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脚,一种流传800年的养生法!这样“踮”帮你按摩五脏六腑

来源 https://view.inews.qq.com/a/20210111A09CNG00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双腿被称为身体的「第二心脏」,与人体衰老关联密切。如何调动腿部力量,让它的衰老速度慢下来?
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到你:踮脚。
踮脚跟
延用800年的养生方法
踮脚跟在古代就早已被运用,原称“敦踵法”,新出土的西汉初期的《引书》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记载。
注意看第八势
具有800年悠久历史的导引养生术八段锦,其最后一势动作名为“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个动作也正是通过颠脚跟的方式,刺激肾经系统,诱发全身震荡;柔和地按摩五脏六腑,从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踮脚尖
是个不错的有氧运动
踮起脚尖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排血量。
它不仅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左右,让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人的心血管健康,还能锻炼小腿肌肉和脚踝,防止静脉曲张,增强踝关节的稳定性。
而且,踮脚运动还可以活动四肢和头脑,消除长时间用脑集中及突然站立而眼前发黑、头脑发晕的毛病。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免损伤膝盖,这对很多膝关节不是很好的老年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锻炼方法。
踮踮脚
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功效
1
抗抑郁
抑郁是因为阳气不能上达以润养脑髓,导致脑部的气血循行不畅,浊阴蒙闭了清窍所致。
颠脚跟同时还可以刺激到膀胱经以及足三阴经,包括肾经、脾经、肝经,足三阴阳气一足,可以宣通阳气于上,让更多的气血上达头面。
2
补肾气
脚跟与人体的肾经关系密切,而踮脚跟实际上是刺激了肾经穴位。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沿足跟部上行,最终属肾络膀胱。
人过了30岁后肾气就变得虚弱,肾阳不足,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踮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
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常踮踮脚跟,就是非常好的扶阳大法。
3
防治腰痛
由于风寒湿邪客入膀胱经,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刺激膀胱经可以开通经气,通则不痛,因此可以刺激膀胱经的颠脚跟法还可以防治腰痛、颈椎病、后头痛等。
4
防中风
中医认为,凡中风皆是真阳衰损的阴盛阳虚证候,脑溢血就是“阴盛格阳”导致的阳气上冲的症状。肾经而下归于足底。
如果出现面红、头晕、手足发麻、血压升高明显等中风先兆,这时要及时地预防中风,而踮脚跟即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
从这个道理上讲,踮脚跟可以潜阳,引火下行,大凡阳气上浮、虚火上炎的疾病都能应用,如高血压、头晕、三叉神经痛等。
5
防治小便不畅
男性小便不畅,按西医来说,是前列腺病,多见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等。
从中医角度来说,是由于膀胱气化不利所造成的。刺激脚跟即是治疗前列腺病的一个小诀窍。
踮脚
具体锻炼方法
1
踮脚跟
身体直立,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脚趾紧紧抓住地面,身体提升到最高时,将重心从脚尖落到前脚掌,放松身体。
最后,落下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的震荡,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
2
踮脚尖走路
30~50步为一组,一组过后稍稍休息一下,再根据自身状况重复,速度以感觉舒适轻松为宜。
初始练习者若不平衡,可扶墙练习。该动作对全身协调性要求较高,高血压、骨质疏松患者不建议尝试。
3
坐着踮脚尖
两腿微分,大小腿垂直,踮脚尖30~50次。
也可将两瓶矿泉水放在大腿上,进行负重练习,速度可自我调节。
4
躺着勾脚尖
平躺,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可两脚一起做,也可进行单脚练习。
每次20~30下,速度可根据自我耐受度调节。如果小腿不适,要停下休息。
需要提醒的是,踮脚虽然简单,但也要循序渐进,不能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若出现部分位置疼痛,应暂停练习直至好转。
注意事项
踮脚尖走路对全身的协调性要求比较高,高血压、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朋友,还是不要贸然尝试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1、颠脚跟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力过猛,否则易导致足跟疼痛。如果导致了疼痛,不用担心,休息几天,用热水泡泡脚,很快就没事了。
2、另外,下棋、打牌、玩电脑或久立不动时,最好1小时左右做一次踮脚运动,可使下肢血液回流顺畅,不至于因坐得时间久了下肢麻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