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让中国人安全感下降

近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电信诈骗问题,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无论是舆论还是公众,,都在追问,电信诈骗真的无解?广大居民真的都要在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中提心吊胆地生活?有关方面和企业真的对电信诈骗一点办法也没有?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随着通信业的不断发达,电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扩大,与广大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果安全不能保障,不仅影响广大居民对电信业的信任,也会影响广大居民对社会安全感的信心。而社会安全感,则直接关系到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电信诈骗案件频发

今年8月,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离世。紧接着,在江苏南京等地,又曝出有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的案件。随即警方介入调查,特别是徐玉玉案件,仅仅一周,犯罪嫌疑人就都被抓捕归案,办案速度可以称得上是神速。
然而,警方介入并没有对电信诈骗产生任何影响,进入9月以来,诈骗案件仍然随处出现。9月4日被电信诈骗骗光5000元学费,吉林工商学院一大二男生失联,最新消息,该大学生已经身亡。而前几日清华大学一在职教师遭电信诈骗惨失1760万元,等等。也就是说,电信诈骗仍在中国人的身边不时出没,并搅动着中国人的心,已经让中国人时刻感到不安全,时刻觉得自己会被诈骗。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诈骗,自然有很多漏洞,只要稍动脑子、稍作思考,就可以避免被诈骗。问题在于,今天中国出现的电信诈骗,很多已经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很难一下子看出是诈骗还是真事。因为,姓名、事件、过程等所有细节,犯罪嫌疑人都能讲得一清二楚。甚至有些细节,连被骗者自己都没有想得那么全面。如此一来,还有几个人不会相信,又如何避免被欺骗呢?更别说很多案件都是发生在年轻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大学生身上。就象徐玉玉,一个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且平时很少接触社会的准大学生,面对完全逼真的电信诈骗,毫无疑问是没有防备能力的。
谁泄漏了被骗者的信息

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把被骗者的信息了解得十分透彻,显然不是犯罪嫌疑人有天然的十分高超的信息捕捉和调查能力,而是有人向犯罪嫌疑人提供信息。要知道,很多信息都是私密的,是不为外人所知晓的。但是,犯罪嫌疑人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连很小的细节都知道。那么,他们的信息都来自何处呢?
拿徐玉玉案件来说,其高考录取的详细信息,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手中呢?警方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以后,除了对其犯罪过程进行全面了解,以对其实施惩罚之外,其诈骗信息来自何处,是否也应当一并调查呢?如果说犯罪嫌疑人是一个诈骗团伙的话,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可能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犯罪组织。因为,有那么多犯罪嫌疑人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取公民信息,且无比准确,没有“内线”是做不到的。而且,“内线”可能不只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极有可能也是一个团伙、一个组织。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把这条线彻底切断,把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信诈骗的问题。不然,打掉一个诈骗团伙,会有更多新的诈骗团伙出击。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应把打击电信诈骗的重点放在信息泄漏和提供方面,看一看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哪个环节腐烂了。
实行“先行赔付”制度

我们注意到,虽然广大居民在用生命财产安全为电信诈骗买单,为电信诈骗提供“实验”,但是,对可能泄漏居民信息的企业、部门来说,却似乎与其毫无关系,也没有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既然如此,就有理由对可能泄漏居民信息的企业和部门采取约束措施。笔者的观点是,实行“先行赔付”制度,让可能存在信息泄漏,以及带来居民被骗的电信企业,先对被骗者损失予以赔付,待警方抓住犯罪嫌疑人,并交代出泄漏信息的企业和单位后,再由应当承担责任的单位或企业进行赔付。
对此,电信企业可能不愿接受,也可能认为将责任推到他们身上有点“冤”。这没有办法,既然是企业,既然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就有义务和责任对被骗者进行赔偿,就有义务和责任对可能存在的信息泄漏问题进行查处,就有义务和责任堵塞各种漏洞。而从实际情况来看,电信部门是很难在其作为的,是在积极整改的。因为,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电信部门在技术上予以解决的。只是,电信部门没有将其当作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而是放任。既然放任,就得承担放任的责任。
关键在责任心

据媒体报道,近日,深圳银行业于全国率先建立快速查询支付,以及被骗资金“原路返还”机制,受害人只要能够第一时间报警,警方把警情指令给银行,银行会在极短时间内冻结在本地或异地的所有涉案账户,受骗资金原路返回机制也于今年3月开始实施。此外,中国银监会和公安部于9月20日联合印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冻结资金返还若干规定》,要求公安机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已查明的涉诈骗冻结资金进行及时返还。
这也意味着,在发生电信诈骗案件以后的处理方面,有关方面和企业已经有了比较好的防备措施,也有可能使被骗者损失减少。但是,最根本的还是信息泄漏问题。也就是说,有关方面和企业做的都是堵塞居民被骗后的漏洞,如何堵塞被骗前的漏洞,做到亡羊补牢,才是最根本的。因此,最终的责任还在电信部门。当然,也包括其他具有信息漏洞可能的部门和单位。但最关键的是电信部门。
既然银行等已经有了防备的办法和措施,电信部门是否也应当认真思考和研究一下,拿一些具体的防备办法和措施呢?要知道,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很多方面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的,而不是束手无策。所以频繁出现电信诈骗案件,最核心的还是电信部门责任心不强的问题,是为了自身利益,不把居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可直接地说,就是不作为。
事在人为,对于银行、电信、公安等部门来说,面对猖獗的电信诈骗,在很多时候并非真的无能为力,而是有能而不为,等于是在放任犯罪嫌疑人从事电信诈骗工作。如果每个部门都作为了,漏洞都堵塞了,犯罪嫌疑人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多得多。慢慢地,也就会放弃犯罪动机。
总之,对电信诈骗问题,中国有关方面、企业等,应当高度重视,切莫因此让居民失去安全感,让居民安全感降低的同时对社会失去信任、对政府失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