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相 ‖ 窦小四

生活的真相
文:窦小四 | 图:来自网络
我三叔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很简短。
他的一个朋友好赌,常输不赢,尽管他身边所有的人都劝阻,让别再赌博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天下午,他在打了一夜又一天的麻将之后,推门而入,却看到自己七十二岁的老母亲,跪在铺晒在院子里的玉米粒上,正低着头专注地挑选出来那夹杂在玉米粒中间的碎了的玉米芯,金色的夕阳泼溅在老母亲弯曲的背上,对着阳光,能清晰地看到漂浮在瘦小的母亲周围的尘埃,密密麻麻此起彼伏,老母亲银色的发丝凌乱,随风飘荡,衣衫褴褛。因为跪得时间长了玉米粒硌得膝盖疼,每隔一会,她都要费力地挪动变换一下姿势,先向一侧坐下,再跪下,因为劳累和疼痛,他分明看到老母亲缠裹过的小脚在疲惫中颤抖。
一瞬间,他泪流满面,他给我三叔讲,我一夜输掉的三千多,竟然需要我的老母亲艰难地从三月份开始挖地、碎土、播种、放苗、除草、施肥,再掰玉米、一点一点挪动着小脚从遥远的地界里背回家,再一个一个的剥皮,再一粒一粒地打下来,再反复晾晒,选净,装袋,然后还要央求他开着拖拉机拉到集市上去卖,就这样一年下来,才能卖不到三千块钱……,那时候,每当母亲央求他开拖拉机卖玉米的时候,他还给母亲脸色看,嫌烦……
说到这里,他哽咽了。
那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大的一场风了吧,三叔说,从那儿以后,他再也不赌博了。

2009年,我从西大毕业以后,就留在了重庆。
新的单位门口有很多卖小吃的的店铺和摊位,还有各式各样的小推车,有一对中年夫妻,面容朴素而沉着,女的在人群中发现了我。在我又一次去她那儿买东西的时候,她非常谦卑地笑着对我说:“老师,我们这儿的人,都不说普通话,我看到你普通话说得特别好,能不能麻烦你给我女儿教一下语文,她总是话说不好作文也写不好。”
我低着头思考,因为那时候我怀孕的,课程又多,我在思考我到底能不能有精力。
她以为我在思考薪酬,忙说:“我每个小时给你五十块钱,一百也可以。”
“哦。”我说:“不,我在思考我到底有没有时间和精力的问题,薪酬是不需要的。”

后来,达成了协议,不要薪酬,时间也不一定,随时有精力和空闲了就去。
她人很好,她的孩子也很聪明,我们相处得很愉快。过程中得知,她和丈夫都是二婚,丈夫有两个儿子,她有两个女儿,这是其中一个,他们结合以后又生了一个女儿,七口人,也算是大家庭了。
因为在街头摆摊的缘故,风吹日晒,她有些显老,衣裳也总是陈旧。
我回去就给他说,也给学生说,如果要买东西,就到她那儿去买。

然而,一年后的一天,也是寻常买东西,也是寻常对话,她就问我:“你们现在住哪儿的?”
我说:“学校。你们呢?”
她说还是在平桥附近,旁边一个新来的摊贩随口问了一句:“你们的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
她说:“是占地补偿的。“
那个人就问:“补偿了多少?”
她说:“五套,带一个假二楼。”
那个人就说:“耶,那你很有钱哟。”
她稀松平常地说:“五个孩子一人一套,我们两个住假二楼。”
其实,我早知道,因为地产丰饶,加上三峡移民,很多当地人都很富有,但是,也有些吃惊。

我们这些外地来的小孩,尤其我们八零后,父母含辛茹苦供了很多年,自己寒窗苦读很多年,最后,两个人找个公职,开始买房子,首付,按揭,生孩子,养孩子,一生都克己勤奋。而这些很小的当地的孩子,却还在上中学,读小学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房子。
所以,轻易不要谈起点,也轻易不要下结论,也永远不要拿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的生活,学会尊重每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
人生有很多事情,它的另一面,我们寻常时候是看不到的,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的的经历、处境,毫无疑问地固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限定了我们的视线,只有在特定的机缘里,我们才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我们需要顿悟。
我有个朋友的很智慧,他告诉我说:“要记得看B面,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和任何事。”
是的,多看,多学,多体会,不要轻易对别人的世界下结论,也不要轻易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沉溺悲伤,抑或自高自大,这样,我们才会真的长大和成长。

作者简介:
窦小四,原名窦娟霞,甘肃天水张家川马关人,80后,现居重庆,从事教育行业。生性自由闲散,无拘束,钟爱山野乡村,偶有心绪,小结成文,视爱和文字为生命。探索爱与人性的奥秘,深困其中又淡然其外,从流如水!有文学综合集《雪落在马关的村庄》和《无尽的白雪》公开出版发行。
新书《致清水河》已公开出版发行,想要预定的,请加我个人微信号:13996698427订购。
查看本公众号更多往期文章,请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字样。欢迎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