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从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降为红大教员,有上将资历,却被授予中将

郭化若将军是一位资格老将军,他入党早,曾在红军时期担任过1方面军代参谋长,抗战时担任炮兵学校校长,解放时期担任过兵团政委。有上将资历,为何会被授予中将?

说起郭化若,他在红军时期经历的坎坷特别多。

在参加革命之前,他非常聪慧,无论什么考试都是名列前茅,考黄埔军校也不例外。毕业时,还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蒋介石一直想用他,就是没去。

他在1925年入党,大革命失败后,他去了苏联深造炮兵。

1929年回国后,他去了苏区工作。在苏区,用这样学历背景的人,并不多,所以他晋升非常快。2年时间,就从纵队参谋长升为了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

当时的参谋长叫朱云卿,因为劳累过度而去后方治病,不幸遭到暗杀牺牲。

郭化若当上代参谋长时,正在进行第三次反围剿战斗。

1931年,王明路线被确立后,毛主席在红军中靠边站了,很多身边工作的人逐步被撵走了,郭化若调任秘书长。

1932年,有人说郭化若是托派,这就麻烦了。当时,红军内部对托派的手段就是处决,幸亏证据不足,把他撤职调到红军大学担任了教员。

别看人没事,在当时却一直抬不起头,很多人对他不信任,远离他,而且还被开除了党籍。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埋头工作,教授参谋业务和炮兵知识。因为工作努力,还被评为模范教员。

1934年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他被调往干部团担任参谋工作,陈赓都觉得委屈了他。

他的处境什么时候得到改善呢?

当红军抵达陕北后,他担任了抗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教育长。

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上级对他在红军时期的问题得到了平反,恢复了他的党籍,他这次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了军委一局局长,负责作战参谋工作。到了抗战后,他一直在搞军事教育工作。

解放时,他被派往华东,华东在当时是全国的主战场,他担任了鲁中军区副司令员。之后,他调到野战军,担任纵队副司令员。

经历长期时间历练,对前线作战情况的熟悉,他晋升非常快,又担任了纵队政委、兵团政委等职。

按照他的资历,红军时担任过方面军代参谋长、解放时担任正兵团级职务,怎么也应该授予上将,结果授予了中将。

其实他担任代参谋长是在1931年,红军初期时候,后来的几年一直被冷落,没有战绩。到了抗战时,一直在后方搞参谋和教育工作。

虽然解放时,他担任军事主官,但战绩并不大。

也就是说,他的资历够得上上将,但实际被授予中将更合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