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若你还能记起这一日的暖阳,我便感到无边的欣慰
清晨的淮安是素面朝天的,坐在公交车中前行,能听见风从远方,穿林打叶而来的声音,一下一下,那是秋天的笑声。
三三两两的跑步者,打着太极唠家常的老人们,主妇们说说笑笑,篮子中的蔬菜新鲜程度则决定着她们一天的好心情,少年们穿着蓝白校服,骑着山地车呼啦而过。阳光把一切都浸润成温暖的颜色,半睡半醒间,就脆生生地憋出一句:“天凉好个秋!”


第一讲悬铃木。树皮青中泛白,斑驳有致,引得孩子们纷纷伸长手臂,去摸一摸这奇妙的纹理。


“一球是美桐,二球是英桐,三球是法桐……”小姑娘一边嘟囔,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我逗她:“这个球是什么意思?”她害羞地躲到父亲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笑兮兮道:“是它们结的果子。”说罢,她捡起地上的球果,顺手塞进口袋,父亲耸耸肩,忍不住笑出声来。


叶子有三角和五角

悬铃木分三种,一球、二球、三球
第二讲无患子。深深浅浅的绿色与黄色比肩,肆意横流,蔓延成葱茏茂盛的海洋,至于一些并不容易分辨颜色的末梢,统统交给阳光去打理。许勇老师接过孩子们高举的果实,认真的讲解着形状、功用,末了还不忘调侃一句:“这可是龙眼的亲戚,小朋友们说是不是长得很像?”“像!”童音拉长,绵软得像跌倒在棉花糖堆里,满心的甜蜜,满心的欢喜。


第三讲鹅掌楸。形如马褂,灿比灼金,因此又称“马褂树”。相传乾隆下江南时,将衣服搭在树木上忘了取,这树便承了龙恩,长出片片马褂形的叶子,也就是孩子们口中的“好多小褂子晾在树上呢”,尤其在这秋天里,更是名副其实的黄马褂了。


到这里,孩子们手中所捡的落叶越来越多,小手攥在一起,生怕掉了一片,有的干脆抱在怀里,家长若是想分担一些,孩子们便要扁扁嘴,犹豫地瞅瞅爹妈真诚的眼神,再递过去几片小叶子。路过木瓜树的时候,捡到木瓜果的变成了幸运儿,骄傲地捧着小木瓜,让每个人都瞧上一瞧,却不知道自己脸上幸福的笑容,勾起两颊的红晕,比那木瓜可要美上太多了。

第四讲黄连木。向阳的一面红得像燃烧的红珊瑚,背阴的一面却绿得像打捞的新鲜水草,是一夜之间被泼上了浓浓的油彩一样,整个世界都鲜艳活泼起来。
招呼着孩子们捡起叶子闻一闻,许勇老师问道:“黄连木的叶子是什么味道?”“辣萝卜!”说这话的小小伙子皱着脸,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奇地说:“叶子是歪的!”同行的人都轻轻地笑起来,许勇老师则认真地解释着黄连木的特性,笑意盈盈的温和模样,耐心地引导我们亲近自然,享受自然。


(许勇老师说黄连木在淮安很少见)
第五讲池杉树。笔挺直立,毫无旁枝错节,向着一个方向努力生长的,也是上次的金湖徒步中与我们相遇的,池杉。爱长在水边,青黄相见的草坪上弥漫着湿漉漉的一层纱,落叶在黝黑的泥土上,却仰头挺立的模样叫人忍俊不禁。
不知是谁发现了一只幸存的虫子,没有惊叫,没有害怕,反倒引得一圈孩子围观。大概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自然的礼物,是落叶的客人,是他们世界中的小小闯入者。

(金湖水上森林公园的池杉林)

第六讲榉树。红叶欣喜,翅果扑棱。榉树是可爱的植物。落叶的脉络就像油画里细乱的眼角纹路,以及皮肤下隐约可见的细小血管,纵横交错。“就像蒲公英的绒毛一样,榉树的种子有翅膀,也是为了借助风的力量,去更远的地方生根发芽。”孩子们仰起的小脸,满是期待和懵懂的诚挚,那是超越植物课堂之外的,对于生命的感悟。


古人喜欢在门前屋后栽种此树,寓意“中举”。孩子们用榉树的叶子拼成了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秋的归去,对于中国人来说,总是格外重要。
花石榴、三角枫、乌桕树、桑树……这些书本上的铅印字,在植物课堂中,以新面孔,与老朋友相见。
总有一天,这些孩子们都会长大,会离开,他们会在某次旅途的夕阳中,忽然看到某一片落叶,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的故乡暖阳里,无边的岁月拈花一笑,风情万种。


何其幸运
我们彼此遇见,在这座宁静的小城









(摄影:高彩暇,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