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张富存作品

母爱如海

张富存(河南)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妪。然而,在我要为她写这篇小文时,总感觉手中的笔不听使唤,心中的文字乏力……

母亲生于1942年,浸泡在旧社会苦水里的孩子,注定了她一来到世间就是“一穷二白”。母亲识字不多,可母亲却深谙“百善孝为先”的道儿。常听母亲说,在她几岁的时候,姥姥就丟下她赴了黄泉;小小的年纪,是她天天靠剜野菜摸河虾赡养着双目失聪的姥爷才等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1963年,21岁的母亲来到了我家。一“过门”母亲就开口称自己的婆婆叫“亲娘”,奶奶就视自己的儿媳认“亲生”。奶奶教母亲织布纺花做针线,母亲帮奶奶洗洗浆浆侍家务。奶奶有高血压病,母亲常常是端药至堂前,细语绕床前,俨然亲生母女一般。以至于在奶奶去世时,母亲就一连不吃不喝、泪流满面的好几天;每每此时,父亲总是劝慰:“谁家的父母能跟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啊!”

母亲虽然没啥文化,但母亲懂得“读书识文是正道”的理儿。因此自搭我上学的第一天起,母亲就把一门心思用在了孩子们的学业上。每逢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母亲就先请教别人,或者是径直领我来到当面“授业解惑”。依然记得,每当我背着书包上学的时候,母亲那双渴盼的目光;依然记得,每当泥泞加身水涟涟的雨季,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扶我上学时的情景。那时候上学,家庭经济常常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儿”,母亲总是帮着父亲先忙完了地里又忙家里。为了能增加收入,母亲就不辞辛劳,在家里养起了长毛兔。随着我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求学离家越来越远,母亲养兔的规模也由原来的十几只扩大到几十只。至今还能想起,烈日里母亲汗流浃背蹒跚着脚步躬着身子背着满满一箩头青草吃力行走时的身影;至今还能想起,夕阳下母亲看着吃饱喝足了的一只只小精灵像洁白的云朵一样安然嬉戏时满脸绽放的灿烂笑靥。

母亲的爱一直在滋长着。在我工了作,成了家,立了业以后都没有要减弱的迹象。我虽是公务人员,但家在农村,是典型的“一头沉”。家里,有老有小,妻又患病多年,十几亩地,每到农忙时节,年迈的母亲自然还得要扮演重要角色。说起母亲的爱,妻最有发言权。自妻成为我妻之后,婆媳俩从没板过脸,更没道过短;遇到有事,就坐下来,你提提,我摆摆,就这样一掺一和,事儿,也就烟消云散了。妻患的是重症,作过两次大手术,平时买药要花很多钱。母亲总是安慰我,“钱是人挣的,只要治好了病,什么都能再来。人家来咱家吃饭穿衣,给咱抚儿养女,咱可不能亏了人家呀!”母亲的生活也一向是俭朴的。平时身上穿的衣裳,已经是很旧了,都舍不得换下;儿女们给她买的新衣,也只有在出门的候时才舍得穿上。说她,她总这样应,“庄稼人讲究个啥,有吃有穿就足够了。过去有几顷地的大财主也没有过上这日子呀!”赶上逢年过节,要是给她点钱,也总是被她一口回绝:“你们事儿多,还得供养学生,还得吃药……留住自己用吧。我老了,花不着钱;再说上头还发有养老金,我还得给您哩。”

如今,母亲老了,都快八十岁的人了,还是闲不住。你若是让她歇会儿,她又说,“习惯了,闲着不得劲儿。都一大把年纪了,该干几天哩!”每天早上,她老是打鸣鸡一叫就起床。然后是丟丢筢子,拿拿扫帚,迎来一天的黎明。平日里的烧锅捣灶、洗洗刷刷也是她的来。闲下来的时候,就喂喂鸡,养养鸭,侍弄侍弄菜园,看护看护庄稼。忙里闲里,老是嘴里还不住地哼着曲儿,仔细听,也不知哼的都是啥,只是一个劲儿的乐。也有不乐的时候,见她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眼望着匆匆的流云,阴沉着脸,那是在想她的孙男孙女了:“都好几个月没见到孩子们了,啥时候能回来啊……”

这,就是我的母亲。

都说,父爱如山;我说,母爱如海。

作者简介张富存,河南西平人,西平县芦庙乡政府公务员,驻马店市作协会员,西平县作协会员,《银河悦读》驻站作家。作品以散文为主,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

(0)

相关推荐

  • 【西散原创】胡丽平作品 | 最朴素的信任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外婆92岁,50多年的党龄.耳聪.目明 ...

  • 绥宁县一张50年前的珍贵照片 历史的印记,你家有吗?

    时事  热点  新闻   爆料 投稿 广告 爱心 邵阳同城 | 免费招聘求职 一张50年前的"全家福" □黄田 最近翻看家里的相册,一张发黄的50年前的"全家福" ...

  • 名家坊║谢新茂:根系(散文一组)

    编辑絮语 "名家坊"是<毛白菜>微刊的一个特设栏目.每次我们将隆重邀请一位名家出场.或推出其最新力作,或介绍其成功经历,相信总会让您大快朵颐.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新邵籍作 ...

  • 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故乡的影子​II魏现粉

    故乡的影子 ☆魏现粉 故乡,孕育了一个幼小不健全的生命,在这里慢慢长大,再慢慢走向他乡.那里有我太多的故事,偶尔想起一些往事,也只是有少许爱的童年,随着年龄的长大,故乡的影子至今记忆模糊. 在故乡里留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亦师亦友忆先父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亦师亦友忆先父    河北 张东兴 2010年10月21日,这是一个让我伤心欲绝的日子.父亲突然间就离我而去了. 噩 ...

  • 散文||一张珍贵的照片

    一张珍贵的照片  林彩贞||福建 清明节那天我发疯似的找三十多年的全家照,由于家庭惨变,由于物是人非,由于爱恨交加,这张珍贵的照片原本有冲洗五张,父亲原想给每个孩子一人留一张,但1990年奶奶与父亲在 ...

  • 阅读悦读丨李俊青《“捣丝儿”》(散文)

    阅读悦读丨吴鈺梅<生命既美且哀>(散文) 文/李俊青 [作者简介]李俊青,从教二十余年,现任职于某中学图书馆.喜欢读书,书法,音乐.欣赏一切美的人与事. ---------------- ...

  • 【“思恩·清明”散文有奖征文】我的母亲/朱华艳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世界很大,有娘真好!这个母亲节,谨以此文怀念远去的亲人,我们都很好--题记 窗外细雨绵绵,明天是母亲节,迎面扑来的都是关于母亲的各式话题.母亲离我们远去好多年了,就连发" ...

  • 李冬侠 散文 我的父亲母亲

    父亲母亲的结合,代表了五十年代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特殊婚姻.母亲是富农,父亲却是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在那个年代,尽管母亲长的既漂亮又有文化,却依然没人敢娶.父亲家很穷,大概只有母亲这样身份的才肯嫁给他.奶 ...

  • 散文天地‖十七养十八 文/景红娟

    十七养十八         文/景红娟 作者简介:景红娟,1972年出生,河南陕县人,喜欢读书,喜欢写作. 几天前看了一篇文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对文中的父母既让人同情,又让人可恨可笑又可怜,就是缺 ...

  • (散文百家)张春霞/母亲的柔情

    散文百家 适合一句话标题 张春霞(安徽亳州) 母亲只上过小学二年级,没什么文化,却相夫教子,谦和.孝顺. 母亲今年六十九岁了,个子不高,微胖.四十年代的农村人,脑海里还都是旧社会的观念,丈夫就是天,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