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以人为本 2024-05-10 10:55:19 阅读第1271天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如果再次搜索记忆,以人为本这个词,应该是从初中课本开始看到的。至于含义,不关心。反正当时听完之后,就忘记了。也是工作许久之后,慢慢体会到组织传达的精神内容,真的是蕴含无穷智慧。短短的四个字,已经道尽了诸多了事物发展规律。012009年9月10日,我坐火车前往四川成都求学,舅舅陪同。当时也是绿皮车,倒没有现在看到绿皮车那般的惊诧。听舅舅说,当年他初二的时候去成都求学,是坐火车三天两夜!我听后都是一身冷汗。还好,这次25个小时就到了成都,快了一倍有余。不过,还是在晚上出现了强大的后遗症:整个人只要站起来,就是摇摇晃晃,貌似还在火车上。之后的四年,每次往返家乡和学校,都要经历这样的“折磨”。那时,便暗暗发誓:以后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再坐绿皮车了,太受伤了。还好,基本实现。不过,偶尔查车票的时候,还是能够看到,现在从成都到南昌的动车,只要12个小时。十年不到的时间,时间缩短了一半。中部和东部地区的高铁网络铺开,更是让之前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三四个小时就能到达。飞机票也是逐渐降价,经常会出现机票低于高铁票的情况。疫情期间,甚至享受过270元头等舱的感觉,估计以后遇不到了。但是,这一切加速带来的利好,是不是就是好呢?是的。不过对于到处奔波的人儿,也许只是让他们的生活频次更快了一些吧。02俞敏洪的书中,经常会出现一天两城,三城演讲的情况。为何如此呢?一来,当然是交通更加便捷,数百公里的路程,坐上高铁转瞬即到。二来,就是他的时间安排也比较紧凑,在交通能够满足的情况下,只能如此进行。书中,他提到,自己是一个喜欢把时间安排得很满的人,这点我很佩服。这样的好处,就是在时间管理方面,超越了极多的人。能够更大地激发自己内在潜力。如果真的要说弊端,应该就是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偏差,那就会很容易引发连环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因噎废食的原因吧。而是通过他的例子,貌似看到,交通的更便捷,造成的就是更繁忙。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错觉,因为这确实是主观感受。理论上来说,科技的进步,应该是让生活更美好。这个更美好,应该怎么体现呢?那就是人来体现。人怎么体现?群体中的个体,面对这样的进步,他的生活是否更美好?有的人能够更有效率完成眼前的事务,那是极好。而有的人因此更加忙碌得找不着北,那么,是否可能脱离了科技发展的某些本质?这种本质,就涉及以人为本。03前言提到了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就是能够充分考虑人性的需求,以此做出的适当改变。这里,当然存在几个注意事项:1.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需求,只是某类群体,或者大部分群体中的共同需求;2.需求的满足,并不意味着开始的问题解决,但应该能够起到减缓的作用;3.如果某些需求的设计,是让人的精神世界更糟,那么再大的利好,应都是有问题的。一周多之前,《人物》发表了对于外卖行业的一篇有趣的批斗文章。我一般对于热点话题,是旁观。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总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内容。果然,随着这篇文章的影响发酵,可以吃的瓜也越来越多。到文章出现四五天之后,吴晓波,罗胖这些大V也纷纷赤膊上阵。这些文章,有激烈,有理性。有分析外卖行业的,有分析大数据的落地,也有分析体系架构,还有社会安全的……而这类文章中的核心,无法逃避的问题是系统与外卖员的恩怨情仇。04本来,近十年外卖行业的兴起,还是带动了诸多产业的蓬勃发展。虽然,也有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其中,倒数第二环,配送时间,成为一个较为敏感的点。外卖员要在规定时间,把外卖送到用户手中,那就要加速,提前。而系统检测到外卖员提前到达,根据“大数据”,会把应到达时间,进行缩短。然后外卖员再次加速,再次提前,系统再次调整……往复循环。倒不是圣母心发作,而是想到这类大数据检测,本来算不上一个坏东西。可是,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貌似忘记,外卖员是否可以作为适当考虑的方面呢?也许有人说,商场是残酷的,客户的需求是要如何如何的。可是,这样的逻辑,不应该是完全打倒某一方,捧起某一方。何况,用户对于外卖平台的口碑,也没有那么好呀……再大的企业,不管多么厉害,所谓的制度多么严格紧密,我觉得“以人为本”是不可脱离的核心。而这里的人,到底会是谁呢?05客户,员工,甚至还有经销商。只要和企业的发展有关系的,因为是纳入考虑。我很能理解,十全十美很难,照顾周全很难。或言之,就像是一个零和博弈:一方的起,就意味着一方的落。摸索中,是可以去寻求适当的平衡吧。当然,直接一边倒,是最不需要伤脑壳的。这,也就成为诸多人选择的结果。我们曾经在外学习各类管理制度和优秀课程时,一腔热血。大佬们想着赶紧引进,好一飞冲天。当时有人提到,再好的课程和制度,没有合适的人去执行和监控,都是枉然。很幸运,我们就经历了那样的挫折。课程再好,和当地的教学环境不适合。管理制度再好,对员工的约束完全不考虑实际。那么,最后的结果,现在就可以看到。国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太过深奥,也许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是现实生活,着眼所见,也许适当地换位思考,也许更好。【结语】不同层次的眼里,人的意义会有所不一样。任何情境,人应该不仅仅是没有生命的工具或资源。也许,那就是理性和决然,可一时而行。但,天下苦秦久矣,如何? 赞 (0) 相关推荐 坐绿皮火车的人们 huo che ★ 绿皮火车 ★ ----记忆中的绿皮火车,原来它还在---- ❉ 火车慢 现在高铁网络四通八达,绿皮火车已经不多了.但绿皮火车还是有市场的,卧铺车票不提前买还买不到. 为什么?两个原 ... 起点终点相同,高铁5小时绿皮火车13小时到达,你会选择哪个? 高铁在我国的发展再一次缩小了我国的距离,但同时也让大家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选择,即到底是应该选择高铁还是选择绿皮火车呢? 我们先看看具体的事例:如果起点终点都完全相同,高铁的2等座需要花费450元.需要 ... 踏雪回老家 自从在外参加工作以后,元旦假期是不回老家的,因为离春节很近,所以都是在外面过. 但这一次,因为第二个外甥女儿出嫁,多少年来头一回在这个日子踏上回老家的路. 因是小长假,提前把车票早早买好.离开成都的前 ... 记忆里的绿皮火车 记忆里的绿皮火车 关于绿皮火车 最早对于绿皮火车的认识,是早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我读书的,石龙小学,门前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铁路. 记得那是上五年级的一堂语文课,班主任过来喊,铁路正式通车了, ... 当我们在谈以人为本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曾这样总结日本企业的成功奥秘:"日本企业的成功,远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而是在组织上重新发现了'人'".本质而言,公司不单单是气派的大楼.漂亮的业绩.宏 ... 到底是为什么练习瑜伽?走了那么多弯路才搞清楚.... 为什么练习瑜伽? 其实,每个人练习瑜伽都会有目的,只不过有的人的目的比较明确,有的不是很明确而已:大多数人的通常的目的都是健身,比如让身体更健康,愈疗身体的疾病,或者是增加身体的力量,柔软性和活力.但 ... 装修到底选半包还是全包?看完这篇详细解答,完美避坑! 稍微了解过装修的朋友肯定都听过"半包"和"全包"这两个词,但是对装修新手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疑问,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自家装修到底选哪种比较好?今天我们就来 ... 古人为何将13岁的少女,称为“豆蔻年华”,豆蔻到底代表着什么? "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这是南朝梁武帝萧衍在<河中之水歌>中描写女主人公"莫愁"的诗句.诗中的莫愁,是一位美丽精致的女孩.在那个年代,女 ... 宇宙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这是数据,慢慢看吧! 宇宙大千世界,它到底有多大,下面就让我们以星球大小对比的方式来看看这三千大千世界吧.虽然我们以为自己的星球非常之大,但殊不知在茫茫大千世界里,地球也不过沧海一粟,而人类呢可想而知. 宇宙大千世界,它到 ... 陈忠实: 命运终归到底, 其实就2个字 卷首语 陈忠实先生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是一长串的生命体验.幸福或悲伤是人生都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一颗璀璨的新星在中国文学界的历史 ... 直博到底好不好,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愿意直博? 对保研er来说,"专硕"."学硕"or"直博"是每个人应该考虑的问题,有的小伙伴在选择的时候一头雾水,有的小伙伴到最后也没有搞懂它们之间的区 ... 到底为什么要调休啊?! 看理想 公众号"看理想",探寻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22分钟前 " 如果真的希望通过"小长假"提振内需.促进消费,或许我们需要的是,让大家不仅拥有消费 ... 有一种成功,叫永不言弃;有一种成功,叫坚持到底 在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以前的路是我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以后也会是这样". 是的,路是自己选的,即使跪着也要走完:不知不觉自己已经26岁了,回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