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元青花窖藏主人料为元末重臣月鲁不花

1964年5月的一天,保定市永华路南小学一建筑工地发现一处元代窖藏,其中就有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两件,此外还有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执壶1件,共6件元青花,还有其他种类的瓷器5件。

不难看出,保定窖藏元瓷,以其复杂考究、新颖独特的工艺,显示出元代最高的制瓷工艺水平,并以最能体现皇家身份标志的白龙、麒麟、凤纹、金彩等装饰,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皇家和贵族气韵。郭学雷介绍,保定窖藏元瓷,工艺模仿金银器工艺,首创模印悬空浮雕技法,为元瓷中最复杂、最华丽及最费工时的产品。釉面莹润,胎体玲珑,精美至极。这些特征都符合元代文献有关“御土窑”器物特征 。元人孔齐《至正直记》“古饶器”条中“御土窑者,体薄而润最好”,及该书“饶州御土”条中:“饶州御土,…… ,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的内容,可知窖藏所出的一幅白釉劝盘,正是御土窑的典型产品。

在浮梁瓷局控制下,新颖独特、复杂考究、能代表景德镇最高制瓷工艺水平的技术,一定会首先应用在为最高统治者宫廷用器的生产,结合元廷“御赐之物,不在禁限”之规定,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断定这些明显带有皇家和贵族气息的窖藏瓷器精品,最大可能来自宫廷御赐之物。

神秘主人呼之欲出

排查保定窖藏主人之前,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首先分析了,为何在保定会发现如此高级别的瓷器精品窖藏?郭学雷认为这应与保定路在元代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元代保定路是京畿重地,京师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特别是元顺帝至正年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保定路的安全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愈显突出。顺帝至正九年又定“督摄之法”,故出现“屡辍廷臣,列布郡县”的情势,保定路因此出现多位曾在元大都任职的“廷臣”出任保定路主要官职的情况。这些“廷臣”官阶高,与元廷关系密切,最有可能是保定窖藏瓷器的主人。

郭学雷查阅康熙及光绪年间《保定府志》,并以现在保存较好的古莲池为坐标,对照志书中所附保定府城图可知,窖藏地点位于清代府城西南的清苑县署范围之内,紧邻元代汝南王张柔于1227年所建雪香园(元末明初至今,该园一直被称为古莲花池)。清苑县署在府城西南,为宋时堡(保)塞军故地。又查明李贤《明一统志》可知,窖藏以北,即元代顺天路厅(至元周孟戡建宣化堂,大致在今保定直隶总督署范围之内)所在。另据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对城市建筑布局“北衙”、“南宅”的记述可知,顺天府(保定路前身)的建筑布局,是以官衙与张柔所居的南宅(雪香园)为中心的,由此可知,窖藏所在地的城西南,主要是元代官员住宅别第分布的区域。至于清苑衙署,据同治《清苑县志》的记载,是明代洪武年间才设立的。综上所考,可知窖藏所在地,在宋以来即是保定古城最核心的区域,至元代为主要官员的住宅别第所在。据此郭学雷判断,保定窖藏的形成,当与居住于此的保定路官员有关。据此,郭学雷的排查重点,可集中在那些与宫廷关系密切的高官阶的“廷臣”身上。

结合对窖藏瓷器、入藏地点和藏主可能身份的考察、分析, 郭学雷判断保定窖藏的形成,当与至正二十年保定陷落战事有关。经对此期间官员的细致排查, 郭学雷发现元末重臣月鲁不花是窖藏主人的可能性极大。

《新元史》月鲁不花传载:“十七年,贼渡河,月鲁不花修城浚壕,以备战守。奏请五省八卫兵出戍外镇者,宜留护本部。诏允之。遂兼统黑军及团结西山八十二寨民兵,声势大振。贼再犯保定,皆不利退走。进中奉大夫,赉上尊四、马百匹。顷之,召还为详定使。月鲁不花去一月,保定竟陷于贼。”

郭学雷强调“赉上尊四”的记载至关重要。“赉上尊四”意即赏赐了四件上等的瓶或罐所装之美酒,这恰与保定发现的四件贮酒容器——两件精美的青花釉里红大罐及两件梅瓶的数量相吻合。不仅如此,郭学雷据《元史》:“召还为详定使。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的记载推测,月鲁不花离开保定的不到一个月的短暂时间内,因保定居民的挽留,加之当时战事频仍,其家属及居家私人物品还未能及时迁往大都,结果不到一个月,其家中最珍贵的皇帝赏赐之物,便因保定陷落被深埋地下。

同时根据,顺帝时有“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等的记载。《元典章》有“磁器上并不得用描金”的规定。据此可知,窖藏青花海水白龙梅瓶云间内的麒麟、凤纹,蓝釉匜、杯、盘的金彩装饰,在当时均属禁限之列。结合“御赐之物,不在禁限”的规定,推断以上禁限纹样的瓷器,其合理的来源最有可能来自最高统治者的赏赐。郭学雷推断保定窖藏瓷器及明初功臣、皇族墓出土元青花梅瓶与大罐等均属浮梁瓷局为元顺帝烧制的赐赉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