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智慧的开始

标签:无知

1/ 如何面对未知和自己的无知?我们永远活在无知的洞穴中,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认知永远有局限和盲区,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智慧的开始

2/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事物呈现给我们的,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大头的部分通常被掩盖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们的一生都是坐井观天,只是井口的半径不同

3/ 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芝诺是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他曾经讲过一个“知识圆圈说”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次,一位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在这个哲学故事中,芝诺把知识比做圆圈,生动地揭示了有知与无知的辩证关系。

这个故事表明: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接触和思考的问题越多,就越觉得有许多问题不明白,因而就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相反,一个人缺乏知识,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低,就越觉得自己知识充足。

其实发现自己无知正是有知的表现,而骄傲自满则多半出自自己的无知。庄子不就说过吗,“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际的,而人们已知的部分总是极为有限的。这正像圆圈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一样,知识越渊博,所接触的未知面就越广泛,疑问也就越多。反之,知识越贫乏,接触的未知面就越狭窄,疑问自然也越少。只有什么也不懂、不学无术的人,才不会感到自己的无知,这岂不是最大的无知?

达尔文说过“自信更经常来自无知而不见得是来自有知。” 而所谓的“无知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之类的话多少是描述这种情况。

4/ 我们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中,柏拉图在他的重要著作《理想国》里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比喻——洞穴比喻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

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它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

后来,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后来又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迸,以致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

对这个被解救出来的囚徒而言,看到外面的阳光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他在一个黑暗(象征虚幻、不真实)的环境里呆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错误地认为那些虚幻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而对外面的阳光(象征着真理)不适应,感到刺眼

在这里,柏拉图用洞穴里的囚徒来比喻群众,对他们来说,真理是刺眼的,只能永远生活在无知的洞穴里!而只有仰望天空中不变的理念的哲学家们才能够接近真理

无论东西方,牛人们都有对无知的深刻理解与空杯心态,现在让我们来领会下吧。

智者慧集,Enjoy:

—  

1/ 思考时要将知的世界分成“三个领域”: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尤其重要的是,要把未知的领域一分为二,意识到“不知道自身还有不知道的事”=“未知的未知”这一领域的存在。

在2002年2月12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记者会上被问及“伊拉克政府向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分子提供援助一说有何证据”时,他给出了闻名全美的回答:

首先存在知道自己知道的“已知的已知”(known knowns),然后存在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已知的未知”(known unknowns),另外还存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未知的未知”(unknown unknowns)。

(There are known knowns; there are things we know we know. We also know there are known unknowns; that is to say we know there are some things we do not know. But there are also unknown unknowns-the ones we don’t know we don’t know.)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未知被分成了两类,在“已知的未知”外侧还存在“未知的未知”。这使我们重新意识到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关注“连不知道都不知道”的领域,是开拓知的世界的第一步。

——细谷功 《高维度思考法》

1/ 在那部广为流行的力作《人类简史》中,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提出了人类获得优势地位的几个转折点。5第一个转折点是大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其标志是出现了语言,人类自此能够表达推测性主张。第二个转折点是大约3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其标志是人类脱离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开始种植植物、驯化动物,以及出现永久性定居点,这也是“文化革命”的时代。第三个转折点是科学革命,发生在大约500年前。经验知识的系统化积累、海上扩张、欧洲人发现美洲大陆以及资本主义的兴起成为其标志。这个转折点迎来了人类时代精神中缺乏的东西:承认无知。根据赫拉利的说法,直到科学革命之前,人类社会运作的隐含假设都是:所有值得了解的事物都已经被发现,通过查阅一些较旧的经典书籍就可以弥补个体的无知——在信息停滞的社会中,人类向过去寻求对未来的指导。大约500年前,这个基本前提才被改变,人们承认了社会整体的无知,也愿意不断寻求新知识。第四个转折点是200年前发生的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兴起和机器的出现是它的标志。

——艾克纳恩·戈德堡 《创新大脑》

1/ 人类文明得以缔造的整个通道,不是因为我们有知识,而是因为我们无知。

——尤瓦尔·赫拉利

1/ 绝大多数人认为,知识已经完善。比如基督教,认为《圣经》把人类的一切知识表述完了,凡是《圣经》以外的,不但没有必要,甚至是有害的。

中国两千多年科举考试全部重复孔子,大家认为孔子把世界上所有的学问穷尽了。

古希腊恰恰相反,它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不确定的,值得进一步怀疑,重新探究。苏格拉底的名言是,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因此赫拉利把它表述为“无知革命”,真可谓一语中的。

——王东岳

1/ 如果我们时时忙着展现自己的知识,将何从忆起成长所需的无知?!

——亨利·梭罗

1/ 在对各种事物所知程度的细节上,我们也许有巨大差异,但在无限的无知上,我们都是相同的。

——卡尔·波普

1/ 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即使只是其极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 认识你自己,知道自己的无知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2/ 我知道我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

—  

1/ 这个世界复杂多变,人类的认知永远存在着限制。

——查理·芒格

1/ 知道如何处理好未知因素,这要比你已知的任何事情都重要

——雷·达利奥

1/ 他(丹尼尔)的一个学生说:“有人说,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当你一无所知时,你知道该去做什么。丹尼尔深信这一点,并且忠实地践行着这个理念。”人们对有些事一无所知,但问题在于,他们不愿自找麻烦地在做判断时将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迈克尔·刘易斯《思维的发现》

1/ 对大多数从事投资的人来讲,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而是怎样正确对待自己不明白的东西。

For most people engaged in investment, what matters is not how much they know, but how to treat what they do not understand correctly.

——沃伦·巴菲特

1/ 在我告诉你们我的思考之前,我想先说明,我是个“愚人”,相对于我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并没有多少。不过我一生中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都不是我知道多少事情,而是我知道在无知的情况下自己应该怎么做。

2/ 相对于你需要知道的东西而言,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也许是有限的,承认这一点是明智的。如果你能独立思考,同时保持开放的头脑,清醒地寻找并发现最适合你的事情,如果你能鼓起勇气这么做,你将会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大的价值。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你应当思考为什么,因为这很可能是你面临的实现自己人生愿望最的最大障碍。

——雷·达利奥

如果您喜欢智者慧集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价值的提升成长智慧的文章,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加关注:

智者慧集

致敬查理·芒格,分享智者智慧。
1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最后的话

任何时候,

我们都是在自己认知框架中的囚徒而已,

首先承认其局限性,

然后尽量减少认知盲区。

多数人的一生都是坐井观天,我们首先承认局限性,我们看到的世界,或是思索的问题,只是局部的,一切并不在掌握中,黑天鹅永远存在。

保持空杯心态,努力去打破原有的认知边界,尽可能减少认知盲区,不要让自己困在隐形的人生牢笼里

今日忧苦,不过是昔年识见不足的果。时间线是个好东西,要做时间的朋友,你需要把握的东西只有一样,让自己的明天,比今天稍微好上那么一点点。点滴积累,渐成精品。

阻碍你前进的不是大山,而是'我知道“,如果你啥都知道,你就不是现在的样子

我们的无知远大于已知,所以重要的是面对无知该怎么做。

'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刘慈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