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少数上层人士赴台,秘书长胡兰生留在上海。留在南京的总会职工成立职工会,以中国红十字会职工会的名义对外联络。上海解放后,5月28日总会人员全部由南京迁往上海,与设在上海的办事处合并。8月,总会也由南京迁往上海办公。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有着45年历史的中国红十字会面临着新的抉择。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迁往北京的函

195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其驻地上海新闸路856号召开红十字工作检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分会的40余名代表及上海市军管会外事处和卫生处各派的代表,聚集一堂,共商红十字会的前途命运。会议决定派代表赴京汇报工作。这次工作检讨会,“可以说是改组工作的发动点”。

会后不久,在征得中央卫生部的同意后,以胡兰生为团长、职工会主席朱子会为秘书的中国红十字会7人代表团赴京。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副部长苏井观接见了代表团,并听取胡兰生和朱子会关于红十字会历史、现状的汇报以及红十字会同仁要求人民政府接管红十字会的意见。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贺诚在接见代表团时表示,将“要求接管”的意见转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随后,代表团成员返回原处,等候消息。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址——北京干面胡同

4月初,总会接到上海军管会卫生处转达的卫生部通知:周总理指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迁址北京改组,由卫生部和中国人民救济总会领导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由救济总会负责。5月初,胡兰生和朱子会再次进京,商谈总会迁址和改组事宜。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秘书长伍云甫接见了他们并告知,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经与外交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商议,提出四点意见:第一,鉴于红十字会的特点及历史状况,采取改组而不是接管的方式,将旧中国红十字会改组为新中国红十字会;第二,总会搬迁北京,现有职工除不愿意赴京者外,全部留用;第三,总会所有资产要妥善保管,不得随意处理;第四,将北京东城干面胡同22号房屋腾让出来,作为总会迁京后的会址。7月,总会工作人员陆续由上海抵达北京,“迈出了改组的第一步”。

1950年8月2日至3日,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新中国红十字会“一大”。协商会议的组成人员是全国性的和多方面的:政府方面有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外交部、内务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华侨事务委员会、军委卫生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机关的代表;群众团体方面有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的代表;还有原中国红十字会理事和职工会的代表。

在大会上,胡兰生作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会务报告》,他在总结中国红十字会过去46年的历史及各个时期的工作后,指出:“我们庆祝着这个团体的新生,我们企望着这个团体的发展。”李德全、伍云甫分别作了《中国红十字会今后工作的任务》和《对调整中国红十字会有关问题的报告》。其中李德全的报告指明了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方向:“要建立起新的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全心全意的为广大工农兵群众服务。”

经过充分讨论和酝酿,会议通过了周恩来总理曾拨冗修改的《中国红十字会会章》。新会章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根据“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总方针及“动员和组织人民实行自救助人”的救助福利方针,以协助各级人民政府,面向人民大众,宣传并推广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为宗旨。

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李德全(卫生部部长);副会长:彭泽民(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刘鸿生(工商界事务委员会委员)、熊谨玎(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胡兰生(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秘书长);常务理事:金宝善(卫生部技术室主任)、苏井观(卫生部副部长)、陈其瑗(内务部副部长)、龚普生(外交部国际司司长)、伍云甫(救济总会秘书长)、林仲(救济总会副秘书长);理事:吴有训(华东教育部长、交通大学校长)、徐国懋(金城银行总经理)、王晓耒(工商界人士)、朱子会(红十字会总会组织组主任)、傅况鳞(红十字会总会宣传组主任)、徐寄庼(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杨静仁(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朱学范(总工会副主席)、曹孟君(全国妇联女部部长)、吴晗(全国青联秘书长、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梅兰芳(文艺界人士)、康克清(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部长)、周鲠生(外交部顾问)、谢雪红(台湾自治同盟会主席)、邓裕志(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秘书长:胡兰生(兼);副秘书长:林士笑(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倪斐君(救济总会副秘书长)。

同年9月6日,政务院批准中国红十字会会章和领导人名单。中国红十字会实现了“新的转变,新的开始”。

(0)

相关推荐

  • 【会员动态】热烈祝贺陈绍常慈善基金会荣获“红十字国际学院联合发起人”称号

    2019年10月31日,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主办.红十字国际学院承办的全国红十字系统首期青年骨干培训班在苏州大学正式开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为学员讲授第一堂课,并亲自授予商会 ...

  • 广东省近现代人物——李资平

    李资平 李资平(1910-2004).生肖:狗.广东省广州市人. 1928年于广州初级师范毕业后考入广州市广华医院,1932年任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医疗队军医,1934年春在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名称及驻地变迁

    1904年3月10日,"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在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正式成立,后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1910年6月,清政府将"中国红十字会"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会徽渐变录

    对于全国红十字工作者来说,有一个标志是再熟悉不过了,这就是中国红十字会会徽:金黄色橄榄枝环绕的白底红十字. 在现有可查的历史资料中,最早出现与现今采用的会徽外形上相近的图案,是1913年出版的<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协助日侨回国

    1953年3月至1958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中国政府委托中国红十字会出面,协助日本侨民回国,是当时两国之间一件比较大的事件.它既妥善解决了中日战争的一个遗留问题,也开通了战后中日民间交流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成为国际红十字大家庭中的一员

    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万象更新,充满希望.也是这一年,中国红十字会被正式批准加入国际红十字运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12年新年伊始,传来佳音:1月12日瑞士国日内瓦红十字会会长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统一”大会

    1912年1月1日,大清帝国灭亡,中华民国诞生,中国红十字会面临新的转折.鉴于在辛亥革命救护中的巨大功绩,中国红十字会的"立案"申请很快得到了民国政府的批准.9月29日,中国红十字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首届会员大会

    1912年无疑是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的关键之年.1月12日,中国红十字会得到"国际红会"的正式承认.这是对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成立以来不断完善自我并在人道主义领域取得辉煌业绩的嘉 ...

  • 往昔|周恩来总理与《中国红十字会会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面临着历史抉择,何去何从成为困扰红会人员的一个重大问题.周总理对中国红十字会一直非常关心,以后中国红十字会从改组的酝酿,到总会迁京.协商改组会议的召开,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周 ...

  • 往昔|《中国红十字会杂志》创刊

    "宣传--红会工作的'半壁江山'".红十字会作为外来事物,在近代中国生根发芽并成长于上海一隅,与当地发达的新闻传播系统不无关系. 早在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之前,就有人借助<字林西 ...

  • 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伸出援手

    在印度新冠疫情告急之际,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伸出援手. 据中国红十字会网站5月9日消息,近日,印度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中国红十字会对此高度关注.为助力当地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国红十字会通过红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