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复兴从“证”概念正本清源开始2

中医复兴从“证”概念正本清源开始2

什么是中医的证候?根据个人感觉到的学术状况,目前特别需要从思维逻辑层面进行认识,还证候概念的本来面目,从而明确疾病现象、疾病本质和疾病本质判断在中医学理论的本质,明确中医从疾病现象到疾病本质及其形成疾病本质判断的思维逻辑规范,明确中医临床实践的三因制宜原则的先进性,明确辨证论治所强调的实事求是精神是什么,进而明确中医形成就诊病人的证候判断的理论工具。如果我们不能明确证候的中医学概念,不具备形成临床证候判断的中医学逻辑思维,就无法从事辨证论治,就可能被药理对应病理的西医逻辑所左右。中医的复兴,不能绕过证候概念研究。可以说,证候概念的中医学回归,是中医复兴的基本前提。

打破证候“现代化”研究的垄断地位,把中医的证候从西医的循证医学中解放出来,还中医证候的本真内涵,从而树立中医学生的辨证论治逻辑思维,奠定临床实践的中医理论基础,或许是振兴中医的关键所在。追根溯源,中医学术异化始于证候的“现代化”研究,中医存亡忧患盛于证候的“现代化”研究,经典理论淡化源于证候的“现代化”研究,西医鸠占鹊巢本于证候的“现代化”研究,临床病理对应药理逻辑取代证候病机对应法方药护逻辑因为证候的“现代化”研究。证候概念的去中医化,是中医存亡的核心问题,恢复证候的中医学内涵,重树认知证候必须的中医学观念,对于挽救中医、振兴中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为中医的证候,是运用中医理论对临床疾病进行“辨症求机”思维作出的关于疾病本质的判断,西医的“病”,是运用西医理论对临床疾病进行病理生理思维作出的关于疾病本质的判断,都属于疾病本质,都具有理论真实性。西医的“病”离开西医的理论,中医的证候离开中医的理论,就会丧失西医和中医理论关于疾病本质的认知,这犹如是两条平行道上的车,西医的“病”只能在西医逻辑轨道中运行,中医的证候只能在中医逻辑轨道中运行,其疾病本质的临床判断才是正确的。是否西医的“病”,加中医的证候就是合理的,作为病人既看中医又看西医才可靠?既有中医,又有西医,还有中西医结合,作为病人,应当如何选择?在各种各样营养保健、医药广告铺天盖地的情况下,人们应当如何选择,患病后如何择医等,需要一定的相关知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可是,今天人们知道的是病理生理的常识,缺乏中医自然生命时空的常识,缺乏将生命与时空联系一起思考的习惯,缺乏对中医生命多样性理论的理解,更不知道中医辨证论治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实事求是精神,对生命疾病后的医疗选择,存在不可避免的偏向。如何让人们了解具有不同本质特征的医学理念,为人们提供可靠的选择,可能也是落实“中医与西医并重”的方针具体体现。

遗憾的是,西方工业化思维模式一统天下,加上这么多年的证候研究,中医自己已经给中医蒙上了厚厚的积尘,使人们很难看到中医的真理之光,常常有不少人把“伪科学”的帽子扣在中医头上,否定中医的各种论调甚嚣尘上,一般病人对真正的中医十分缺乏了解,只只知道炎症、硬化的病理生理知识,不明白寒热虚实的时空联系和生命个体多样性的辨证论治,连熬中药、服中药都违背中医药理论原则了-按照西医的服药规范来服药。证候是中医临床论治的客观依据,本来是生命联系的证候,是个体化存在的证候,蕴含了自然时空联系和生命进化的理念或内涵。西方进化论、系统论等等学科的出现,客观上证实了中医理论的生命真理性,证实了证候病机本质的生命合理性,但它们具有逻辑区别,不能把进化论、系统论等等的学科方法,拿来研究中医证候。我们不能继续再犯学科逻辑错位的错误了,作为中医,不能用其它的非中医的学科方法研究临床疾病,不能用非中医的学科逻辑进行证候思维。区别学科的逻辑差异,理顺中医证候形成的逻辑思维,拂去蒙在中医学上的积尘,不仅是中医自己的事,而且关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关乎人类生命健康道路的选择。

因为证候研究的异化,中医名不副实的情况十分普遍,虽然到处都有挂着中医招牌的医院科室,中医院校有不少的权威教授,可真正具备纯正中医思维的又有多少呢?处于强势的西医学,普遍深入人心,中医学随着“证候”现代化的发展,日渐式微,搞中医的不明白究竟什么是中医,搞来搞去,中医变成了西医;病人看病只看中医的招牌,找来找去,找的结果都是西医。临床疗效好是西医的,出了问题就是中医的,把中医的生命医学和西医的形态医学等同看待,因此,写作本书难免要和西方医学进行比较。作为一个基层的普通中医,因为眼光狭窄、学识浅薄,在进行中西医比较的时候,难免对西方医学的认识措辞失当、表述不妥,但不是要贬低西医,更不是要和西方医学作对,而是希望中医回归中医,请西医同仁能够谅解。还有,因为对中医现状的忧虑,有些言辞难免过激,如果有失当的地方,请各位专家指正、原谅。

(0)

相关推荐

  • 黄开泰: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辨症求机各司其属 四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 经文: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 ...

  • 中医治证不治病

    中医治证不治病(黄开泰著) 第一章            证候立学的思考 一.证候的中医发生学意义目录 1.对症治疗的生命体验 2.病机理性的"证" 3.分道扬镳的西医 4.理论与 ...

  • 中医复兴从“证”概念正本清源开始1

    一 2008年,党中央的医改方针,明确提出了"中医与西医并重",这对于中医是莫大的振奋和鼓舞.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体现了民生.民意,为中华民族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确立了多一种的学科保 ...

  • 海外抗疫凸显中医药全球复兴,中医价值不证自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3月15日,塞尔维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总统武契奇发表电视讲话, "我们对于在困境中,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期望很高.那就是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中国有着大量的临床经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扁桃体炎中医各家临证医案

    古代文献中对扁桃体炎的明确论述可见于乳蛾相关资料,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6中称为"单蛾"."双蛾",金代张子和<儒门事亲>卷3中正式 ...

  • 中医治疗失眠证型方剂全公开,助你恢复正常...

    中医治疗失眠证型方剂全公开,助你恢复正常睡眠有方向 不寐,就是现代医学说的失眠,安静剂治不好失眠,原因在哪里? 中医认为:不寐者,不外6个常见病因,5个辨证施治,再加一剂调理方即可. 安静剂临时效果好 ...

  • 中医骨伤临证心得【转载】

    中医骨伤临证心得 (2019-09-16 22:09:35) 转载▼ 标签: 健康 分类: 医药秘方 中医骨伤临证心得 中医骨伤科与中医学的其他学科一样有很多优势.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和药物治疗均有一 ...

  • 中医复兴的脚步,已不可阻挡,源于其具有的三重功效

    导读:中医的复兴.传统文化的崛起.国家的兴旺发达,三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所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医的复兴及发展,将是一个持续热门的话题.本篇文章,周医生带你走进真正的中医 ...

  • 老中医谈临证应用附子的一点心得体会附子虽...

    老中医谈临证应用附子的一点心得体会 附子虽辛温大热,但走而不守,副作用反不如肉桂多.对阳虚虚寒症应用附子自不必言,对阴虚内热者,也可应用附子做药引,取热因热用之意,然必配生地.丹皮以监制之.对于肝阳上 ...

  • 中医临床诸证主药|中医中成药

    一.各种疾病主药一览表 自汗黄芪五味子,盗汗枣肉浮小麦与乌梅.   浮肿阳水麻黄紫苏叶.阴水浮肿附子肉桂与干姜.   腰上肿荆芥桂枝,腰下肿茯苓泽泻防已.   头痛偏寒吴茱萸川芎,偏热菊花桑叶,偏后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