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三仁汤

三仁汤见于吴鞠通《温病条辨》,方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滑石、通草、竹叶八味药组成:,甘澜水煎服。

原书指出本方运用于“头痛恶寒,身体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等湿恋气分之证。

原来本地附近的女生都在用Soul交友,来认识一下?

广告

湿邪伤人,留恋气分,郁遏不达,常波及三焦,而致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病证繁多,故施治用药,当细心揣摩,若仅用辛温燥化湿之剂,则每易助热化燥;如用苦寒清燥之品,则药过病所,常致脾伤湿留,唯宜芳香苦辛,轻灵淡渗,流畅气机之品,宣、化、利并进,务使三焦通畅,湿邪分消,湿去而脾不伤,邪除而正亦安,方堪称稳妥之法。

三仁汤以“三仁”为主药,方中杏仁苦温,善开上焦,宣畅肺气,以通调水道,使湿邪下渗;苡仁甘淡,功在疏导下焦,兼能渗湿益聛,白蔻仁芳香苦辛,《本草正义》说专能上能下“先升后降”,故能转枢中焦,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乏机。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滑石、通草淡渗利湿,再用轻灵透利之竹叶,—则宣泄内外之湿;二则清透湿郁所化之热。全方宣、化、利俱备,汇数法于其中,共成宣畅三焦,化气利湿之功,且方中药性和平,充寒热之偏及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正如《临证指南医案·卷五》中徐灵胎评语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

展开剩余74%

余临证数十年,凡湿邪伤人,而致三焦气机不利,清浊升降失司之病证:,恒用本方随症加减,疗效颇著

例:

一、李姓,男,38岁,农民

农忙之际,常劳动于雨雾之中。今患头痛,曾服用荆、防、芷等温散之品无效,得西药可暂快一时,病延旬余未愈,遂邀余出诊。自诉头重百斤,如顶巨石,晕痛难忍,午后尤甚,胸脘痞闷,不执不食,肢困身楚,小便可,大便溏,口不渴,有甜味,舌质如常、苔白略腻,脉浮濡缓。良由风寒湿浊外感,内及三焦,气机滞而不畅,清阳不能上达,民反致浊阴上蒙,病虽旬余幸无化热之势。治以散寒除湿,宣畅气机,升清辟浊。

处方:

杏仁5克,白蔻仁5克,薏苡仁12克;茯苓12克,厚朴5克,半夏9克,通草3克,佩兰12.克,苍术9克,细辛3克,石菖蒲3克,升麻6克。_毎日一剂,水煎服。'

上方连服三剂,头痛大减,全身轻松。嘱将原方再进三剂而愈

二、水肿

邱姓,女,17岁,农民。

一周前入山采薪,途遭雨淋,全身湿透如浸,次日感全身沉重不适,咳嗽咽痛,其女父自取草药一握,煎服后,咽痛己瘥,咳嗽减较,但周身渐见浮肿,且肿势亦剧,急求治西医,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建议中药治疗而转诊余处,患者全身浮胖,按之没指,凹陷不起,肢倦,胸闷不适,偶有咳嗽,腹胀纳少,大便溏,小便少,舌质稍红、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水湿外袭浸淫肌表,肺失宣化,脾不健运,三焦不利,水道不通,治以芳香化湿,宣肺健脾,通利三焦。处方:'

杏仁9克,薏苡仁15克,白蔻仁6克,厚朴6克,半夏9克,通草5克,茯苓、桑皮各12克,大腹皮9克,胨皮6克,冬瓜皮12克,苍术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嘱忌盐食。

上药连服五剂浮肿已消大半,尿量增多.胸闷减轻,咳嗽已除,饮食增进,

药后浮肿全消,.饮食、二便均正常,唯感肢软乏力,遂以参苓白术散加减作汤剂调治而愈,至今未复发。

三、泄泻

王姓,男,35岁,教师。

时值暑假,家住乡村,因事徒步20余里,天气炎热,途中渴甚,往返喝饮冷水数次,当晚即腹胀肠鸣,继而泄泻,至今已有5天,曾先后投医三次,病仍未减,刻下日解稀便5〜6次,量少不畅,胸脘满闷,腹胀且痛,嗳气不爽,恶心欲吐,纳呆肢困,小便黄少灼热,舌正、苔白厚腻,脉濡缓。寒湿伐中,脾气被困,气机升降失司,乃致清浊不分,而成湿泻。病延时日,邪有化热之势。治宜渗湿化浊,醒脾和中,调畅气机。处方:

杏仁5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15克,苍术9克,厚朴9克,陈皮6克,半夏9克,滑石18克,通草5.克,绵茵陈12克,藿香9克,楂肉炭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上方连服三剂,泻已全止,自觉症状消失,小便清长,饮食增进,仅感肢疲乏力,纳谷不馨,拟六君子汤四剂调理康复。

四、黄疸

赖姓,男,30岁,工人。

食欲不振,胸闷腹胀,肢困乏力已10天,小便深黄如浓茶5天,因工作繁忙,未加注意,仍坚持上班,昨晨漱洗时,偶然发现双目俱黄,始急赴诊西医,经尿、血检验,确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建议中药治疗。今前症仍存,双目白睛及全身皮肤发黄如橘皮色,恶心欲呕,大便溏而不畅,舌边尖红、苔淡黄而厚,脉弦滑,上腹部轻度压痛,未触及明显痞块症瘕,此乃湿热郁滞三焦,郁而发黄,属阳黄之证,治宜开畅气机,清利湿热。处方:

绵茵陈、土茵陈各30克,杏仁5克,白蔻仁5克,薏苡仁12克,厚朴9克,淡竹叶6克,半夏9克,通草5克,滑石18克,生山栀12克。水煎服,毎曰一剂。

上方守服十二剂,黄疸已全消退,胸闷腹胀亦除,饮食增进,大便通畅如常,小便淡黄,惟舌边尖稍红、.苔薄微黄。气机虽已畅通,湿热尚未全除,治拟甘露消毒丹加减化裁,以清余邪。

体会

一、湿恋气分,波及三焦,病证虽多,大凡见有胸闷、脘虛不适,或胀或痛,或呕恶,或嗳气,小便不畅或灼热,舌苔较厚或腻等症者,皆可用三仁汤,辨证确切,加减的当,疗效可靠。

二、方中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半夏、厚朴为宣畅三焦,理气化湿之主药,不得轻意去除,其余药物皆可随症加减。

三、本方虽药性平和,但毕竟是祛邪之剂,辛宣滑利,耗气伤正,邪去则止,不宜久服。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不当使用情况,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0)

相关推荐

  • 湿气越少,睡得越好!一张方,除湿助眠,看到的人,就记下吧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

  • 三仁汤《温病条辨》——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何廉臣<重订通俗伤案论>:因于湿温者,三仁汤加保和丸. ★&l ...

  • 【三仁汤:治疗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症状 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1.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 2.口干口苦,渴不欲饮,口甜粘浊,食甜食则冒酸水 ...

  • 孙玉信用三仁汤医案六则

    孙玉信运用三仁汤医案六则 1.  汗证 案例:患者,男,30岁,2006年8月30日初诊.患者平素嗜酒,1年来自汗出,稍动则大汗淋漓,心烦.口苦,腰背酸麻,二便正常,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沉弦.证属湿热 ...

  • 【《温病条辨》三仁汤】

    三仁汤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18克.半夏15克. 功能清热利湿,宜畅湿浊. 主治  治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 ...

  • 【温病条辨】三仁汤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经验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属湿温初起及 ...

  • 刘燕池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刘燕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导师,北京市名医传承工作站.国家名医传承工作室主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经验继承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 ...

  • 【三仁汤】讲解与运用

    [组成]杏仁三钱(12克) 正滑石六钱(18克) 白通草三钱(10克) 白蔻仁三钱(10克) 竹叶三钱(10克) 厚朴三钱(9克)生薏苡仁六钱(18克) 半夏五钱(10克) [煎服法]甘澜水八碗,煮取 ...

  • 【新提醒】三仁汤临床用于带下病

    某女,28岁,2015年4月22日谷雨初诊.诉带下量多1个月,加重1周.近1个月来带下量增多,曾于西医院检查诊断为『阴道炎』,采用外用西药治疗(用药不详),效果欠佳,反复发作,带下量逐渐增加,遂来就诊 ...

  • 【新提醒】三仁汤临床应用体会

    盛夏季节,暑湿蕴蒸,常见湿热为患,沈师惯用藿香祛除暑湿,同时也喜用三仁汤加减以祛湿清热,临床效果颇佳.根据临床观察,即使不在暑湿季节,很多患者也有湿热或痰热之证,或为实证,或虚实夹杂证,用药治疗有的取 ...

  • 你能区分藿朴夏苓汤和三仁汤证?

    藿朴夏苓汤是<感证辑要>引<医原>,<医原>原文摘录与下: 湿之化气,为阴中之阳,氤氲浊腻,故兼证最多,变迁最幻,愈期最缓.其见证也,面色混浊如油腻,口气浊腻不知味 ...

  • 三仁汤——中耳炎、鼻窦炎、口腔溃疡,这个清代名方都能治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方中8味药,可通治上焦.中焦.下焦,临床疗效显著,时至今日,依然为临床常用方,为医家所喜爱.本文就带大家看一看它是如何在临床中发挥它的强大作用. 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