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韦宇教 | 明天,我们会变好吗

(本文为原创首发 经由作者授权发布)

编者按

毕业季,和大学四年的室友一起去中国饭店开了房,本着“开房不是给你睡觉的”原则,k歌聚餐,在我们定的大床房上肆无忌惮的斗地主,竭尽所能的调侃逗乐,当我和朋友们干了啤酒和锐澳,又在凌晨两点叫着肯德基奥尔良鸡翅和汉堡的疯狂外卖,哼着最近魔性上瘾的“摩擦摩擦”时,你问我,明天,我们会变好吗?我嗤笑,明天?姑娘们只会担心凌晨吃东西明天是不是要胖三斤,吃这么油腻的东西明天会不会发痘痘,至于明天会不会好,这么“哲学”的问题,估计老天都不会去理会你投掷硬币的正反。还有,你说过,“时光早已碾碎了来路,这世上从来不曾有过真正的归途”。借着酒话,送你,共勉。

——编辑 赵雅君

你说,所有的寻找,都是为了抵达一场生命的纯净。可是很不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希望和鸡汤成灾的世界里,各种成功学书籍、励志演讲,以及充满正能量的功成名就的个例,环绕和填满了我们生活的周遭,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种时候,你需要吃暗黑料理和泼冷水来清醒自己,或者,听一首让人心生绝望的歌。

“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还是飞不起来,依然需要等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许巍的《两天》,记得韩寒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三重门》里也提到过这首歌。

这首歌的歌词简单明了,却夹杂着希望和绝望,纯净如初的希望,暗无边际的绝望。许巍喜欢用一把木吉他来弹奏,沙哑低沉的声音,阴郁压抑的曲调,给听者讲述了一个悲伤的故事,告诉听者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却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无趣。

不知道为什么,年少时一下子就被许巍的歌击中,也许是喜欢上了这些如诗般的歌词,也许是他让人心生悲悯的声音,也许是他的歌声里传递出的种种情感——真实,绝望,却不失希望。

还在上学的那些日子,我反复的听许巍的歌,从《两天》到《悄无声息》,从《在别处》到《蓝莲花》,从《那一年》到《故乡》。当时很喜欢在暗夜的宿舍的走廊里听,一个人静静的聆听,一遍又一遍,从夜幕听到黎明,从入学听到毕业。

“我的每次飞翔,总在漫无目的的路上。我的每次歌唱,总在每一个夜里飘荡。”小松说每次加班后的夜晚,他都会单曲循环地放着这首《青鸟》。1500平的办公区里,只有许巍的音乐和PPT伴着它,给他继续保持“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的勇气。

我知道,小松一直都很喜欢民谣和摇滚,因为他的骨子里始终还残留着点对现实的反叛和不屈的精神。所以,他喜欢听黑色的歌,能带给他真实的感动,让他看见最初的纯净。

小松说,他现在特别喜欢去他家附近的首都师大,在里边四处晃荡的时候,偶尔能找回一些当初的热血和激情,以及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昨天。

我知道,七年前喜欢在学校里窥视美女的他,如今已没了那份“赏花”的心情,因为岁月老去的同时,也带走了我们荷尔蒙暴涨的青春,带走了我们对生活的浮想联翩,以及我们对未来的那份无限憧憬。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惦念,只有回忆,以及对往事的不堪回首,或是追悔莫及。

我们现在每一次见面,吃饭的时候从不喝酒,只是不停的聊天,偶尔也会沉默。饭桌上的话题从大学的那几个舍友聊到毕业后各自的工作、生活,然后转到爱情、婚姻、家庭,聊着聊着最后又聊回了大学时光,然后我们在一声叹息声中吹灭了回忆的火苗。

与小松约聊的每一个午后,特别适合听许巍的《那一年》,让思绪在车来车往漫起的灰尘里乱飞——“那一年,你正年轻,总觉得明天肯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在你心里闪耀着……”。

也许,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歌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借别人的声音来感受自己的情绪。也许,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我们生来不同,彼此熟悉却又陌生。

还记得阿闯在离开上海的时候对我说,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知道;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习惯了沉默,习惯了一个人,习惯了在黑夜里点着烟却不吸,只为有那么一点亮光,能让自己重新找寻希望。他在QQ上跟我说,他离开的那天,上海下了一场好大的雨,天空阴暗的让人喘不过气,甚至有人因此惶恐尖叫。也因为这场大雨,他唯一的行李箱也被他丢弃在阴冷的雨中,孑然一身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对他来说,也许,丢掉行李箱也就丢掉了自己在上海的所有记忆,包括最狗血的那段曾以为不值一文的青春,还有那个坚守到最后却惨不忍睹的梦想。

当我准备好如何回复或者说是安抚他的时候,他的QQ头像已经变灰,如同他离开上海时一样悄无声息,如同许巍的《悄无声息》——“总在每个黄昏,每个孤独的夜里,我在我的世界悄无声息的走,我用幻觉触磨你那遥远的美丽。在每个夜里,等待。依然是这样的夜晚,我还在路上。”

是的,阿闯还在路上,始终都在我所不知道的路上,抱持着他所有的幻想和希望,飘荡着,迷离着,幻梦着。

人有时候就是很奇怪,而且有些犯贱,总是在时光成为过往以后,才知道当时有多美好。明知不可能再走回旧日的路,却喜欢在一次次的缅怀中痛击那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因为在回忆中留给我们的不是些许甜美,而是更多的惆怅和忧伤,最致命的是还有很多的不甘。

这个夏天已经是2015年,时间在流逝的过程中无意间带走了很多东西——大学、毕业、离别、感伤、梦想、青春,还有一些年轻时摇曳的茫然和对人生的质疑。只是回望的一瞬间,北京的上空已经一片雾霾。

这一年,小默成为了国内最牛PPT论坛的版主,成为了图片网站的合作摄影师,成为了文学网站的签约作家,成为了微信公众号的专栏作者,成为了业内很多公司争抢挖墙脚的香饽饽。

这一年,小默刊发了很多文章,拍了很多照片,去了很多城市,撰写了很多稿件,策划了很多看似牛逼实则胡编乱造的公关创意,做了很多以页计费的炫酷PPT,认识了很多作家、艺术家、设计师、记者和摄影师,他在他喜欢的领域里忙得不亦乐乎,玩得风生水起。

这些似乎都是小默曾经的爱好或是梦想,但似乎又都不是。然后,第二天到达公司,习惯性的打开电脑,收发工作邮件,面对自娱自乐的PR、EPR和Social,面对自欺欺人的KPI,面对自怨自艾或自打鸡血的朋友圈,他发现当他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工作上,就会希望能够保证这些时间用在自己真正在乎的地方去。要不,他会一直觉得,活着毫无意义,人生毫无价值。

可是,他已经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厌倦重复,厌倦身上所有的光环,厌倦周遭的一切,连同他自己。

他不断的问自己:现在的你,还是自己曾经喜欢的样子吗?然后他听到了另一个自己的回答:这,就是生活。然后,他扔掉思想,默默的从64层的天台上顺着楼梯一步步走回公司,打开电脑,收发工作邮件……

开往西二旗的昌平线,车厢的空间很逼仄,人们挤在一起,前胸贴后背,屁股贴腹部,脑袋贴肩头,眼睛贴嘴巴,手机贴手机。人们随着车厢晃动,像无根的浮萍,一个个漂浮不定,疲累不堪。小默听着歌,音乐停止,他滑动解锁手机,选择了单曲循环,心里再一次生出逃离这个城市的绝望感。

小默问我,我们会变好吗?我说会的,一定会的,凤姐都去了美国了,我们也不会很差的,毕竟我们都是读过中国四大名著和外国古典文学的人。小默说,其实我们的明天就像硬币的正反面,你只是永远猜不到是哪一面先落地。

“你有没有看到自己眼中的绝望,你有没有听见痛彻心肺的哭声,你有没有感到心如花朵般枯萎,你有没有体验到生命有多无可奈何。”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听汪峰的《硬币》,一遍一遍重复的听,不管是在公交、地铁、出租车里,还是走在加班后的寂静街道上,还是在漆黑的一个人的夜里。听着听着,我就听到了支离破碎的声音,就像岁月的流逝一样,不留半点痕迹,却从我们的面庞和心间读到了“苍老”这两个字眼。

“你有没有看见手上那条单纯的命运线,你有没有听见自己被抛弃后的呼喊,你有没有感到也许永远只能视而不见,你有没有扔过一枚硬币选择正反面。”很多时候,我会把自己的心以及姑且还能称之为梦想的东西安放在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永远不去触碰,永远不再提及,只是远远的观望,只是静静的聆听。也许那颗心和那个梦就此尘封,连同我的人一起,在岁月流转中渐行渐远。

六一儿童节的早上,我在8号线地铁里给一个背着比我电脑包都大的小学生让座,他很友好的跟我说了声:谢谢叔叔!落座后,他拿起手机开始刷朋友圈,然后带着疑惑和不耻下问的眼神问我:叔叔,为何你们都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六一这天装萌卖纯呢?我说,因为人长大和成熟后都会变成狗。然后我们会像狗一样忠于如粪土的金钱,善于巴结,善于察言观色,善于装疯卖傻,善于四处撒欢野合播种,善于狗眼看人低,善于狗仗人势。主人只要跟我们说,“走,带你出去溜(六)”,我们立马就回答“咦(一),好耶!”所以,“六一”也是我们的节日。小学生鄙夷的看了我一眼,说道:“你们大人真会玩,但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面对小学生的“挑衅式”回答,我竟无言以对。正在想着如何化解尴尬时,“霍营站到了”的广播如同救命稻草一般从天而降,我顺势快步冲出了地铁,逃之夭夭般的去换乘13号线地铁。

当时光不再,当岁月那把杀猪刀把我们一个个雕刻成路人甲路人乙,当墙后那道斑驳的影子瞬间如抖落的烟尘霭霭落下,我依旧猜不出硬币的正反面,如同我不知道岁月苍老了谁。

虽然我们的青春都被狗吃了(也许你的青春只被吃掉一半),虽然在这个夏天,我们接二连三的走在奔三的路上,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像小松用的手机铃声一样,微笑着淡然的对我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明天,我们会变好吗?”

我拿出一枚一元的硬币,使劲抛向空中,然后头也不回的朝前走,一直走。不去看,也不去想是哪一面先落地。

作者简介

韦宇教,80后,金牛男一枚,文案策划师,专栏作者。喜好文字,摄影,旅游,踢球,养猫。在文案策划的江湖中,已来回穿梭七年。常静坐深夜,焚香,饮茶,煮字疗饥。亦是一个行者,在路上,或充斥着想念,或浸润着孤独。站在奔三的道口,回望素履之往,愿无岁月可回头。

(0)

相关推荐

  • 魔术:猜硬币正反面,不管你怎么猜都不对?原来这样简单

    揭秘饭桌上猜硬币魔术,原来硬币另有机关!你也能一次猜对:街头猜硬币魔术,为什么你怎么也猜不对?原来另有机关

  • 一枚正反面的硬币

    有幸在家呆了那么一天,收拾了整个房间,把被套床单也清洗了一遍,看了看这天气,又跑去买了一床新的回来. 煮了一锅久违的清粥,两个小时的小火,让我能有时间去小憩一会,读书会里的书说,午睡睡多了不好,我也就 ...

  • 七言|我们一起失眠吧

    狂潮 方大同 - Timeless 可啦思刻 <每日七言>总第 3034 期 故事的结局,我们都追到了梦,只是梦里没有彼此. 酒精的浓雾散去之后 ,裸露出悲伤的荒原 . 不要因为5%的负面 ...

  • 韦宇教专栏 | 故事常留彩蛋,但生活只有现实

    编者按 短裙配黑丝,你可知道人类有多害怕平庸现实.皮影戏似的温馨文字美化人愚昧种种,冷静的清整文字美化人空虚种种.看完其字,你会有一种误以为生活确实存在光洁端雅的神秘意义的华丽幻觉.故事常峰回路转,但 ...

  • 韦宇教专栏 | 初春走同里 游古镇赏腊梅拍明清建筑

    初妄语 韦宇教专栏 [编者按]石桥,小道,长廊,苔藓,木屐踏长廊,斑斑铁锁,小巷千年.生活使我们衰老,我们自然消耗.生活教会我们喜怒哀乐忧愁思,我们让生活流水落花春去也,没有什么歉疚,只有平衡.时光, ...

  • 韦宇教专栏 |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只是剧本,流血流汗才是现实

    编者按 假如有个人从世界诞生之初就存在,并将一直存在与世界同亡.对于他来说世界只是一天一天日出日落的变换,是从这一个城到下一个镇的空间变迁,人生是吃饭.肚饿.觅食.吃饭的重复,其间伴随着工作.恋爱.婚 ...

  • 韦宇教专栏 | 北纬38度,月亮知道你的欢喜和忧伤

    韦宇教专栏 初妄语 ﹀ ﹀ 编者按 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除了无奈而频生的白发.消耗中日渐衰弱的身躯,还有桌子上的三八线.锥子的痕迹和颜料斑点.这些欢喜和忧伤, ...

  • 韦宇教专栏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动物园

    [编者按]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和动物的关系也是如此.和谐,意味着相忘,意味着散淡,意味着无可无不可.敬畏生命也不必要,只要与动物和谐相处,像水中的鱼,以及空中的鸟一样,忘我的生活和快乐.没有 ...

  • 韦宇教专栏 | 你我的世界,不只黑白

    韦宇教专栏|初妄语 编者按 我们看世界,我们的眼睛相同,我们的视点不同.我们的形貌相同,我们的内心不同.我们看世界,从醒来到梦里,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世界,用鼻子闻世界,用小心试探世界,用体温适 ...

  • 韦宇教专栏 | 到不了的远方,何不走走停停

    韦宇教专栏· 初妄语 [编者按] 人有什么?有和动物一样的肌体,以及总还算有点特色的"感情".人能够摆脱自己情感和责任么?比如恐惧,比如贪婪.抱负?比如快乐.梦想和寂寞?比如所有 ...

  • 手把手教你电气图变PLC程序图过程

    PLC程序设计,一般均采用直觉法,也就是说它植基于电路设计者本身之学习经验,较为主观及直接.须经历一段瞎子摸象的尝试错误(tryanderror)时期,对程序进行除错之后才能符合所需功能或动作要求:因 ...

  • 艺术工场 · 韦宇朋:三次高考走出苗家的山寨,用涂鸦似的画法记录都市的繁华与不安

    他有意过滤或浓缩都市的华丽与事物,让画面拥有一种以色块和线条体现的涂鸦感,斑斓而压抑,像人们的内心 没人会想到,描绘城市交通拥堵的油画会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15年,韦宇朋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一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