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好怡情!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从庄子的“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开始,中国人便开始与天地的精神往来。游山玩水,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联系自然与文化的方式。

山水盆景起源的历史背景据记载,中国的雕刻艺术起源于秦汉之前。山水盆景也是一种雕刻造型艺术,我国原始时代产生的雕刻技艺对以后山水盆景的问世打下了工艺基础。并由此后的年代里,不断有大量的石刻作品涌现和传世,也逐渐发展并完善了水石盆景雕刻制作的技艺。而同时,古人在劳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田园山水的情感,并由此产生再现美丽自然山水景象的欲望。孔子《论语 雍也篇》中就记载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话语。
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
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


▲唐波作品《锦绣山河》(千层石,110X40X28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金奖作品





▲姚治安作品《巴渝山水图》(沙积石、千层石,150X60X4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银奖作品

▲焦英勋作品《燕山之魂》(山水 太行龟纹石,135X60X6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铜奖作品

▲王浩文作品《太行风骨》(山水 太行千层石,120X65X108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铜奖作品

▲王天行作品《春江花月夜》(山水 太行千层石,90X60X35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优秀奖作品

▲田震江作品《狼山易水情》(山水 太行狼牙山石,135X80X8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优秀奖作品

▲李建国 李建平作品《凉都画廊》(石灰石 、真柏,120X40X6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优秀奖作品

▲ 王礼勇作品《山林雅趣》(砂积石,135X65X72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铜奖作品




室内有了「山水盆景」,人们可生活在「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的联想中,享受到太华千寻与江湖万里之乐。
山水盆景的种类
山的名目有巅、岭、岫、崖、岩、峦等。依其形态的不同,各有特色;或挻拔、或嵯峨、或磅礴、或浑厚、或顾盼、或朝揖,均极富情趣。山水盆景依构造布局可分为:独峰式、双峰式、群峰式、海岛式、悬崖式、峭壁式、峡谷式、溪涧式、剑山式、段层式、瀑布式、湖沼式等。


布局时注意事项:
(1) 主峰要比副峰生动有气势。
(2) 石势两端要略向前弯。
(3) 山头部分不可向后倾,以免丧失气势。
(4) 避免山峰的比例不佳,走势零乱。
(5) 饰物不可过多,以免显得杂乱及俗气。
(6) 山腰与山麓之间不可太宽及太肥厚,以至於失去修长及韵味。
(7) 选择长、薄的盆钵,以显景观之宽广。
石不论布局多少个,远近、前后的配置要活泼不呆板,形虽离而气不断,看起来要统一调和成一体。总之,山、水、盆、几要调和,才能构成整体美。















微型山水盆景








▲ 戴能建作品《江山如画图》(五彩矿石,120X30X7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优秀奖作品







▲ 刘宗仁作品《各有干秋》(多宝格,100X50cm)第九届中国盆景展优秀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