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一代诗杰之天妒英才(之二)

(启书原创)大唐故事之一代诗杰之天妒英才(之一)

话说大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发生了很多件大事。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即位登基;王思政的孙女王氏被册命为皇后;洛阳人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被高宗下命令斩首……

当然,也有在当时看来似乎毫不起眼的小事,比如,王勃在这一年出生。

王勃出生于山西绛州龙门。他所在的家庭,简直称得上是正宗的名门望族。

他的爷爷王通,是隋末唐初的大学问家。“十五为人师”,门生遍天下。他本人不仅继承了孔孟之说,而且在儒学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专注于创建河汾学说(核心理念是人性本善、人性平等,民贵君轻、君权有限合法、君臣关系相对,自作天命、道高于君),对大唐后来的贞观之治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据说,他门上对联写的是:

教衍河汾,门罗将相

道存子集,名著隋唐

横批:道不在位。那是相当的大气。只可惜,王勃出生的当年,爷爷就去世了。

爷爷的弟弟王绩,十一岁就已经名动京城,是现实中的“神童仙子”,五言律诗奠基人,代表作《野望》,上了《隋唐文学》头条,民间广为传唱: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爷爷的哥哥王度,是《古镜记》作者,开创了唐代灵异小说的先河(点击率超人气,多年连续年度第一)。

王勃的父亲王福峙,是王通的二儿子。他也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当了很多官,从太常博士、雍州司工到交趾县令,到最后的齐州长史,虽然磕磕绊绊,但总算坚持过来了。

王勃有个哥哥名叫王勔(读勉。有文化的人起名字也打脑壳),专业诗人,小有名气。还有个哥哥名叫王勮(敲黑板,这个字认剧),简直就是天才少年,20岁就考中了进士!

这里强调一下,大唐的进士,完完全全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考当年,全国的录取指标大约为三十人。简单地说,基本上是省状元才有资格争取一下,其余人就属于打酱油那种了。

学业和职业竞争中,大家都怕遇到这些官二代、富二代,因为他们起点高,实力雄厚,似乎不需要努力就能超越大多数。但更令人可怕的,你知道是什么吗?是特么这些官二代和富二代天资聪颖,却比你还拼命、比你还努力!

王勃就出身于这样的书香门第和官宦世家、小康家庭,但这并不“妨碍”他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他彻底将家族的神童基因发挥到了极致,《旧唐书》对他的描述是:

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

他六岁那年,写了第一篇代表作《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桃李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据说是事先喝了一碟墨水,然后睡了一觉,醒来就一气呵成。这也是“打腹稿”的由来。

他九岁那年,甚至对名人注疏的古籍《汉书》下手了。

这个《汉书》可不简单,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班固。这本书中绝大部分是古字,加之班固为了追求文句的典雅和对称,故意省去了一些字(那时候纸张是有,但贵得背时,只有刻在竹简上,但班固懒得刻字)。这样一来,搞得《汉书》非常晦涩难懂。就连“才高博学,为世通儒”的马融,都需要去请教班固的妹妹,才能基本搞懂《汉书》的意思。对于平常读书人,这简直就是天书。

所以,就滋生了一个新的职业,为《汉书》作注。尽管大多数人都尝试了,但社会认可度还是不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一直到大唐,才有了颜师古的《汉书注》问世,大家都表示服气,于是这本书就成了范本教材。

可是,九岁的王勃在读这本《汉书注》时,就发现了很多地方的不对劲。一气之下,居然找出了一大堆错误,这还不算完,他亲自动手,写了一本《汉书指瑕》,足足十卷,比原著还长。

据说,超级大儒颜师古的棺材板压不住了。

这好比如今一个9岁孩子,给《大学语文》教材挑毛病,还挑一大堆毛病那种,关键是还挑得很有道理,你说气不气人?

6岁写文章,9岁出专著,这家伙居然一发不可收拾。12岁拜中医名家曹道真学医、学道,学了15个月,毕业论文写了一本《医语撰要》,毕业时,亲自给老师写了一部《黄帝八十一难经序》。14岁时,他给当朝宰相刘祥道写了一篇《上刘右相书》,直接提建议,结果被采纳,害得宰相果断给皇帝发急件推荐。15岁给皇帝写《乾元殿颂》,16岁就已经混成了大唐最年轻的县级干部……

正所谓“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出名要趁早”。

皇帝很喜欢他。乾封元年,唐高宗封禅泰山,王勃撰写了《宸游东岳颂》,发的《大唐御览》专版。

十几岁已经站在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也无法达到的高度,前途就像是黑夜中的探照灯,光芒耀目。现在,更有了皇帝的加持,这位年轻人,一下子成了大唐的新秀,前途一片光明。

金子总要闪光的,有才华的人从来就不缺机会。

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很是欣赏他,果断把王勃推荐给沛王李贤(未来的太子,唐高宗第六子,老妈是武则天),并在沛王府担任侍读兼修撰(陪着读书,当枪手写文章)。

啊哈!这下终于搞成了皇二代的好哥们、好兄弟、好基友,幸福生活(奢靡浪荡)终于要开始了!

果然?未必。

话不多说,下回分解,有点打瞌睡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