十世纪是自由思潮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年轻人们对于偶像的崇拜如日中天,偶像可以给予他们一种认同,一种慰藉,一种指引.这对于身处大变革之中的年轻人来说,才格外重要.而放眼整个二十世纪的偶像群体中,有 ...

  • 备战小论文: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

    [题目] (14分)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具有 ...

  • 美苏争霸时期,苏联在美苏边境建设北冰洋大坝,有何深意?

    美苏争霸时期,苏联在美苏边境建设北冰洋大坝,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