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系列 | 荆轲: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个刺客如何形成 2024-07-30 18:04:32 当我们历数各个时期的各位侠客人物时,第一个令人称道的人物就是战国末年的荆轲。这个人物司马迁尤其喜欢。《刺客列传》5000多字,荆轲就写了3000多字。荆轲形象后来不断地出现在多种文学书籍和影视作品中,至今还让人津津乐道。第一个将荆轲从史学人物变成文学形象是东汉末年由"无名氏"创作的小说《燕丹子》。荆轲是为燕国太子丹而去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是国家的贵族,荆轲则是草根小民。荆轲如何被太子丹发现并为其所用?小说相当精彩地写了"荆轲出山"的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寻"燕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受到秦王的羞辱,发誓报仇。回到自己的国家之后就要寻找能够为之报仇之人和报仇之计。他先问计于他的师傅鞠武,鞠武不赞成他想利用一个人和一把剑刺杀秦王的办法,提出要采用合纵的手段,联合各个诸侯国一起对付秦国。这实在不是一个好主意,为什么呢?一是在此之前,诸侯国联合起来一起对付秦国,这个方法已经用过,事实证明没有用;二是此时秦国十分强大,燕国是个小国,弱国,燕国根本没有能力,没有威信号召其它诸侯国联合起来。所以燕子丹不同意。好在鞠武有识人的能力。他说,既然我的计不好,那就去问田光吧。田光是燕国的一个隐士。燕子丹请他前来,不但站在门口恭候,而且是站在台阶旁侧身相迎。迎田光到屋里后,燕子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膝行问计于田光。田光说,这是一个国家大事,让我好好想想。于是他就在燕子丹家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三个月,好吃好喝就是不出一计。太子丹终于等不及了,向他开口问计。田光说,我不是要在你家吃喝,而是要观察你的门客。你的门客虽然很多,但有用的只有几个,夏扶是个血勇之人,但是一发怒,脸就发红;宋意是个脉勇之人,但是一发怒,脸就发青;武阳是个骨勇之人,但是一发怒,脸就发白。我知道一个人,这是个神勇之人,发怒而神色不变。而且这个人博闻强记,体格强壮,不拘小节,又时刻想立大功,这个人就是荆轲。你如果得到这个人,大事可成。燕子丹听了这话,很是激动,就请田光引荐。田光答应了下来。临出门时,太子丹握着田光的手说∶"这是国家大事,千万不要泄密。"听了这话,田光笑笑。燕子丹要用荆轲了,但是荆轲是否愿意来到燕子丹这里呢?于是进入第二个过程"逼"田光见了荆轲,当然说了燕子丹如何好,如何要倾心结交于他。荆轲也就答应了。看见荆轲答应了,田光可以说是交了差了,可是荆轲是否愿意为燕子丹卖命呢? 田光心里没有底。于是他在荆轲面前自杀了,表面的理由是,临走之前,太子丹要他不要泄密。不放心人,说明有疑心,干脆就自杀,让您放心。但是在我看来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思,就是完成这个使命,个人的性命是可以不要的。他担心荆轲不答应,先做个榜样死在你的前面。燕子丹得到荆轲了,但是荆轲真的愿意为燕子丹卖命么?于是进入第三个过程"买"荆轲来到燕国,太子丹亲自驾车去接,并且让荆轲坐在左边。左边为上座。荆轲当然毫不客气地坐上。然后设宴招待,亲自进酒。这个时候有门客不高兴了,就当面问荆轲,说有本事的人,名声早就传播于地方,好马人们就会用好鞍佩它,你在地方上没有什么名声,马又没有什么好鞍,你有什么本领帮助太子呢?荆轲说了,真正有本领的人,根本就不在乎地方上有什么名声,真正的好马从来不在乎佩什么好鞍。我来到燕国是要帮助太子做大事的。听到这话,大家都非常高兴。荆轲就在东宫住了下来。有一次,荆轲站在池塘边观看景色,听见池塘里有青蛙,兴起就拾起瓦块投掷青蛙。太子看见了,就派人送去一盘金块给荆轲,让他投掷青蛙。荆轲也不问拿起金块就投,投完了,再进一盘,一直到荆轲不愿意投为止。荆轲说,我不投不是为了爱惜太子的金子,而是手臂痛了。一次荆轲与太子一起乘坐千里马。荆轲说了一句,据说千里马的肝非常鲜美。听了这话,太子立刻杀马进肝。又有一次他们一起饮酒,请一个美人抚琴助乐。荆轲说,真是一双弹琴的好手。太子马上将美人送给他。但是,荆轲说,我没有说这个人好,只是夸这双手好。太子立刻命人砍下美人的手,用玉盘奉上。太子不但有求必应,还与荆轲同吃同住。就这样,荆轲与太子整整生活了三年。前有田光以性命来逼,后有太子倾全力来买。荆轲的命算是被买下来了。荆轲是否值得如此推崇?还真值得。刺客有多种类型。一种是凭一技之长,一时之勇行事,这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一种是有勇有谋,但心理素质不过关,一到关键时刻就慌了神,走了样,这种人成不了大事,就象田光所评价燕子丹门下的那几位门客一样;当然,还有一种是只会说,不会做的人,那是耍嘴皮子的。荆轲可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心理素质极高的人。其勇自不必说,先说他的谋。荆轲是一个既有全局观念又能具体谋划的人。他很赞成燕子丹的刺杀计划。他认为,凭燕国之力根本就无法与秦国相比;要联合诸侯抗秦,燕国没有这样的威信,要想复仇只能去刺杀。这个判断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也与太子丹相合。要想刺杀秦王必须近其身,而能近其身,只有秦王最感兴趣的东西。秦王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荆轲判断有两样,一样是燕国的土地,一样是降将樊於期的头。这样的判断也是符合实际的,凭着它确实是吸引了秦王的兴趣,靠近了秦王的身体。再说他的心理素质,那是非常人所比。他与武阳一起到秦国的首都咸阳,在路上荆轲买肉吃,与屠夫为了斤两发生了争执。武阳怒起就要殴打屠夫。荆轲将其拦下,硬是吞下了这口气。小不忍则乱大谋。更为精彩的是进入秦王宫的那个时刻。秦王高高在上,坐在正中,百官相陪,台阶下是数百手执长戟的武士。荆轲手捧着樊於期的头,武阳手捧着地图前后走了进来。这个时候,大厅里突然钟鼓齐鸣,百官大呼万岁,声响震天。武阳也算是个英雄了,但是在这样的场合下,两脚抬不起来,面如灰土。而荆轲呢,不但毫不变色,还替武阳遮掩,说,来自偏僻地方的人,没有见过天子的威严,吓成这个样子。把事情遮掩过去了。如此有勇有谋,有胆有色之人,却为何没能刺杀秦王?那是因为荆轲还缺了一样素质,那就是艺。荆轲献上了地图。随着地图被缓缓展开,图穷匕首现。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抓住秦王的胸襟。就开始历数秦王的罪状。然后就他不要动,还说听我的话就生,不听我的话就死。秦王说,好,就听你的,但是在我死之前,请让再听一次琴。荆轲同意了。这个时候,琴声响起,伴随着琴声,歌者唱起了一首歌,歌词上说∶锦罗的单衣,使劲一拉就破了;后面的八尺屏风,使劲一冲也就过去了;背在身后的宝剑,可以拔出来。这明明是教秦王怎样脱身,可是荆轲就是不通音律,就是听不出来。结果不但让秦王逃脱,还让秦王击伤。被击伤的荆轲奋力将匕首扔向秦王,只是击中秦王的耳朵,可是双手却被秦王砍断了。只能倚着柱子盘着腿大声笑骂∶我把事情看得太轻松了,让你得了手。看来要成为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刺客,非要全才不可。《燕丹子》之于中国武侠小说史的重要意义一.它第一次将侠客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换言之,《燕丹子》是中国第一部武侠小说,它有开山之功。二.它提炼出了武侠小说的两大主题∶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复仇思想,这一思想更多地体现在燕子丹的身上;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思想,这一思想更多地体现在荆轲和其它门客身上。这两种思想对后来的武侠小说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它运用了小说的技法让侠客情节化,如我前面所述,荆轲出山的"三过程",这不仅生动了侠客的形象,也让故事层层推进,吸引读者。四.有了更多的渲染和铺设。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当时在当时广为流传,很多细节被添油加酱已经成为了一种神话。司马迁在写《刺客列传》时就有删除那些具有神话色彩的描述,例如,当时燕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秦王不让他回国,说除非天上下米,马头上生出角来,才让其回国。民间传说,果然天上下米了,马的头上也生出了角;再例如在荆轲在袭击秦王时,并没有伤到秦王,但是民间传说秦王还是被荆轲投出的匕首伤到了耳朵。司马迁说,这些描述都"太过"。可是就是这些"太过"的描述在这部小说中却得到了渲染。这些渲染增加了小说的美学色彩和传达出某种民意,是小说所需要的。值得一说的是,在易水边送荆轲的这一段。《史记》中只是简单地记载,但是在小说中却被极大的渲染。小说先说气氛,太子等人皆白衣相送;再说歌声,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接着说情绪,众人皆怒发冲冠,又哀声流涕;最后是行动,两个人坐上了车,头也不回地走了,车过后,壮士夏扶自杀而送行。如此地渲染将送别的场面写得壮怀激烈,及其悲壮,成为经典。五.是小说的很多手法为后来武侠小说所用,例如"荆轲出山",在一层一层地铺垫中最后出来,这就成为后来武侠小说的一个模式,最大的侠客或者魔头总是最后一个出场。再例如小说中人物的对比,侠义精神的歌颂等都为后来的武侠小说提供了示范。荆轲没有能杀死秦王成为了千古之恨。人们想如果荆轲的武功神奇一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自己的侠义的事情,那该多好呢。荆轲与太子丹的关系实际上是主仆的关系,是用与被用的关系。这样的愿望和这样的关系在唐传奇中得到了实现和强化。 赞 (0) 相关推荐 秦始皇与荆轲的恩怨情仇录。 近日某部历史剧愈发有这么一个走向:荆轲刺秦王最后竟然是为了一个女人!剧中两人之间算是"恩怨情仇"齐上阵,这样的剧情不得不说实在太扎心了.剧本虽然是由小说改编的,但这样"编 ... 荆轲:我的胜率为零,但我却是名气最大的刺客 一 听说很多年后,在一个名叫王者荣耀的游戏里,我被设计成一个女人.好吧,我没想到,2000多年后,世人对我的认识偏差如此之大. 其实,我算不上一名真正的刺客,我的第一爱好是读书,剑术只是业余爱好.我本 ... 江湖系列|他将武侠小说过渡到当代:朱贞木的《罗刹夫人》《七杀碑》 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中国当代武侠小说的特色,那就"江山"与"江湖"联结在一起.最早做这一联结的作家是朱贞木. 武侠小说中有几个响当当的女性的名字,一个是十三妹, ... 新中国邮票中的第一(七) 第一套彩色影写版邮票 <金鱼>特种邮票:(志号:特38),1960年6月1日发行,全套12枚,孙传哲设计(其中第9枚为刘硕仁设计).1959年7月至1960年5月间,我国发行的影写版邮票, ... 《大秦赋》中凭啥让刺客荆轲饮恨?中华帝王十大武功高手 <大秦赋>终于演到了荆轲刺秦,关于荆轲刺秦的失败,很多人都认为是荆轲的剑术不行,陶渊明的<咏荆轲>中就写到: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但是荆轲的剑术不行,其实是和盖聂这种顶尖高手 ... 战国系列180:燕侠田光 举荐荆轲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鞠武见太子丹是决心已定,便答应帮他想想办法.这没过多久,秦将樊於期,也就是桓齮(yǐ),在宜安被李牧打败了,逃到了燕国. 而太子丹有意拉拢一切反对秦王的势力,便安排樊於期在 ... 战国系列184:荆轲刺秦王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接演前文.话说荆轲和秦舞阳,在易水边和送行人诀别之后.这一路是无话,二人很快便来到了秦国.在抵达秦国之后,荆轲先是用重金买通了嬴政身边的宠臣蒙嘉.当然,蒙嘉并不知道荆轲使秦的真实目的 ... 不是你记忆中的荆轲,而且致命程度为0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首悲凉的<易水歌>传唱了两千多年,依旧被人们所熟知.我们知道,这是刺客荆轲离开燕国去刺杀秦王前,发出的感叹. 大家都觉得,荆轲 ... 江湖系列 | 《江湖奇侠传》使武侠小说走入“江湖” 现代武侠小说之所以不同于古代武侠小说,是现代武侠小说拓展了自我的表现空间.这个空间就是"江湖".这个变化先从一部电影说起. <江湖奇侠传>的产生 1928年初,明星电影 ... 江湖系列 | 打开了武侠小说想象力的宝盒: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二) 真正显示<蜀山剑侠传>想象艺术成就的是还珠楼主对这些传统因子所作的现代嫁接. <蜀山剑侠传>是20世纪现代中国的一部武侠小说,还珠楼主是生活在20世纪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时代, ... 江湖系列 | 他在帮会中挥洒拳棍:郑证因《鹰爪王》 郑证因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地位有两个∶一是他将武侠小说带进了帮会:二是他写武功技击最为出色,很多学者称他的小说是"技击武侠". 1942年11月北京书局出版郑证因的<风尘三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