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风情录|香尘:那些浮光掠影

(0)

相关推荐

  • 那时的村庄

    (一) 假如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童年的记忆定是最灿烂的那一簇,心灵随着记忆的跃动翩翩起舞.每当夜幕降临,那些美好的回忆涌入到我的梦里,令我深深沉醉--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村庄不大,却因 ...

  • 唐凤华:记忆中的村庄(诵读:李彦平)

    [总第106902期] 记忆中的村庄 作者:唐凤华 诵读:李彦平 一口大井 就是小村的坐标 东西四条街 大井在当腰 胡同连着旮旯 村民共饮一井水 井南老李家 瘫痪多年的五老太太 高一声低一声 喊着二丫 ...

  • 品读 | 魏巍:记忆中的渔村

    记忆中的渔村 魏巍 我们都有难以忘怀的地方,那就是故乡.提到故乡,渐已消失的渔村从我的记忆深处慢慢浮上脑海-- 因我曾经居住的村庄魏姓人居多,故原村名叫--魏庄.因我的故乡紧靠京杭大运河,村民常年到大 ...

  • 记忆中的村庄

    记忆中的村庄 作者:永恒  摄影:浩宇CoIor 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 几乎被生活的忙碌给遗忘 曾经多么亲切的家乡 几乎被外面的世界给封藏 曾经多么快乐的时光 几乎被模糊的记忆给埋葬 思维停滞的瞬间 听 ...

  • 再给她包一次红指甲

    等了几个月,凤仙花盛开了.浅粉.深红.雪白,先是两三朵,五六朵,接着像是谁点燃了炮仗,噼里啪啦都开了. 凤仙花种子是春末夏初时在网上购买的.当时楼上的大姐因老家有事要回去半年,便把小区边上的一小块菜地 ...

  • 亚凌散文:流泻在后院的时光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 ...

  • 上海风情录|香尘:五月的暗号

    五月的暗号 香尘 五月的暗号,对我而言,是520对草木香. 夜里下过雨,早晨上露台伺弄花草.能看到角落里,一缸石榴与一缸梅花之间,原本毫不显眼的那张小蜘蛛网异常抢眼,其上残留的细密雨珠,令整张网静静发 ...

  • 上海风情录|香尘:金银花

    金银花 香尘 以前,总认为金银花的名字有点俗气,换叫鸳鸯藤呢又过于喜庆缠绵,所以,我心里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忍冬.忍冬,多么坚韧的意境,静默薄影里,耐心地等待,等最后一片枯叶掉落,等最初一抹绿芽钻出 ...

  • 上海风情录|香尘:柴房岁月

    柴房岁月 香尘 以前,烧火做饭,都离不开柴火.江南多雨潮湿,村里人家基本都会在灶屋旁边搭一间柴房,专门储存干柴火.那时,能当柴火的事物可不少,稻草.麦秸秆.豆萁.棉花萁.枯竹枝,枯树枝等. 稻草和麦秸 ...

  • 上海风情录|香尘:奶奶的衣橱

    奶奶的衣橱 香尘 世间体面存于衣橱.就像奶奶说的,富有富派头,穷有穷清爽. 记忆里,我奶奶的雕花衣橱是真好看,四扇门面,梅兰竹菊四君子.老树梅花镂空雕,隐隐约约能见衣影,用来挂放当季里日常穿过一两次还 ...

  • 上海风情录|香尘:嬉戏

    嬉戏 香尘 越剧王子赵志刚崭露头角之后,因为他是嘉定人,我们嘉定便刮起了一股看戏学戏唱戏的风潮.这股风潮热到什么程度呢,连我家隔壁陆公公的一个孙子两个孙女都每天咿咿呀呀吊嗓子学唱戏,说是要去报考戏剧团 ...

  • 上海风情录|香尘:书照记

    书照记 香尘 上星期,看到闲散在书柜外面的书,被我扔的东一堆西一本,杂乱不堪,想把它们好好归拢,便着手整理起书柜.一本书,突然就从书柜最上层的中央挤落下来,恰巧打中了我的额头,掉落地上后,又从书中洒出 ...

  • 上海风情录|香尘:池边朴树

    池边朴树 香尘   江南的村庄最不缺的就是池塘,而池塘边最不缺的就是几十年以上的老树.记忆里,蒋巷大大小小的池塘有七八个,池塘边的老树也有好几棵.柳树榆树槐树这种常见的自然没必要多说,倒是有一棵极其特 ...

  • 上海风情录|香尘: 年年芍药

    年年芍药 香尘   芍药,在我们这里叫草牡丹,这一个草字,原本应该是指草本的意思,不知怎的,渐渐被人起了轻贱意思. 我第一次见到芍药,是在文艳家,她约我去她家看牡丹.这牡丹大有来头,是她插队落户在洛阳 ...

  • 上海风情录|香尘: 墙声

    墙声  香尘 记忆里,早时的村庄有点破落,家家户户都是平房,青苔绿活在墙皮表面,而墙皮早就一大块一大块地脱落,露出里面的红砖头.远远看过去,套句村里的俗语,像个老太婆戴着大红花,没啥样子了. 春天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