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歌●诗歌版图】《我们文学》诗群

《我们文学》诗群】简介:群主:何曲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诗歌爱好者。《我们文学》诗群,一个现代诗为主,兼小说,散文等学习和交流的文学群。诗语:世界有裂缝,总有文学之光透进来。

【本期入选诗人】
【按姓名(笔名)笔画排序】
九大锤、无我、书拉蜜女、早布布、江汉、
冰洁、老徐、连山、李月边、呆瓜、
谷未黄、何曲强、李芸、陈芙蓉、语玖盈盈、
凌子、高鹏飞、野松、黄德义

鸟,飞过有鸟住的地方(外一首)

文/九大锤

临窗舞臂的灰鹊,一定不会

忍受饥饿

有人住的青岛,会有人

扔出他们

不想要的食物

比如

有冬天冻坏的面包,老嬷嬷

悬挂在窗棂的咸鱼

我想

这些灰鹊,如果也知道年关

是否会飞入我宿风的屋子

把我撵出去

有些路,不一定非是近路

山路有雪

雀鸟,排队结婚

占山为王的爬山虎

顺着褐色的新墙壁,欣然密布王状的索道

季节里,遗忘在脚手架上的眼睛

只身藏在年关高处

没人知道

她也具备狐假虎威的面具,暗藏忽东忽西的眼泪

有些路,不一定非是近路

只能身形过处,让万事万物都像刚从别人家

出走的伴娘

作者简介:九大锤,木匠,作品偶见于《中国诗歌》《青岛文学》《作家天地》《巴中文学》等。

对抗(外一首)

文/无我

故乡的炊烟上

妈妈手中

雨天也能

画出一抹微笑

一粒石子不断滚动

带着屈服

蓝天被一朵小小的

云,宁静在脚下

藏在口袋中的手

似乎,想握紧什么

暮色

黄昏如同刚睡醒。

公路好似有说不完的话

掠过的树,没了叶子。

沉默点燃孤独。

总有一个旁观者

遥远地,捆绑着自己。

作者简介:无我,现居大连。诗观:简单抒写生活,与生命中一份执着。

天井上的兰草(外一首)

文/书拉蜜女

拄拐杖的小脚祖母站在门前,铁环木门

又长高一些了

粗布、黑衫,在我眼里踉踉跄跄地走

金钱龟爬满山沟,一些镇在床脚

只有头向四周捕捉蚊虫

一些在天井铜钱眼里,画大大的“八”字

擦不干水的抺布生出苔藓,兰花草

常常抬头望

一小块没砌瓦片的天空

余生

甘蔗砍一截

就短一截

短就短吧,以后的每一天

交给轻风

或放入你的杯中

继续倾出甜蜜,还剩下一张皮

刚好造纸

记录一生的分行

作者简介:卢忠豪,笔名书拉蜜女,定居广东佛山。有诗发表纸刊、报刊,出版诗合集《与诗歌同行》。

或许类似霍乱时期的爱情(外一首)

文/早布布

庚子年

整整一个夏天之后的秋天至今天

他,始终坐在她对面微笑,聆听

悲伤,沉默或小声的撒娇来自同样苍老的双唇

作为这对黄昏恋人的观察者

他们接受来自陌生人的关注

是的,我假装品尝一杯焦糖玛奇或者看一本书

偶尔用鼓励的眼神赞许她墨绿色绣花长裙

酒红色的高跟鞋

有一天,她烫了卷发,侧着身子倾斜着腰肢

像一头闪闪发光的豹子

我渴望

那天,他能带她回家

就在咖啡馆门外,他们坐着

说各自的儿孙与日常

就是没有床单,被套与双人枕

我一直在旁边

充当一个暂不存在的红娘角色

在他们双双离去的时候

给她盖上了

红盖头,他们在酒席上给我敬酒

哦,咖啡也是可以的

我说,再来一杯

母婴喻

五代莫高窟61窟

小孩走向母亲要水果吃,母亲眼中充满了情亲的爱恋

人间这一幕适合所有母子深情的最好时光

当我们也为人父母之后

这个画面会重复演绎,而母亲变成祖母

犹如干果,她的水果不再新鲜

作者简介:早布布,本名夏早。祖籍黄陂,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诗选刊》《草堂》《诗歌月刊》《鸭绿江》《中国诗歌》等。有作品收入《2019中国诗歌排行榜》《2020新诗日历》和湖北中职辅导教材等。

种田人(外一首)

文/江汉

抬眼望去,一片巴掌大的地

不过一亩三分

谁的一生,都在地里

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黄也葱茏,绿也葱茏

红红的高梁穗

拔节,扬花

举起笑,高高地伸向天空

不说作田的苦,收获的忧

一滴汗珠摔八瓣

穿越果红和草绿

搓洗人世的埋伏、迷离

简单的生活简单过

紧一阵儿,慢一阵儿

把一颗一颗的阳光

摘下来,种起来

而风,一直向南吹

钥匙

出门旅行

母亲说,钥匙就不用带了

走远路,再轻也会有重量

而且丢了,就找不到家了

旅行回来

母亲开门,弯着腰

满头雪,眯着眼,笑

而深夜的门外,风雪正紧

风,扛着风;雪,咬着雪

作者简介:江汉,本名王江汉,60后,武汉市人,省、市作协会员。1987年自《诗歌报月刊》等杂志发表诗歌、散文作品,曾获《诗神》95·诗神杯“一等奖”,《诗神》97·诗神杯“探索诗奖”及《飞天》、《文学港》等刊诗赛“优秀奖”若干个。著有诗集2部、散文集2部以及46集电视连续剧《铜草花》。

麦田里的麻雀(外一首)

文/冰洁

一双翅子,收紧

风弦,收紧麦浪,收紧

身体里的斜阳

飞翔或是栖落,都是在

麦芒上,反复练习扎根

无论是五月或是八月

青涩与饱满,都是田野这幅画卷,翻出的一部分

你有拥抱与自己影子

和解后的欢欣

你也有,铧犁挪不开的石头

弦里弦外

琴弓左右滑动

一条河穿过木质的身体

裹挟着漩涡 沙砾

以及,芦苇半青半黄的影子

天空淡灰,云朵压低枝头

几声鸟鸣在琴弦之外

岸滩,满是倾倒出的雨声

由近及远,一根弦被打湿

直至四根弦皆被打湿,那滴落的呜咽,仿佛是叶片

抽出了秋的筋骨,仿佛是

花朵化为春泥

用旧的和弦,在暮色中奔突

高音过去了,低音迂回曲折

不断的重复中,一把瘦骨

已打磨成弦,已交给落日之弓

作者简介:冰洁,原名王金荣。作品散见于《诗潮》《辽河》《诗林》《校园文学》《鸭绿江》《诗歌月刊》《骏马》《流派》等几十家诗刊。有作品入选《内蒙古女子诗歌双年选》,《中国青年作家诗文三百家》汉英两译双语版诗集。《西南当代作家》杂志主编。《野火诗刊》社长及主编。

题一张照片(外一首)

文/老徐

在叙利亚,找一堆废墟容易

找一片残垣断壁立在

废墟后面充当背景容易

找一个寡妇容易。找一个

年轻、漂亮、性感的寡妇容易

愿意摘下面纱

愿意脱下长袍尽现魔鬼身材

愿意站在废墟上拍照

的寡妇,她叫阿依玛莎

也被记者找到了

阿依玛莎娇弱的肩膀上

抗着一支冲锋枪。在叙利亚

放下枪,怎么就那么难

紧箍咒

你所受的教育

就是给你戴上紧箍咒

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人

个个都是唐僧

个个都是观音

以至于,你也像着了魔似的

时不时,在心里

偷偷的念几句咒语

一戴上就伴你终生啊

念一次就紧一次

紧一次就痛一次

终是不明白,我们这些贱命

没有孙悟空的通天法力

为什么还要,戴这劳什子

作者简介:老徐,生于鄂居于辽。职业教师。诗歌爱好者。

白桦林(外一首)

文/连山

这时候,该开的花

大部分开完了。再过些时日

不同身份的叶片,也终将掉落

在同一片土地上

……人间宽敞起来。我喜欢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气焰

逐渐平息下来的样子。阳光下

我像一块善于坐冷板凳的石头

坐着。任北方的风声,安详而紧迫地

吹下去。直到把黄昏吹黄了——

秋天深处

我是一座越活越明白

的白桦林

秋深

天,进一步放空自己。一条小河

弯着身子,在简易的村庄,很小心地流

那片辛勤耕作了大半辈子的山坡

终于,成果落地

作为慢生活主义者

白鹭,在收割后的田野,已经反反复复飞了一个下午

太阳,就要落下山去

失去往日光辉的树林,纷纷落叶了

――仿佛财富散尽

作者简介:连山,曾用名梁兄。福建人,诗歌爱好者。

活水之外(外一首)

文/李月边

美术馆是一段热心肠

站在数不清的池塘之间

与祠堂,与古宅,保持距离

远处看,美术馆有点高冷,在深冬

荷锄的老农从外墙根走过

尾随的黄狗跳过坑渠

当时,她穿着睡衣站在走廊

在油画前啜了一小口红酒

逆光的背脊若矜持的抛物线

老农走过的石板桥,也是抛物线

倒影,被豢养的塘鱼游弋时打碎

水声叮咚,不知在何处响起

这发生的一切

不为人知,当夜色光临

夜,滴在宣纸上向四周融化

笼罩着油画颜料的味道

长春花

盆栽着七种颜色的春天。阳台

那丛长春花。阳光茂盛

蜜蜂的羽翼。蝴蝶的彩衣

背影的青翠。当年滴出荷尔蒙

死亡过程像极罗汉松。曲曲折折

非修剪所致。非洪涝。非旱灾

霜露在枝间徘徊。根脉枯萎

谁在猜测这是患上了抑郁症候

曲终的尾音坠落。被漠视。在风中

想起之前遭遇。一场酸雨

脊柱骨拔节时光。疼痛。快感

头发朝向乌黑与茂密的方向

现在。湖泊里闪烁无数花骸

凝结的咳嗽融进泥土。谁还记得

姹紫嫣红的。招展的

那卑微的背影。曾经理想般活过

作者简介:李月边,有散文、诗歌、短小说散见于《广州文艺》《星星》《作品》《鸭绿江》和美国《旧金山时报》等,有诗歌作品评为中国诗歌网第46期、57期、71期"中国好诗"。有20年纸媒体记者、编辑历程,偶尔写作文学评论、美术评论与时事评论,见于人民网、中国经济导报网、中国周刊等。

指纹(外一首)

文/呆瓜

第一次确认我是我

我笨拙地按在名字上面。我相信

从那一刻

它就是我了。寄出的每一封信

轻扶过的每一棵树

都有它。它那么忠诚

都留在我经过的每一处,认真地证明

我爱,我单纯,我善良,我邪恶

或者我有罪与我非罪

时间久了,我想找到它

与它谈论一下分别或者切割

也就是死亡那件事

我要经过一场盛大的火焰

然后消散。它摇摇头

它不会是我

它在风中、空气中流失

没有我的忏悔

孤独与失落

雪下不到的地方

去黄河入海口,没有成行

雪从车站追到餐厅,又从餐厅

追到到天宁寺,漫长的雪覆盖了所有的路

天宁寺我没有进去

你许的什么愿也不需要追问

门外的空地上,我用脚走出了两个圆

一个人行走,总会有脚印把它们相连

雪还在下,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消失

我带着你从天宁寺离开

在汽车总站,你不应该总是挥手

像是驱赶停不下来的雪。那一刻

我们都有了一块

雪下不到的地方

两颗心,彼此存放了对方和一小截时光

作者简介:呆瓜,七零后,就职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

未被认领的创伤(外一首)

文/谷未黄

我对我身体的外部很不满意

它总是先于我勃起,测绘现实。我尚未掌握

在时间中存放的事务和事物更广泛的脉络

接近离题的人

享受在行动的不中断冒险

而不是在行动停止的地方,把世界缩减为事件

卡尔·波普尔探究过开放社会

所有敌人的精神背景和他们的思想模式

一一那些由狂暴的部族意识形态引发的战争

要在某种预先设想的基础上使世界

变得更美好,真的不太现实吗?

存在本身,互相联系及其神秘秩序

有关它们如何重要或如何危险,有关它们

独立性的程度,有关它们如何以及

在多大程度上被人类介入

生命的所有天然的现象如果遭到扼杀——

他们只能向生命本身及其最内在的本质宣战

在这块土地上,我有过这样的历史

像是别人占据的一个祭品

我正在交出仅有的肉体和谦恭

提喻性的侍者

来,这是新鲜的爱情。阳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肥沃如初。我们,还有这些种子

都是阳光的积累。除了这些内容

我只是被毁的世界,一个对弱小动物说话的人

或者是,影响过自然的失败的工具

坡上总是刮着东南风,蒲公英的想象

如坏人的想象,原野全是绿帽子

以及精神上与其相似的花朵

感谢你给我们的自由一一这看的自由

生活在我们的语气环境下,啄木鸟也在忏悔

这些不幸者的内疚,压抑着我的羞耻

伤着了我,我的泪水脱臼了

这很像蚂蚁,这高雅,这微弱,这羞怯

怀着恐惧,某种东西正在返回

小得可怕的温柔,它们的形态使我荒凉

侏儒镇以西,这个特别的位置很容易

对卫少儿产生温暖,甚至爱

她能够把我与别人的遗体区别开来

因为一个明显的缺陷:我能思想

而且,我是我父亲的遗体

我们都没有拒绝相遇

作者简介:谷未黄,本名胡盛瑞,1959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侏儒山,祖籍江西九江。谷未黄书院执行院长。曾供职长江日报社,编辑《文化报》《武汉晨报》副刊。原湖北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武汉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青年作家》《诗歌月刊》《星星》《草堂》《中国诗歌》《诗选刊》等报刊。在美国、西班牙、新加坡、菲律宾、委内瑞拉,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表发表作品2000余篇。出版诗集6部,散文集2部。

白鹤寺里(外一首)

文/何曲强

每到岁末,都要去一次白鹤寺

挺直身子,不敢踩到一只蚂蚁

菩萨跟前,阳光明亮

我一一供述罪过:

不能给儿女富裕的生活

背后嚼别人的舌头

亏欠祖母和墓地一首诗

冷漠的从乞讨者面前走过

错失很多次清晨的鸟鸣

服用最便宜的复方丹参片

每天提着相同的面具

请尘世宽恕:我小疾不断

这一生是自己

一道不会消失的疤痕

谋生

和野草,和蚂蚁

和一切卑微的事物

一起枯荣,一起乞讨光明和米粒

落日,黑暗的核

模糊,灭亡,诞生

又一次镀亮沉睡的壳

稻谷来不及生长

刀枪来不及入库

他来不及爱她

都已在巨大的水流里腐烂

我们坐在黎明,安顿下来

蛰伏的鹰收敛荒芜

一把把枷锁

抖落雷鸣般的诵经声

作者简介:何曲强,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诗歌爱好者。

孤独(外一首)

文/李芸

我正在爬山,

孤身一人。有风有霜。

没有避开一些带刺的东西

扭曲着身体往前:

许多人在这条路上上下下,

路通向的那一头

有人生有人死。但我只有悲伤眼前的自己的空间,

起初我只是用它来造句。

它进入我的血液,进入我的骨骼,

我放它进我的包袱,之后再卸不下

这超过自身千倍的重量。我已吃下了

刀子和沙子的

尖和硬。生活,对于明天

我只想把山水装进身体,

炊烟,鸟鸣,野兽,通通装满。

焦躁的心,和我一起感受这山的高度,

把苦重重的扔下

在季节赋予大地光的颜色时

将一粒金黄的麦子抱在胸膛。

或将越过荒芜地带,

用尽毕生的不多的热情。来完成

一首诗的雏形。

爬山

它无法和我们的身体分割

活着:就是自己不断踩着自己的身体爬上去。

在异乡的夜晚,我让自己在漆黑里躺下

一座大山赫然从我的胸口蹦到跟前。

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峰。

我亲爱的人都住在它的另一面。

时常有袅袅炊烟顺着岩石爬上来,我常因为它的探望而热泪盈眶。

它的周围野花飘香,鸟儿啾鸣。

我看到了有人选择了那条不好走的路,

于是草叶上沾满了泪滴和汗滴。

这是我看得最清楚的一点。

有时它只有拳头般大小存在我的体内,

让人无可奈何。

它会把人捅得血肉模糊,可又不让你看到它的刀锋。

多么可怕,看不到它却又压得你喘不过气。

多么可怕,它没有移动却一直尾随你身后。

多么可怕,它就这么赤裸裸的让你看清一个坐在黑暗中的人。

好像坐在太阳底下,内心承受着风雪一般。

它就在我们的远方和诗中出现,

柴米油盐总是被它撕开一道口子,

我是在深夜慢慢开始爬向它,

每一个无眠的夜都是一个深深的脚。

作者简介:李芸,笔名滇西芸芸,90后。云南昆明人,现居重庆开州。

一个人的光阴(外一首)

文/陈芙蓉

在村口遇到他

一身长袖灰褐色衣服

一脸黑云,在太阳下低头走路

此刻气温36℃多,与体温接近

一只老猫在屋里酣睡

早年的他话多,走家串户做木工

屋里亦有女人,如桃花般绚烂

女儿乖巧,老娘自己做饭

后来女人走了,再也没回

老娘也走了。女儿孤独地嫁给城市

从此闭好嘴,只留一双眼睛看路

坚守圞园,一个人的光阴

闲花野草,白天黑夜

无关冷热,无关风云

祖母的身子不能再弯了

再弯,就会把自己种进地里

我怎么也劝不住,祖母还在往下生长

祖母说,我是要往天上去

你别难过,看那虹多美啊

在天上,虹着七彩霓裳

静静地看着尘世

在人间,有无数虹样的桥

渡人也渡己

仿佛祖母的一生

临别时

祖母又说,只有善良的人

才能见到虹

作者简介:陈芙蓉,80后,湖南省新邵人,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湖南日报》《散文诗》《科教新报》《洎水诗刊》等。

头顶的月亮(外一首)

文/语玖盈盈

雪落满山。今冬的第一场风雪,

来得突然——

北风的鞭子,抽打着岗坡和房屋

门前的皂角树,长出的月亮

又白又亮

像一个人,突然长出满头的白发

目光,从高处落下来

——长满月色的眼睛,落进一丛

白色的雏菊里

蜘蛛网爬满白头发

藏起了,一轮落草的月亮

独木桥

在水流湍急的河谷上方,我和

另一个我

在桥中央相遇

我们争吵,互相揭短

斥责对方的虚伪、无耻,却又

小心翼翼——

我们。我和我。曾无数次在

这样的梦里

相遇。我们讨论自己,像讨论别人

天秤的砝码,一次次倾斜,又

一次次地达到平衡

黑色的雾霾在河谷里升起。

——我无数次,想要对“我”,痛下杀手

却又像无数次在黑夜里,

看见的镜子里,出现过的两张

同样疲乏,无助的

两张脸。它们,握手言和——

我们。坐下来,坐在桥的中央

推杯换盏,

相谈甚欢

然后,相约又在另一个梦里醒来

作者简介:本名石莹,四川古蔺人。写诗。

主宰(外一首)

文/凌子

白露主宰不了

蒹葭临水的苍白

镜子主宰不了

伊人容颜的迟暮

而你主宰不了

星空无尽的苍茫

其实诸神也主宰不了

所有众生的沉浮

试问脚下方寸间的山河

谁主苍茫  谁主沉浮

山川用肃穆礼祷告了诸神

河流却用不回头作了回答

被落日阉割了的大地上

一群蚂蚁则在不停的忙碌

并舍了命搬运那些赖以

活命的粮食  换命的粮食

新生

在日出之前

你献出了你的黄金

你的器皿  你的白银

而在日落之后

你则献出了你的呼吸

你的思想  你的灵魂

你的耳朵听到了的

你的眼睛看到了的

包括你亲手触摸过了的

其实都已在腐烂中消逝

但你却虔诚的匍匐在大地

哦  一些新生的事物

就快要向你靠近了

麦子  婴儿  佛珠

作者简介:凌子,本名王秋凌,现居南昌。祖籍安徽安庆,生于江西永修。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南昌市诗歌学会理事。有诗作散见《诗刊》、《中国诗人》、《星火》、《参花》、《创作评谭》、《泉州文学》等,著有诗集《去天堂的路很远》和《轻叩天堂的大门》。个人诗观:用有温度的语言写有温度的诗。

另一个侧身(外一首)

文/高鹏飞

用文字上妆的圣景

无需揣测心灵的静养

三杯莫名,换得风雅的漫步

柴门虚掩,两声犬吠,惊扰异乡人

很显然,因生活而养成的同苦共甘

被我当成幸福的归隐

亲爱的,枕上的悄悄话

还没分出输赢

下雪了

虚幻的终究不是冬天

梦出现结尾的地方

都住着一尊佛

指引我成为一颗树

没有绿叶的簇拥

也没有花红的气势

只剩沉默的飞鸟

要得到欢快的假象

挪用一块敲门砖

你会看见

我的每一次立足都千辛万苦

作者简介:高鹏飞,笔名小海,70后,山西右玉人,现居大同,大同诗歌研究会会员。诗文散见于《知音》《延河》《绿风》《星星》《诗潮》《诗选刊》《散文诗》《诗歌月刊》等。

端午前小聚(外一首)

文/野松

在收到通知的5月最后的雨天

龙舟水终于冲上街道

一条条黄色的河流

告诉你昨天依然离骚

但夜色已在灯影中摇晃

几辆小车驶进大道旁的山庄

一扇虚掩的门迎候几位搬运工

以文字倾诉让灵魂更孤独彷徨

诗经也罢,神曲也罢

忧郁早已没有了特效药

你说的难道都是福音吗

谁在里尔克的哀歌里奔逃

也许你的酒瓶不适宜此时打开

暗红色的玉液与禅意无关

邻房众多年轻人聚会的喧嚣

一浪一浪将你的偏头痛引向荒原

日子终究不属于浪漫,我们

都身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你听到了吗,有一只年轻的手

不断翻动一本厚书的响声

黑夜里的壁灯

没有墙壁的壁灯

兀自亮着。四周一片漆黑

也许,月亮早已被遮蔽或掠走

无骨的夜空才低至你的头颅

被扭曲的树枝很想把腰伸直

鬼魅潜伏在那些花朵背后

黑暗在黑暗中寻找它的替身

这黑,就是让你挺立的墙壁

大地依然匍匐在你的脚下

神灵亦早已皈依你的记忆

生死循环的宿命或轮回

凌晨被你高举于风中

有瓷器落地的破碎声

刺穿被命名为永恒的黑洞

远山渐近,涛声渐远

棋盘外,一艘船正在离岸

作者简介:野松,诗人,诗歌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广东珠西诗群召集人,广东省鹤山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自1984年3月在羊城晚报发表处女诗作以来,已在海内外各种刊物、报纸和选本发表了大量诗歌作品与评论文章,曾出版诗集《爱的弦音》《歌唱和自白》《大地行吟》《裸袒的灵魂》和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

这一刻是那么珍重(外一首)

文/黄德义

我用了我一生的

善良,来祈祷

让健康距你的骨头和心跳

更近些,距石头和胆囊更远些

手术门开,风轻云静

你进门时回眸

一笑,我忽然感觉

是那么温暖,那么的亲

手术室的灯在跳动,我在等

一个无胆英雄

每一秒的时间是有重,有轻

而这一刻,特珍重

风吹不动,云移水静

雨水,是另一种甜美的祝福

和赞美,而昨天一夜

整个夜晚一直细雨缤纷

秋之私语

秋叶,走不出秋风

却走出细雨、腐败与萎靡

停滞在树冠之上

无意抵达冬的脚尖

冬的锋刃

极寒

而此刻,我就站在冬的中央

蓦然回首,却见

那片通体黄透的秋叶

悬浮空中

那是秋风喊不出的胸疼

一直喧响于我的头顶

像一朵寂静的火焰

久久

不肯落到地面

作者简介:黄德义,笔名楚汉,楚汉风华。安徽巢湖人。安徽省作家协会员。曾参加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第五届作家班。诗歌、散文、评论和摄影作品散见《清明》《青海湖》《长城》《散文诗》《散文百家》《诗歌报》《萌芽》《诗选刊》《诗中国》《中国流派诗刊》《现代文学评论》等百余家报刊。代表作曾入选《中国新实验现实主义诗选》《阳光地带》《花开岁月.摄影作品集》《中国爱情诗经典》和《文学作品六十年精品选.诗歌卷》《新世纪新诗典》《2017诗坛佳作选》《家园.诗歌卷》等选本,先后多次获省市文学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