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第五百四十九首《成都曲》(张籍)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二】
【中唐·张籍·乐府诗】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拼音版
jǐn jiāng jìn xī yān shuǐ lǜ,xīn yǔ shān tóu lì zhī shú。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wàn lǐ qiáo biān duō jiǔ jiā,yóu rén ài xiàng shuí jiā sù。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作品介绍]
《成都曲》是中唐时期张籍的一首新乐府诗,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壹/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诗通过描写成都市郊的风物人情和市井繁华景况,表现了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文学赏析
名家点评

锦江又称流江、汶江、府河,为岷江分支走马河下游,流经成都市南。《华阳国志《蜀志》说:“锦工濯锦其江中则鲜明,濯于他江则不好。”《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也说:“此水濯锦,鲜于他水。”“近西”,指今成都南郊一带。“锦江近西烟水绿”,碧绿的锦江水缓缓地流经城南,烟波浩渺。仿佛,我们还看到了正在碧水边濯锦的锦工,还看到了色泽鲜丽的蜀锦。“山头”,指当时的负城丘陵(晚唐高骈时完全垦平)。“新雨山头荔枝熟”,新雨过后,空气是那样透明,纤尘不染,山头红熟的荔枝显得格外鲜艳,格外精神,逗人喜爱。色泽红艳的荔枝,与烟波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和谐明丽的画图。杜甫不止一次地歌唱过成都的春天:“锦江春色来天地” (《登楼》),“锦江春色逐人来” (《诸将》其五),而张籍这两句诗则描绘了锦江的夏景。
三、四两句写锦江市容的繁华。“万里桥”,是横跨锦江两岸的一座古桥(今桥为清代重建)。《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说:“蜀使费祎聘吴,诸葛亮祖之,祎叹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以为名。”杜甫诗也多次写及此桥。万里桥是当时交通要道,商旅云集,故桥边集市多酒家。汉唐之时, 成都已是西南一大都会。廛闬扑地, 歌吹沸天, 商旅游客,熙熙攘攘,比肩接踵,车轊相挂,热闹非凡。但见到处酒旗低斜,酒家林立,店主频频招揽过往行客。在这一片令人目眩的繁华热闹中,初至锦城的游客在兴奋之余又生出一点惶惑:酒家如此之多,今夜投宿哪家为好呢?
诗的前半写得优美清丽,后半则喧哗热闹。大凡名都胜邑,常常不仅以其市容繁华出名,还以山水风光、文物古迹取胜,二者似都难于偏废。试看宋代词人柳永所写的一篇《望海潮》就可知道,钱塘既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争豪奢”的自古繁华之区,又是一个“怒涛卷霜雪”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绝好去处。看来,唐代的张籍早已领略到这种都市美学的佳趣,一首短短的乐府体绝句,已将这两个方面都兼容并包了。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