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李顺民:当归补血汤合五皮饮治疗肾病综合征案

李顺民 广东省名中医,深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及博士后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顺民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院优秀院长,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名中医,鹏城杰出人才。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以案说医】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基本资料】
陈某某,男性,18岁。初诊日期:2010年2月8日。
发病节气:立春后4天。
0 1 【发病过程】
患者2010年1月出现眼睑轻度浮肿,当时无双下肢浮肿,无肉眼血尿、颜面红斑、脱发、口腔溃疡、光过敏等症,在我院门诊查尿常规示:PRO4+,BLO+;24h尿蛋白定量3596mg,血生化示:TP43.2g/L,ALB21g/L;免疫、风湿、狼疮等指标及泌尿系彩超均未见异常,曾间断口服中药治疗。
0 2 【首诊证候】
主诉:发现尿检异常1月。
刻诊症见:神疲,眼睑及双下肢轻度浮肿,腹胀,纳差,眠一般,每日尿量约500-800ml,泡沫多,夜尿3-4次,大便尚调。
体格检查:舌淡暗,苔白腻,脉滑。眼睑轻度浮肿,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移动性浊音(-)。
辅助检查:2010年1月30日我院查尿常规示:PRO4+,24h尿蛋白定量3600mg,血生化示:TP42.1g/L,ALB19g/L。
0 3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水肿(脾肾气虚夹湿瘀)。
西医诊断:1、肾病综合征,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治法:健脾益肾,化瘀祛湿
处方:黄芪50g,当归10g、茯苓皮15g、冬瓜皮30g、大腹皮15g、桑白皮10g、陈皮10g、泽兰10g、川牛膝30g、猪苓30g、白术15g、芡实30g、金樱子30g、丹参30g、甘草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配合雷公藤多甙片20mg po tid)。
04 【随诊过程】
复诊2010-2-22
双下肢水肿减轻,眼睑仍浮肿,腹胀稍减,服药后大便日4~5次,质稀,纳一般,眠可,苔白稍腻,脉滑。复查尿常规:pro4+;血常规及转氨酶无异常;
原方去泽兰,改白蔻仁15g、冬瓜皮50g,党参1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2010-3-8
眼睑无浮肿,双下肢水肿减轻,怕冷,腰酸乏力,纳眠可,尿量每日800-1000ml,大便日两次,苔薄白腻,脉细。复查尿常规:pro3+;血常规及转氨酶无异常;
前方去白蔻仁,改冬瓜皮30g,加桂枝10g、杜仲15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2010-3-22
眼睑及双下肢浮肿缓解,怕冷改善,腰酸乏力稍减轻,口干,纳眠可,尿量增多,泡沫减少,大便日2~3次,苔薄白,脉细缓。
前方去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加蝉蜕10g、玄参15g、麦冬10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复诊2010-4-4
间有腰酸乏力,无明显畏寒,口干改善,纳眠可,尿量每日1000-1500ml,大便可,苔薄黄,脉细。复查尿常规:pro2+;24h尿蛋白定量2460mg,血生化示:TP44.5g/L,ALB22g/L,血常规及转氨酶无异常;
前方去桂枝、桑白皮、陈皮,加熟地30g、紫苏叶30g。14剂,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0 5 【按语】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的临床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水肿、泡沫尿、腹胀、纳差等,属中医水肿病范畴。临床证型以脾肾气虚型多见。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盖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脾肾气虚,水湿代谢失司,聚于下肢,则见双下肢水肿;水湿内停,阻滞中焦气机,故腹胀、纳差;脾肾气虚,固摄失司,精微物质随尿而出,故见泡沫尿。
本例患者既有疲劳、腰酸乏力、畏寒、纳差、等本虚表现,亦有浮肿、舌暗红等湿浊、淤血、水气等标实表现,故李教授认为该病治疗应攻补兼施,既要补益脾肾,亦要活血利湿,用当归补血汤益气生血,改善低蛋白血症,用五皮饮利水消肿,配合丹参活血化瘀,标本同治。
对于此类水肿尤其要注意严重低白蛋白水平时往往有高凝状态,重用活血化瘀药物,能积极防止并发症的产生。活血化瘀多选用泽兰、丹参、当归尾等,五加皮加熟地以制桂枝温燥伤阴之弊,配伍苏叶宣肺利水,且熟地与苏叶作为药对有宣畅三焦的作用。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