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宪问篇(十五)
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的那些人和事儿(三)
齐桓公的影响力和结局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上古五霸之一,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公元前685-前 ...
-
淄博历史人物|齐桓公霸业的历程,可以用7个成语典故来概括
齐桓公是山东淄博市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春秋时期,其霸业的历程,可以用7个成语典故来概括,齐桓公的一生实在是一种有趣历史文化现象,他的历史成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淄博齐桓公雕像 一.见异思迁 齐 ...
-
开局即巅峰,齐桓公问鼎霸主地位,申明了哪些禁令
齐桓公通过抗击戎狄,救援燕国.卫国.邢国,扶住周太子登基等一系列尊王攘夷的行动,提高了齐国在各诸侯国之间的威望,逐渐拥有了霸主的地位. 为了使这实际上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得到名义上的确认,齐桓公在鲁僖公九 ...
-
三分钟读懂齐桓公霸业精髓:尊王攘夷 | 春秋史话连载0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 会合诸侯本来是周天子的权力,春秋时周王室已无力举行,而诸侯国间一些事又需要共同商议解决,不能没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 ...
-
世道从来非诡道——《论语》悟读【342】
世道从来非诡道,人心自古是良心. <论语>第十四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jué,欺诈)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 ...
-
素说《论语》:宪问篇(五)
素说《论语》:宪问篇(五)
-
【诵读经典】《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拼音诵读版,快快收藏了~
<宪(Xiàn)问(wèn)篇(piān)第(dì)十(shí)四(sì> [14.1] 宪(Xiàn)问(wèn)耻(chǐ),子(zǐ)曰(yuē):"邦(bānɡ)有(yǒ ...
-
论语·宪问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 ...
-
【第342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2章>孔子因何说"克.伐.怨.欲不行"还不足以判定为仁人?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
-
【第343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章>孔子因何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里的"怀"字 ...
-
【第34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4章>孔子因何说国家政治黑暗时要"危行言孙"? 14·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ùn )." 这里的 ...
-
【第345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5章>孔子怎样阐释德与言.仁与勇的关系? 14·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意思是说:"有 ...
-
【第349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9章>孔子怎样赞许子产治国理政? 14·9 子曰:"为命,裨谌(音bì chén )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q ...
-
【第351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1章>孔子因何说"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4·11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意思是说:"贫穷而 ...
-
【第354期】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14章>公叔文子的所言.所笑.所取因何不使人厌恶?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