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芹丨喜钱

按我们老家的风俗,新媳妇进门第二天要回媒(回娘家),第三天要去男方家送喜钱。所谓喜钱就是新人婚后去男方家给仙逝的祖先送纸钱,送喜钱的时候需一位长辈带领,挨门挨户逐一送过,否则,仙逝的祖先要怪罪的。不知道这风俗何时传下来的,反正规矩不能破。

送喜钱和平时上坟不同。一般情况下,给祖先送钱的日子只有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春节等。送喜纸只有新婚大喜才做的事,且送喜纸的时候,不只给自家祖先送,凡五服内的亲人都要送,意思是让亲人都沾点喜气。

儿子婚后第一要务就是回家送喜钱。儿子犯难,说回家找不到北,他在外地,很少回家,情有可原。我呢,尽管在家,也摸不清西东。不是我小气,一来我根本不信这套,二来我觉得没啥往来,不想麻烦。三嫂说,这次不一样,喜钱必须都送,不然不吉利。我说,送就送吧。

儿子开着车,带了我们来到南山坡。站在山脚,望着漫山遍野的坟头,儿子直挠头,这么多的坟头要烧到啥时候啊。我说,愁啥,这些坟头里埋的都是咱的亲人,咱一个一个的送过去,他们在九泉下,定会保佑咱们的。

我们带着草纸,鞭炮,白酒,元宝等祭品,在三嫂的带领下,先到父母坟前。三嫂把一张红布铺在地上,我倒上三杯酒,三嫂先给父母磕了三个头,然后命令儿子媳妇跪在红布上,朝着父母的坟头连磕三个响头。我们烧纸,三嫂扯着嗓子喊:叔——拿钱喽——婶,来拿钱喽——鞭炮声中,一缕青烟袅袅升空,三嫂凄厉的呼唤,在山谷传响,婉转久绝。儿子肃立在爷爷奶奶坟前,眼睛红红的,凝望着坟墓,我想,儿子一定想起了爷爷奶奶,想起了他遥远的童年。儿子出世后,我和妻两地分居,我们只得把儿子托付给父母,那个年代,我的工资只够儿子的奶粉钱,所以,儿子的抚养大半靠父母,儿子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直至儿子三岁,我调动工作来到城里和妻团圆,才得以把他接来城里上幼儿园。

我们踏着山石,趟着满山的荆棘,到处寻找着亲人的坟茔。烧过大伯三叔的坟,拜过三爷五爷的墓,走过邻家大哥大嫂的林……一路走,一路拜,不知不觉,手中的草纸就要送尽了,两瓶白酒也敬的差不多了。此时,日头高挂,衣衫湿透,差不多送了数十多座坟头。三嫂说,差不多了,日头不早了,咱们回去吧。

妻突然说,咱们忘了一座坟没烧呢。我问谁啊,她吃惊地说,你咋忘了啊,叶子哥的儿子洋洋就在下面呢。哦,真是呢,是的,洋洋就在下面。那是个小小的坟茔,就卧在那棵洋槐树下,很不招眼。那年,十九岁的洋洋和几个小伙伴去工人村玩,玩到半夜,几个人喝得烂醉,有个小伙伴逞能,偏要开车回来(那个时代酒驾还没入罪),结果半途与一辆大货车迎头相撞,一车四个伙伴三死一伤。死者当中就有洋洋,听到这个噩耗,洋洋妈哭得死去活来,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啊。埋葬洋洋那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葬坑里积满了水,无论人们怎么舀水,葬坑始终积水如塘,人们说,这是洋洋阴魂不散,不想下葬呢。

洋洋出车祸那年,儿子正在上高中,儿子和洋洋同龄,我家老院和洋洋家门邻,儿子幼时常和洋洋一起玩。我问儿子对洋洋可有印象?儿子摇摇头。也是,毕竟二十余年过去了,儿子对幼时的记忆早已淡忘。三嫂说,洋洋比儿子大一个月,应该喊哥,长兄为大,理应磕头。三嫂郑重的铺好红布,我点燃草纸,儿子媳妇三叩首。一缕青烟腾空而起,起风了,三嫂说,洋洋在九泉下开心的笑呢。我心头一阵酸楚,忙扭转身,怕儿子看到我流泪。

离开痒痒的坟茔,我们一家朝山下走去。回望满山坟茔,座座荒草凄凄。青烟缭绕中,片片纸灰迎风飞舞,三嫂说,那是亲人在欢送咱们下山呢。

作 者 简 介

李端芹,淮北市濉溪县人。一九六五年出生,中学高级教师。现供职于淮北市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业余从事文学创作,网络发表散文,小说,杂文数百篇,有多篇稿件被市县报刊采用。出版文集《山风吹来》。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中国诗歌报爱(抒)情诗创作室《扫墓人》作品展

    中国诗歌报爱(抒)情诗创作室编辑部 总    编:   海底月 主    编:   韩   晗 荣誉主编:张东红 副 主 编 :  不倒翁   大麦   五哥  蓑笠翁 诗    评:蔡小钰  踏浪 ...

  • 外 婆

    每个人的外婆,都是人生中的一首歌.许多人的怀念,都是过不去的一道坎. 外  婆 那天我儿子写作文时,问写谁.我说,你与谁熟悉就写谁.儿子说,那我写姥姥吧.我说好. 儿子破天荒不让我辅导,非要自己写.以 ...

  • 「美文选粹」赵利民|清明上坟纪事

    作者简介 赵利民,男,汉族,196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爱好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公众平台发表文学作品,现任山西省侯马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清明上坟纪事 清明上坟,是祭祖,每年都要给家里 ...

  • 之子于归《送 一座坟》

    送 一座坟 推开窗,密密排布的坟茔扑面而来. 开阔地的一隅竖着一块巨大的碑,数十米高,书着:无名冢. 我常对着窗,一站就是一个下午.有时候天是晴的,能看到坟茔上的野花静静开着:有时候天是阴的,枯木的斜 ...

  • 中国诗歌报唯美创作室《清明雨》,以思念祭奠为主、试题自拟临屏精华(51)

    <中国诗歌报>纸刊选稿基地 中国诗歌报唯美诗编辑部全体成员 顾问:海底月 丁子 主编: 冯俊英 副主编: 落笔清风  沛彧  时烨  一雅 编辑: 暖雪  小资  阿涛  孤独松  金紫缘 ...

  • 清明,忆旧

    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4月4日,农历辛丑牛年二月二十三,晚上,21时34分,进入清明节气. "清明时节雨纷纷." 纷纷细雨,总能让人想到一些过去的事. 清明节,是哭泣流泪的节,更是欢 ...

  • 【名家新作】张行健丨找一棵最适合上吊的树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行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协主席团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山西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省内外文学刊物<山 ...

  • 饶阳新坟不添土是为嘛?

    清明节添坟烧纸的习俗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到上坟添土时,但是,人们不但给老坟填土,而且还有嫁出去的闺女回来给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 老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烧纸祭奠是给活着的人看的.可是,由于是老祖宗传留 ...

  • 李端芹丨《那飘雨的日子》后记

    又到了飘雨的季节. 时光匆匆,距离第一本文集<山风吹来>出版已有三个年头.回想过去的三年,鲜花和汗水并存.文集的出版给我带来了一些荣誉.在县教育局董标老师的关注下,<山风吹来> ...

  • 李端芹丨别随意喊叫老师的名字(随笔)

    近日,新书<那飘雨的日子>问世,班级的孩子们近水楼台,先睹为快.新书到手,孩子们群情激奋,纷纷拿着新书让我签名,我龙飞凤舞,挥毫书写自己的大名. 这天中午最后一节课,我正准备骑车下班,隐隐 ...

  • 李端芹丨体检(小小说)

    老L一大早就到佳慈体检中心了. 门前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显然老L还是迟到了.他心想,已经起得够早了呀,还有比他更早的呢.嗨,接着排队吧."老L",队伍里有人喊他的名字,老L一抬头, ...

  • 李端芹丨梦回食堂(散文)

    凌晨做了一个梦. 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又像一口冷清的教室.眼前一张方桌.桌上一只瓷碗,碗里稀稀拉拉漂浮着几片菜叶,没有一点热气.我逡巡左右,几位高中好友.喊他们喝汤,他们也不理,我再喊,还是不理.我急得 ...

  • 李端芹丨小姨(散文)

    图中前排左为小姨.右为大姐 后排中为大表哥.右为二表弟 趁十一小长假,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小姨. 秋高气爽的十月,艳阳高照,出了萧地,就是砀山.但见梨树成片,果实累累,真乃梨都啊!大表哥告诉我,他家就 ...

  • 李端芹丨舟山看海(散文)

    舟山岛东沙海滨浴场 茫茫大海里,布满大大小小的岛屿,它们像珍珠一样,镶嵌在祖国的东海岸边,岛上珊瑚层层,鱼虾粼粼,盐场布满海滩--这是我对舟山群岛的幻想.今天,幻想就要变成现实,儿子说,难得有空,咱们 ...

  • 李端芹丨宝宝成长记(散文)

    即将两周岁的子骞宝宝 转眼之间,子騫宝宝要两周岁了. 将近两周的宝宝多了一些社会属性.比如,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选择,吃喝拉撒睡不再听从大人的安排,小小的脑瓜似乎有了自己的主见.饭要自己端着吃,喝水不 ...

  • 李端芹丨走进一片新天地(散文)

    图左一为作者好友张雪峰 应老友雪峰之邀,前往濉溪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参观. 中心坐落于风景秀美的乾隆湖风景区,占地数百亩,是淮北市唯一一家供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研学基地.远远望去,一个巨大球形建筑掩映在一 ...

  • 李端芹丨沃土染血话南坪——淮海战役之南坪阻击战纪实

    应朋友之邀,踏上南坪的土地,心情无比激动.不为别的,心中总有个情结想打开,来到南坪,就想嗅嗅这块染血的沃土.踽踽独行于浍河南岸,掬起一捧热土,凑在鼻端,我的思绪再次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