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说旧事(下)

尚谷临古画《百岁老人说旧事》

(三)

“昔日,村里取笑我读书无用的那些人,后代不好好学习,仍在农村。”父亲说:“你爷爷不识字,让你九爷读过几年书。我上过大学,被陷害,没完成学业。回家务农。我不甘心,所以要供你们六个上学。你们不论是谁,不论是男是女,只要能继续上学,我就供。不怕在生产队年年短款。短款就是劳动一年,到了年终生产队分红时,劳力多的人家,能分到一些钱。而劳力少的,要给生产队贴补钱。咱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全家九口人,只有我一个全劳力。为了多挣工分,我干最累的活。冬天打胡基。两个人一组。二、三月份,天气短。吃不饱,肚子饿得快。我这一组四天能打五堵胡基。一堵是五百个。别的组最多一天能打一堵胡基。打一堵胡基,可以挣两天工分即二十分工,还可挣一两毛钱。打胡基不仅仅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要会用手腕,不然,把人震的头痛,还干不出活(没有效率)。”

“后来,学会了赶马车。赶马车更是技术活,经常要起早贪黑。出车拉沙子,天不亮就套车到了渭河岸(二十五里)。上午十点多到镇上,你妈把送饭来。吃完饭、喂完马和骡子,再继续套车进麦河沟(二十多里)。冬天天都漆黑了,还回不来。赶马车技术含量高,因此一天可挣十分工之外再加五毛钱。当时咱们小队,十分工年终只能分到七、八毛钱。就是这样,一年到头不休息,还是年年短款。”

我问:“那么,没钱怎么办?”

父亲说:“腊月,给生产队请假,拉架子车到周至县趸莲菜。莲菜泥多,到河里洗干净,第二天再拉到临平(二三十里)去买。挣点钱还生产队的短款。”

“过完年,要四处问人借钱,给你哥你姐借学费。还好,那时院子里有棵大枣树,大枣卖的钱可以够下学期的学费。”

“村里人笑话我。有的亲戚也嘲笑我。他们说:‘你家祖坟上不出文人。’

“你九爷年轻时,因夏忙用力过猛,受大白雨激坏了身体。你爷为了保住你九爷的命,请阴阳先生把祖坟的文脉断了,以后家族就不会出文化人。当时你爷说:‘种庄稼也一样生活呢。’”

“我性格倔强,想要做的事,一定要尽力做,哪怕累死累活也愿意。哪怕把我的项筋(脖子)累断,也心甘情愿。”

与父亲合影

“四五十年过去了,看到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看着你哥、你姐的孩子都很有出息。我很欣慰。过去取笑我的人、过去欺负我的人、过去贪财的人、过去势利的人,早已埋在黄土里。他们人品不好,不肯出力,后代不好好学习,仍在农村。有的连媳妇都娶不到。”

那时候,在农村每家孩子都多。不会让孩子全都上学。女娃一般上完小学后就在家里帮着做针线。男娃有些在生产队挣工分。只有思想开明的家长会让女娃上初中,高中。家里有六七个孩子,能够供孩子们都一直上学的,仅有父亲一人能做到。

(四)

“你爷去世前留给我一句话:‘做人要能吃下亏。如果自己觉得合适了,别人就受不了了。自己吃一点亏,整个事情才算公道。’”

“你爷不识字,却很有智慧,心胸宽广。他明明知道是亏,还能主动吃亏。你爷身材魁梧,力量大。和村里一帮人到南方背粮食,一次能背一百二十多斤。而且还能背着粮食,蹲下身子,在河岸掬水喝。你爷给我讲过:他背粮食时,经过秦岭的老虎岩栈道。栈道很窄,下面的水很深,绿湛湛的。其他人都吓得不敢过。你爷先背着粮食过。背上的粮食桩子顶了一下石头,身体向后倒。这时,感觉到有人从后面把他扶了起来,这才得以顺利通过。你爷再把大家的粮食桩子,一桩一桩地背过栈道。然后,大家才各自背上自己的粮食继续赶路。”

“你爷很公道。大家在一起背粮食。吃饭时,有人吃饭特别慢。多数人吃完一碗后,你爷让吃饭快的都停下来,等最慢的人也吃完一碗后,大家再吃第二碗。

你爷慷慨。别人借咱家里的任何工具,你爷从来没有打过绊子。那时村里的马车少。结婚都要用马车,还要在上面用新席子包个顶棚。有一年春节,一家人借别人家的马车给儿子娶媳妇,说好了借用两天。第一天用完后,有马车的那家人不想再借出了,又不愿意明说。天黑时就用马车拉粪。把马车用的脏兮兮的。第二天,要用马车的人只好向你爷借。你爷说:‘咱马车闲着,给你准备着,随时等着你用。’那人听了很感动。有你爷这样胸襟的人很少,所以在我们这一带,你爷爷威望很高。我比你爷就差远了。还不及你爷的一半。”

过去,我不理解爷爷。为什么对别人那么好。为什么总让我们家吃亏。

爷爷已经去世三十五年了。近几个月和父亲多次聊天,我才理解爷爷了:不是为了名声,爷爷本性善良、心胸宽广、眼光远。

几十年过去了,看到村里周围的人后代的情况,从实事来看。我知道爷爷给我们子孙积阴德了。

(完)

后记

老人象老屋。时代变了,人们都把老屋拆了,盖成了好看的新房。新房好看,不中用:夏天很热,冬天很冷。而老屋冬暖夏凉。

老人又象村里的老树。农村人多数很实用。有人把老树挖了,用木板;有人把老树卖了,挣点钱。

尚谷古树写生

能懂得老屋、老树的人,看的不是老屋、老树的实用价值,而是重视精神价值。老屋、老树是故乡。老人是精神家园,是凝聚力,是血脉、文化的传承。听老人讲老话,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什么样子,血脉里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

把父母接过来,本来是想尽孝心。没想到,和父母在一起,给了我们很多精神财富。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父母是家里的无价宝。

尚谷古树写生


(0)

相关推荐

  • 【美篇】守望在乡愁深处的白果树

    古人说:名园易得,古树难求! 在潜山市源潭镇杨泗村恒心组,有一棵古态龙钟,虬枝峥嵘的千年白果树(又名银杏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深秋,满树都变成了金黄色,黄灿灿的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白 ...

  • 那段难忘的人生岁月

    〓 第 1590 期  〓 作者|张振清 编辑|王成海 下面是"老事旧人"网上小店,保证货物品质,有需要者,可加微信 五年,在人生旅途中,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当工作.生活顺风顺水 ...

  • 祖父的古今人生 //马明霞

    祖父的古今人生 文//马明霞 我一直嘱咐自己说:你应该写写祖父.但每每提笔,竞无法成文.想想事虽简单,却有深情在,是对祖父的缅怀,也是对成长旅程的回眸.五味杂陈的记忆,追述起来总是有感情而无章法,是说 ...

  • 徐老伯的絮絮叨叨

    一个探病的机会,我和徐老伯在医院相遇,听他说起曾经的苦日子,让我感慨万分. 我住在一个叫犁头尖的小自然村村庄,一共是四百多人口,为什么叫犁头尖呢?因为这个村庄在两条溪流的正中间,溪流两侧围绕村庄渐渐收 ...

  • 回家过年

    没有一次经历会白费,没有一声叹息不留下回响.即便走遍千山万水,始终保持能力重回原乡.那里有泪水打湿的童年,那风中飘飞着母亲的白发.不妨停下匆匆的脚步,轻轻对自己道一声:辛苦了. 年来了,离开家乡的人, ...

  • 乡村符号,一串远逝的记忆

    有一句话说,"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回不去的过往,都叫故乡." 故乡是一方安静的水土,小河清澈,炊烟袅袅,如诗如画,令人如痴如醉.故乡,是由各种符号构成的:炊烟.老树.小桥.水井 ...

  • 【乡愁故事】老屋

    老  屋 ☆  曹晓东 老妈打电话说,老家老屋的院墙没有经受住持续阴雨绵绵的侵蚀坍塌了,住在县城的堂弟已经花钱请人用彩钢板临时遮挡,不要让无人居住的院子成为野地,具体怎么办随后再说. 老屋是爷爷留下的 ...

  • 【乡愁】家乡的老槐树

    家乡有一棵老槐树,它常年伫立在我家门前不远处.每次回家途经,我都要驻足仰望,观察它的生长变化,欣赏它愈久弥新的生命力,感怀自然的伟大与神圣,亦回想起儿时的生活,追忆起已逝的亲人,万千感慨油然而生. 老 ...

  • ​【西散原创】陈晨作品 | 过往美好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我在农村老家的三间土坯房是上世纪六十年 ...

  • 老父亲说旧事——赶马车

    (一)头牯 父亲说:"头牯(牲口)通人性.使唤头牯(gu)可以.头牯也揣(揣摩)人性.要知道:头牯该歇的时候就要让它歇.当头牯耳朵一靡,毛病(脾气)就出来了." "耳朵一 ...

  • 老父亲说旧事(上)

    那天费尽了口舌,才给老爷子和老太太做通思想工作,把俩人接到城里来过冬. 老父亲刚到,说了一整天话.很入心!最主要的是: "人心要善良.过了八十岁以后,看到周围的人,一切就都明白了.昔日村里爱 ...

  • 老父亲说旧事(四)——卖菜

    夏天回到老家,看见父亲身体比半年前好多了. 父亲牙齿全,胃口很好,肺活量也大.让我惊讶的是:父亲看书,眼睛竟然不花!不过,这次发现父亲耳朵却背多了.忘性很大,他关心的事能问五六遍,问过就忘,过一会又再 ...

  • 老父亲传下一把宝刀,儿子拿去鉴定,专家激动问道“你父亲是谁”!

    河南农村的一位老人拿着一把刻有"宣统御赐"字样的宝刀找到文物专家鉴定,自称是自己已经过世的老父亲传下来的,专家看完大吃一惊,忙问老人:"你的父亲是谁?" 众所周 ...

  • 小庄旧事 (下)【王来宝】

    (血战之前小庄堂的繁华景像) 会赶得累了,二哥说带我到姜医生家串串.   村中一条通止方的小路,把小庄村一分为二.路东住的全是聚族而居的姜姓人家.姜家在村内是大户院,算是耕读之家.出了几个医生和教书先 ...

  • 烟笼渭水月笼沙(下)——沙苑旧事【小说|文友佳作推介】

    作者简介 凌琴,姓王,喜文学,爱绘画,好音乐,乐文史.多年笔耕,鲜有成就,歪歪斜斜,一串脚印.兴来舞文弄墨,时结青涩小果,乐人悦己,不值一提.自以为天地间一匆匆过客,如草芥之于土地,浪花之于江河,微留 ...

  • 老城旧事:那些有意思的潍县城老街巷名字(下)

    前言 正文 老潍县城(现在的老潍城)的布局很有特点,分别以东门大街西门大街(现在的东风街)和县府大街南门大街(现在的向阳路)为中轴线,分成东西南北四部分.县城中心当然是以大十字口(现在的脑科医院)为核 ...

  • 翁美玲旧事:成名后一直很低调,在TVB支持下才组织成立影迷会

    翁美玲生前也曾开过影迷会,这是从她的一辑旧照片中了解到的信息.当年在<射雕英雄传>播映不久,就已经有许多影迷要求翁美玲开影迷会了.不过翁美玲一直都不答应,原因是她认为自己出道时间短,以免人 ...

  • 缙云山下话雨僧 ——吴宓先生西南旧事

    世人皆知钱钟书,即便没有读过他的书,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 钱钟书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他与另外两个同学曹禺.李健吾,并称当时清华园的"龙虎豹".曹禺我们都知道,杰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