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古镇白亭街

小时候,家居深山。人们赶集要到七八里外的白亭街。中途须翻过一座山,须趟过一条河。那时,白亭街是山里人的梦。
毛主席逝世那年,我读小学一年级。几位叔子辈们相约到白亭街看电影《毛主席逝世》。我悄悄地跟在后面,等到他们发现,已走出村子4里多路。他们不放心我一人回去,便只好让我跟着。到了白亭街,天还没有黑。落日的余辉洒在那窄窄的街道上,映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面,到处是金灿灿的。看电影的时候,由于人多,几位叔叔便轮流把我扛到肩上。每片放完,电影场上便会响起“毛主席万岁!”等口号。那时,我觉得共产党、毛主席就在我们身边。
转眼二十几年过去了。今年春节,我回到故乡,跟叔伯兄弟们谈到白亭街,便想去看看。堂弟道:“要上街还不容易?你收拾一下,咱们马上就去!”不一会儿,他便推出一辆摩托车。堂弟带着我,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不到10分钟,一座崭新的集镇便呈现在眼前。堂弟说,这是白亭新街。

宽阔的水泥街面,宝塔式的松柏,高高的楼房……使白亭街显得雍荣华贵。街道南边,有一条水泥修成的水渠。水渠里,清清的泉水冒着热气。“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里的水,比沧浪之水还好。许多大姑娘、小媳妇在水渠边或淘菜、或洗衣,甜甜的笑声荡得满街都是。太阳升起来了,街上的人多起来了。人们忙忙碌碌地购买着年货,人人的脸上都挂着微笑。
沐浴了新街的晨风,堂弟便带着我向老街走去。短短的几十米路,仿佛穿越了时间隧道,回到了几十年前,但又不全是我记忆中的白亭了。修缮一新的旧式门面房,被时间抚摸得细如肌肤的石门石柱,街面上荡着曲剧段子……一切都是那么古香石色。我们踩着街面上那光光的青石板,仿佛踩着一台钢琴的键,踩出了一曲古老的歌。据史书记载,白亭街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候,白亭街是白亭县的县城,隶属于南朝梁国的左南乡郡;西魏时期,白亭县隶属于秀山郡;北周时期,白亭县县治取消,并入南乡县。现在看到的白亭街建于公元1720年,是丹江河边一个重要码头。它极盛于明清,以后逐渐衰落。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政府不注意治理丹江,致使河道淤泥堵塞,白亭就慢慢萧条了。

在一家药店门前,一位苍颜白发的老人正端坐在门前,专注地看着药书。我们走过去与他攀谈。在谈到白亭的变化时,他笑着说:“这还不是托共产党的福?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丹江水涌至门前,白亭将再展古镇雄风,成为人们的游览胜地……”(图片为丹江实景,由曹海山老师友情提供,与内容无关)
作者简介:田野,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五四文艺奖获得者,南阳市五个一文艺工程奖获得者,淅川县文联副主席,淅川县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刊发作品3000余篇,《读者》、《意林》签约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放歌走丹江》、《坐禅谷禅韵》;长篇小说《泪落水中化血痕》;参与主编《魅力淅川》丛书(六卷),撰写的《北京,不渴》微电影剧本拍摄后荣获国家林业部“十佳影片”。
通联: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人民路县委大院一号楼3楼县文联 田野(收)
邮编:474450 电话:13569243979 0377—6922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