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期 ||《诗经》课堂:魏风·葛屦/薛红诵读/闻天语赏析

美丽小语: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魏风》,描写古代魏国风俗的民歌。周文王之子毕公高后代晋国立为魏氏,晋国魏氏在春秋末年与晋国赵韩三卿分晋后,魏斯在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23年)封为诸侯,即魏文侯。公元前430年魏文侯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于洹水(今河北魏县),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又迁都魏县至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简称魏梁,国姓姬魏氏。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自魏文侯封侯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历经179年。其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风》是《诗经》国风之九共七篇。

解析:闻天语

诵读:薛    红

今天我们继续在《诗经》的海洋中徜徉,在氤氲的千年的书香里,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品味千年前人们的情感。

这是魏国的一个深秋,霜露已悄然来临,轻轻的洒满这华丽的庭院,屋里的烛光依然在闪烁,她那双纤细瘦弱的手还在不停的忙碌着,灵巧的针线还在灯下上下纷飞,不停缝制着手中的锦裳,锦衣在膝盖上随着手指翻动,可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葛茎制成麻鞋;一阵风吹了进来,烛火闪动了一下,她不觉打了个冷颤,望着闪动的烛光,她长长地叹了口气,在心里暗暗说,终于马上就要缝好了,她抬起头,面容是那么的苍白和憔悴,她终于把女主人的新衣缝制好了。她站起身来,拎着衣服的领子,用手轻轻拍拍衣服的腰间,柔软的面料,精致的手工。这件锦衣在灯光下散发着淡淡的光晕,真好看。她在心里暗暗赞叹,她站起身来,伸了伸疲惫的腰身,赶紧走出小屋,向后庭走去。内室的镜子前,坐着一个美艳的妇人,她正在精细的打扮,听见脚步声,回头看见了她。不带一点温度的声音问:“衣服做好了吗?赶紧让我试试。”她服侍着她的主人,试穿这件美丽的华服,腰身非常合适,华丽的衣服衬着主人的脸,显得更加的艳丽,她看着主人在镜前扭动着柔软纤细的腰身,从桌上拿起象牙簪子插上发上,得意地扭转着身子,在镜前走来走去,她望着女主人得意的样子,赶紧悄悄地退了出去。回去小屋,想像着主人对她的冰冷的目光,心中万般情感一下子涌上心头,不觉轻轻唱起来:“脚上穿着葛茎制成麻鞋,怎么穿它踏寒霜。这个女子纤细的双手,怎么逼她缝锦衣裳?她提着衣领托起衣腰,尊贵的美人穿上身.....”没过多久,这首动听优美地歌声便在众人的口中传唱,正巧我们的行人行到此处,听到这动人的歌声,赶紧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魏风·葛屦》

原文:

魏风·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佩其象揥,维是褊心。

是以为刺。

注释:

⑴葛屦(jù):指夏天所穿葛麻绳编制的鞋,是用来在夏天时穿的。

⑵纠纠:纠缠交错的样子。

⑶可以:可:通“何”何以:怎么能。履:践踏。

⑷掺(shān)掺:同“纤纤”,形容女子的手指很柔弱很纤细。

⑸要(yāo):系衣的腰身的衣带,作动词,指缝好腰身。

⑹襋(jí):衣领,作动词,指缝好衣领。

⑺好人:美人,此指富家的女主人。

⑻提(shí)提:同“媞媞”,提为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

安祥的样子。

⑼宛然:形容回转身子的样子。辟(bì):同“避”。左辟即左避。

⑽揥(tì):古首饰,可以搔头。象揥:象牙的簪子。

⑾维:因。是:代词,指好人。褊(biǎn)心:心胸狭窄。

(12)是以:以是,因此。刺:讽刺。

译文:

脚上穿着葛茎制成麻鞋,

怎么穿它踏寒霜。

这个女子纤细的双手,

怎么逼她缝锦衣裳?

她提着衣领托起衣腰,

尊贵的美人穿上身。

美人安然穿身上,

扭动着腰肢向左转过去,

发上插上象牙簪子,

看她心地多么狭隘偏私,

所以我要写首歌谣把她讽刺!

天语赏析

这是一首缝衣女讽刺女主人的诗,全诗两章共十一句。通篇用赋,采用前后两章互相呼应对照,通过对两个人物形象,地位、态度的讽刺描写,以写的手法,把两个绝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客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读者分析评价。对比强烈、爱憎分明,使诗歌的极具感染力。作为最早的一首讽刺诗,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首章描写的是一个伺侯人的缝衣女,冬天来了,天气渐渐转寒,但她脚上仍然穿着夏天的葛麻绳编制的凉鞋;她缝衣的双手又纤又细,瘦弱无力。她每日辛辛苦苦地劳作,完全是为了女主人能够穿得漂漂亮亮,舒舒服服。于是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贫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因前章末尾有“好人服之”句,已引出“好人”,所以在二章作者笔锋一转,着力描写女主人,她是一个贵妇人,她穿上了缝衣女辛苦制成的新衣,甚至连看都不看她一眼,还故作姿态地拿起簪子自顾梳妆打扮起来。一副安享尊荣的样子,缝衣女亲自给女主人将衣服穿上,她却对缝衣女不理不睬,也许正是这种举动令缝衣女更为愤慨和难以容忍的。显然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地位尊贵、态度傲慢、心胸狭窄的贵族妇女形象。诗人用这种写实的手法,把两个绝然不同的形象客观的表现在读者面前。而诗人的褒贬之意也在描写这中自然流露的。

这种采用两相对比的表现讽刺意义的方法,为后代诗人所沿袭。诗人有意识地将两人对比起来描写,一穷一富,一奴一主,给人留下了十分强烈而又深刻的印象。另外此诗在艺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便是细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对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或揭示人物性格常能起大作用。而此诗作者也进行了细节描写,她只写缝衣女的脚和手,脚穿凉鞋,极表其受冻之样子;手儿瘦弱,极表其挨饿的样子。通过这两个细节描摹,于是一个饥寒交迫的缝衣女形象便跃然纸上。再如写女主人,作者并没有描摹她的容貌,只是写了她试穿新衣时的傲慢神态和扭身动作,以及自顾佩簪梳妆的动态,便刻画出了一个自私吝啬、无情无义的女贵人形象。篇末诗人点明“是以为刺”的作诗宗旨,有点题的作用,使诗歌的是非爱憎更加鲜明。已成了此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所以《魏风·葛屦》一诗,作为讽刺诗中的最早的诗作上,是值得我们后人重视和研究的。

天语小诗

为《魏风·葛屦》而作

文:闻天语

天凉了

你的手还没闲

世间的事

已经混不得能再混

你的心中的怒火

将你那双

还套在葛麻绳编织的

冰凉的脚

煮沸

虽然冰凉的夜很冷

虽然地上还没有落下

雪花

可你的眼睛里

却装满大海

在疲惫的呼吸里

融入这已经黑的

不再能黑的

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