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小城,我把她画了下来 | 绿茶·早茶夜读455
相关推荐
-
【23班名著阅读】《呼兰河传》第一章
王琦雯播报: 崔琴点评 本次播报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由萧红的生平,引申出了自己对萧红以及<呼兰河传>的见解,其中,为我们展现了两个萧红,一个在菜园子里天真烂漫,无所顾忌的萧红;一个徘徊 ...
-
【美文选萃】王秋英 | 比较阅读《边城》与《呼兰河传》随感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秋英,山西太原人,北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退休前系山西省城某中专学校语文高级讲师.山西省作协会员.省 ...
-
【24班名著阅读】《呼兰河传》第一章
邓雨萌播报: 高楚贺点评邓雨萌 第一章中作者描写大泥坑一段尤为精妙,而邓雨萌正抓住了这一景物加以合理分析.大泥坑是传统封建社会没落象征,从现实的视角,去抨击它在历史角度给呼兰人民带来的严重伤害.作为连 ...
-
个图好书-《呼兰河传》
编辑推荐 <呼兰河传>是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 ...
-
12岁女孩被婆家虐待至死:吃女人的悲剧,原来到今天都还上演着
终身成长词典已上线1478/10000词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617天 前段时间,微博一条热搜"山东女子因不孕被虐待致死"引发众怒. 被虐待致死的女孩叫方某洋 ...
-
思维导图102本书©76《呼兰河传》——萧红
文炳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你能做到吗? --生活里可能十之八九都不尽如意,但总有那十之一二的美好常在,与其在十之八九里流泪,不如善于抓住那十之一二温暖自己. 本书简介 萧红是被冠有民国四大才女之称的中国 ...
-
对故乡的爱,自然流淌
[光的回响] 读完<呼兰河传>,再回想起小学课本中的<火烧云>,突然有种蓦然回首不敢相认的感觉--那篇将晚霞写得如此灵动的课文,竟然出自这本骨子里透着荒凉的著作.它犹如战争废墟 ...
-
《呼兰河传》:你的城市,藏着你生活的样子
1936年7月15日,鲁迅先生夫妇设宴为故人践行,许广平以夫妻名义赠予她红豆,希望慰藉她远去颠沛流离的生活. 这位故人,便是鲁迅先生最喜爱的学生--萧红. 至此,萧红远去香港. 异国他乡的漂泊,让身染 ...
-
《小城三月》:越轨的春天 | 江河·早茶夜读468
468丨小城三月 江河金句 小城三月的春天是虚假的春天 是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春天 但也可能,这才是春天真实的隐喻 <小城三月>:越轨的春天 文/ 江河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 ...
-
记忆碎片——关于萧红、《呼兰河传》和《落红萧萧》 |梁由之
电影<黄金时代>(2014)剧照,汤唯饰演萧红 1. 百年以还,中国最好的东北籍女作家,前有萧红,后有迟子建. 萧红的书,我最喜欢<呼兰河传>. 有人说,二十世纪中国的中篇小说 ...
-
什么是萧红的救命稻草 | 绿茶·早茶夜读450
450丨生死场 绿茶金句 萧红经历着社会.家庭的多重"霸凌", 急于寻求一种保护, 在她的生命中, 一次次寻找那一根救命稻草, 一次次把她深深伤害 什么是萧红的救命稻草 文/ 绿茶 ...
-
寻访之旅和读城之思|绿茶·早茶夜读682
682 | 读城记2020 绿茶手绘韦力先生书房"芷兰斋" 寻访之旅和读城之思 文/ 绿茶 46岁,书评人,插画爱好者,阅读邻居创始人之一 读城赶上疫情年,引发最近好几位读城 ...
-
《大林和小林》:大人才分对错呢 | 土城·早茶夜读428
428丨大林和小林 土城金句 大人才喜欢分对错,作价值判断 孩子才不管呢 <大林和小林>:大人才分对错呢 文/ 土城 大家好,我是土城,欢迎收听"早茶夜读",转眼10月 ...
-
《大林和小林》:童话是现实的反射 | 绿茶·早茶夜读427
427丨大林和小林 绿茶金句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其实也有非常多这样那样的故事 一旦我们把它用童话的形式表达出来 就赋予了它更多传奇的色彩 <大林和小林>:童话是现实的反射 文/ 绿茶 大家 ...
-
《游侠小木客》:儿童理想国 | 绿茶·早茶夜读388
388丨<游侠小木客> 新书来撩 作者: 熊亮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游侠小木客>:儿童理想国 文/ 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今晚我来撩书. 前几天, ...
-
小坡的书店 | 绿茶·早茶夜读328
328丨小坡的生日 绿茶金句 很多在新加坡书店史上留下大名的书店 都起家于大小坡 小坡的书店 文/ 绿茶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绿茶. 白水晚上十点半才告诉我今天轮值到我,老天,我半个字还没有 ...
-
一个女人要穿过多少座城,才能被写成史诗 | 江河·早茶夜读253
253丨虹 江河金句 梅女士无疑是"五四的女儿",她的人生轨迹是二十年代革命热潮的化身,正是人生意义的求索使这部看似具有小资情调的成长小说胜任了时代主流的精神肖像. 一个女人要穿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