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书籍的对话

元旦时和娃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前半场笑哈哈,后半场哭的我呀,看电影的途中,想到一本书,看完电影还想看某些相关的书,发生啥事儿了?

影片中有一群人,他们是癌症患者,还有一群人,他们是患者的亲人朋友。两位主人公,中学生,患了癌症,他俩看待病情的心态完全不同,也就引出了女主马小远带着男主韦一航去模拟体验人生的过程。我对这一幕印象很深,在旁人看来,这探险像是过家家,也许还会觉得有些幼稚,但对于他们来说,那“简单而美好的一生”是对生活的向往,也是几乎无法实现的未来。

我常常会想,当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一个先来到,我如何度过今天?这电影让我看到的是积极面对现在,像马小远那样,真实的面对,面对一切苦痛、害怕、生气、失落、放弃......接受结果,更厉害是勇于做出选择,选择乐观,并且成为别人的光芒。怎样面对生活,由得我们选择。

在《星期天巨人》里,也有一个人物,他叫乔纳森,这位从美国回来的“怪”叔叔,总是星期天来到男孩马克斯家,总是带着奇思妙想,带着马克斯一家人做一些特别的事,如此快乐的人也有着他的痛苦,“对,那段时间我不想活了。我曾多次经历这样的危机,非常黑暗的日子。对我来说,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黑暗、阴沉、没有意义。那会儿我没兴趣继续活下去。”“有些阶段,我也没办法跟你解释。有时候我感觉非常棒,可以拥抱整个世界。然后,突然地,我又会觉得特别难过。我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动不了了,仿佛所有一切,不论什么,完全没有意义,而且太紧张。曾经有段时间,我整月都不愿出门。我几乎下不了床,觉得身体如此沉重。医生说,我掉进了一个黑洞里。”

飞翔的埃洛,这位马戏团小丑演员,在乔纳森的这些阶段,只是陪着他,跟他聊天,像朋友那样,像一个祖父。还有乔纳森的女朋友琳达,总是当乔纳森落入谷底时拯救他。乔纳森为什么能带给身边人那些无限创意、疯狂和快乐,我想他本身就想抗争,一直在努力,他也在用他的方式影响着马克斯的家庭,他认为马克斯的爸爸妈妈都是“非常理智的”,“他们只是需要稍稍被人唤醒”,我喜欢“唤醒”这个词,大人们过着按部就班,秩序井然的“正常”生活,孩子的生活需要一些特别的事。

“星期天巨人”是谁?作者很巧妙地将这个称号给了两个人,乔纳森和马克斯互为对方的巨人,而我们成人看了这本书,也可能会想做孩子的星期天巨人,反正我看了这本书就想,那怎么做?文末李一慢老师和蒋军晶老师都有给到很棒的方法。

当电影和书籍对话,再说说我印象深刻的假想游戏,“假想游戏是反事实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之源,在理解他人方面有明显优势。”(来自《园丁与木匠》)

电影里,他俩模拟去撒哈拉沙漠冒险,趴在建筑工地那一片沙堆上,那么投入。

书里,他们在客厅布置戈壁沙漠,听着笛子演奏的音乐,仿佛骑着骆驼的王子穿越沙漠。

电影里,他俩在深夜的海鲜市场,感受着太平洋的海风拂面。

书里,他们是深海潜水员,坐在沙发上戴着潜水镜,发现好多极其罕见的鱼。

电影里,在房顶,他俩迎着鼓风机放声呼喊。

书里,他们和风赛跑,欣喜地欢呼,大声叫好。

电影里,他俩在充气泳池里享受马尔代夫的日光浴,

书里,小船在小湖里漂浮,两个星期天巨人仿佛航行在大海上。

......

在这一幕幕的故事里,让人动容的还有他们身边的亲友,愿意陪他们疯,陪他们闹,无怨无悔。引用伊伊的总结:“总有人会默默陪在黯淡的星星身旁,用自己的爱使每一颗星星散发光亮,即使自己也背负着沉重的行囊。”身处于黑暗中的人,在努力温暖彼此。

看了这个电影触发我们想看看相关书,有关疾病,人性,生死,医疗等,阿简推荐看《当呼吸化为空气》,这里有流沙的荐书,先睹为快:《当呼吸化为空气》

文、编:伊伊妈

书语荐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