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当天下雨,当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看看农村谚语就知道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寒露节气之后,北方地区温度持续走低,冷空气南下,南方地区也感到温度会有明显变化。用老百姓的话说,寒露之后,北方多地进入冬季,或者即将进入冬季,而南方地区秋意渐浓,或进入深秋季节。

关于寒露,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有些谚语寓意着农事,有些谚语通过寒露天气来预测后续的天气。比如寒露当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来预测当年冬季晴天多还是雨天多,有些朋友甚至通过后续降雨降雪的多少,来判断当年是冷冬还是暖冬。

具体谚语所表达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科学依据?下面挑选几条农谚,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

  • “寒露无雨,百日无霜”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分析,如果寒露没有下雨,那么往后100天内,都不会结霜。这句农谚有2个关键点,其一,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百日无霜”并不一定指100天,主要意思是后续无霜天气多。

其二,无霜天气是冷是暖?不少朋友可能觉得无霜天气是暖的,因为没有结霜,属于晴天。而事实上,所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晴天才会结霜,雨天则不会结霜。霜的形成要满足2个条件,第一,空气中有水蒸气,第二,温差。晴天的时候,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容易形成霜,而雨天的时候,温差较小,霜很难出现。

所以,“寒露无雨,百日无霜”所表达的意思,如果寒露不下雨,那么后续阴雨天较多,或者说晴朗天气较少,用网友们的话说,属于“冷冬”。

  • “寒露有雨冬雪少,寒露无雨冬雪多”

这句农谚从字面意思也很好理解,如果寒露下雨,那么当年冬天,雨雪天气较少,相反,如果寒露降雨,那么当年雨雪天气较多。

降雨降雪的天气下,相比晴朗的天气来说,温度会低一些,因此,结合这句农谚,从人们感官上来说,寒露有雨的话,当年冬季相对较暖,可能属于“暖冬”。寒露不下雨的话,当年冬季相对较冷,可能属于“冷冬”。

从人们日常生活来说,大多数人喜欢暖而不喜欢冷,如果从整体环境分析,过冷或过暖都不是应有的现象,因此,判断寒露降雨好还是晴天好,需要具体说出站在哪个角度。

  • “寒露怕天晴,天晴冬不冷”

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是说,如果寒露是晴天的话,那么当年冬天不会很冷,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暖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这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和上面2句农谚所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上面2句说,寒露晴天,则当年冬季雨雪多,而这句说,寒露晴天,则当年雨雪少。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还是从谚语的区域性说说,不同的谚语,所流传的区域可能会有不同,并不是所有谚语,都具备全国流传的条件,大部分的谚语,都只在某些区域流传。谚语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规律,某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区域,只不过,现在科技发达,网络发达,被很多地方的人们所熟知。

看到这,如果要问寒露降雨好还是晴天好,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虽然以前的农谚,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社会的变化也比较大,不少农谚不适合或者不能准确判断后续的走势。比如,今年很多地方,降雨多,田间有积水,部分地区出现几十年不遇的暴雨,这些都是通过农谚所无法解释的。

如果要问寒露下雨,当年是暖冬还是冷冬的问题,其实,如果了解什么是暖冬,什么是冷冬,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冷冬和暖冬的判定,不只是看某天或者某个时间段的冷暖,它需要看当地整个冬季的平均温度,然后和常年值或气候平均值相比,如果高于常年值,则当年该地是暖冬,相反,如果低于常年值,则当年该地是冷冬。不论冷冬还是暖冬,其实,从气象学角度来说,并没有一个定义,只是近些年来虽然气候变化所产生的气象名词。

根据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得知,8日多地出现降雨,其中,新疆东部、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天气;广东大部、广西东部、海南岛及山东半岛、浙江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具体如下图。

综上所述,寒露当天下雨还是晴天,并不能说明当年是暖冬还是冷冬,同时,由于区域性不同,谚语所表达的含义不同,寒露下雨或晴天,也不能说明后续天气是好是坏。农谚可作参考,了解其中的含义,具体天气,还要查看天气预报。

今日寒露,我们这里是雨天,你们那里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