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该不该吃大头菜?

去大学讲《红楼梦》,总会收获一些有意思的说法。我喜欢从细节着手,构建社会生活的风貌,有人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写的?还没来得及回答,便有女孩气鼓鼓地嚷了一句:“当然是别人续的,林妹妹怎么可能吃大头菜呢!

说的是八十七回,黛玉喝江米粥,吃着南方产的五香大头菜,还是用麻油和醋拌的。她吃了半碗粥,喝了两口汤,连夸味道好。

红楼美食里,精巧的属“莲叶羹”,一碗面疙瘩有着佛前供果的规格,又美又仙。荒诞的当推“茄鲞”,十来只鸡成就一道菜,只是这“九蒸九晒”的做法,本是炮制黄精、地黄这些药材的,娇嫩的茄子消受不起,但凤辣子一描绘,依旧令人口舌生津。难怪这大头菜被视作红楼宴版的“大家来找茬”,人人口诛笔伐。

乾隆皇帝吃过大头菜,不是下江南迷路时被好心的路边摊主接济,更不是大明湖畔的夏女士招待的。乾隆四十三年秋天,他东巡盛京时,有一顿早膳吃了苏造疙瘩,是按照北方口味改良过的苏式大头菜。

乾隆的正餐里,经常出现“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四品”。袁枚有一个形象的譬喻:“小菜佐食,如府史胥徒佐六官也。”小菜能醒脾解浊,但孤零零一道未免寒伧,就像红楼闺秀出阁,要陪嫁四个丫鬟,人多力量大,能分散风险。贾宝玉和庞春梅养病时喝粥,配了四碟小菜;潘金莲招待女婿喝茶吃点心,也要四样小菜;更别提西门庆了,四果子、四小菜、四道下酒菜、四硬菜……

小菜微末,往往一笔带过,晴雯说宝玉吃的是“咸菜”,《金瓶梅词话》里主要是酱菜、红糟笋这类,皇帝桌上的估计也差不多(咸肉、糟鹅蛋、野鸡蛋等荤配菜则单独列出),意义特殊的小菜才会详细展开。例如乾隆三十年南巡时,山东巡抚在晚膳后进献了酱瓜,时值农历四月初,正是黄瓜刚上市的时候,想来是精品乳瓜腌晒而成,当天夜宵就安排上了。皇帝还派人送给女眷们尝鲜,皇太后四根,令贵妃、庆妃、容嫔每人一根,透出浓浓的人情味。

御膳讲究性味调和,乾隆东巡吃的大头菜,是和南小菜、酸菜韭菜、卤虾瓜子、卤虾油一起,给祭祀用的白煮肉和内脏添滋味、解油腻的。曾国藩有次进宫赴宴,就着酱瓜小菜吃祭神肉。韭菜和小虾,可以从自然获取,纪念着渔猎采集的传统。东北冬季严寒,鲜菜奇缺,主要靠酸菜和窖藏的大白菜,满族文化里甚至有一位渍菜女神布苏妈妈。大头菜浓重的甜和咸,再加香料和香油的气味,能平衡白菜的酸爽、韭菜的辛香和虾酱的咸鲜,得以和这些“忆苦思甜”的食物同框。
《红楼梦》第六十回里有一句骂人的话:“掂人分两放小菜碟儿”,形容为人势利,这句话应该被小说家奉为职业规范:小说的细节,要为人物或情节服务。大头菜能居庙堂之高,绛珠仙子吃一口也不算离谱。不过,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作者到底想借大头菜反映什么呢?
不少作家写过女人吃酱菜,这是一种很私密的叙述。像《醒世姻缘传》里,皮匠的媳妇唐氏貌美,饭后去房东家的厨房闲聊,人家叫她吃稀饭,她就着蒜苔、香油调的酱瓜,又连汤带饭地吃了三碗,一个陋室明娟的形象赫然纸上。
王安忆笔下,泡饭加酱菜,代表一种漫不经心的生活态度。洗头妹吃住都在理发店,早上开业时,店里有泡饭、油条、酱菜的气味。“上海小姐”王琦瑶经历了时代变革,物是人非,心灰意冷,常就着黄泥螺吃泡饭。后来她换了发型,重拾青春朝气,饮食也讲究起来,即便一人食,也要下厨炒碟海瓜子。
我母亲秦文君的《天棠街3号》里,外婆是家中的主心骨,操办周末早餐有一套陈年规矩:泡饭要提前一天准备,佐以海蜒、太仓肉松、茶叶蛋、黄瓜丁、虾米煸雪菜。而榨菜丝、醉麸、黄泥螺这些,只在碟子里放一小撮,点到为止。丝丝入扣的餐桌,是外婆控制欲的体现。
又想起《金瓶梅》从街巷流传的词话本,到书斋细品的绣像本,经过了不少的精修。说书讲究热闹,词话本烟火气足,谈及吃喝,活脱脱的“报菜名”,“十香甜酱瓜茄”反复出现,几乎是西门家桌霸。
“十香”即食香、石香,唐代的萧炳曾考证,这是长在石头上的香薷,茎叶细小,香气更浓烈。香薷性微温,散水和脾,黛玉有夙疾,平日里不能多用寒凉的茶和螃蟹,夏天要喝“香薷饮”来解暑。北宋时,汴梁、洛阳已经开始栽种石香,夏天当蔬菜吃。今天,河南人喜欢把石香和蒜捣成泥,拿来捞面或者拌凉菜。
石香在吴地也很常见,用它渍的瓜茄从宋朝流行到了明朝。黄瓜比茄子上市略早些,老黄瓜和嫩茄子一起腌制,个头相仿,口感不同,是当年盛行的组合。把瓜茄切成棋子大小的块,拌入盐和石香腌一两天,拿出来晒一天,夜里又泡在腌菜水里入味,重复两次,即可装坛储存。西门庆是山东人,腌料理所当然加了甜面酱。
而绣像本紧凑,逻辑缜密,连酱瓜茄的出场都经过了精心设计,不是搭配腊肉周济老人,就是李瓶儿、西门庆病重时过粥吃的。也只有这些时候,酱菜在物质丰裕的官商家庭,才能唱个角儿。李瓶儿和西门庆爱着“酒色财”,他俩在一起时,是没心思喝粥的,随便吃上几口,就急着饮酒作乐,或者拿出李瓶儿前夫家的财宝赏玩一番。等病来如山倒,无法再美酒珍馐,要靠酱菜和粥续命,却是真的吃不下去了,一种无力感扑面袭来。
有点可惜的是,绣像版删除了应伯爵家的酱菜。应伯爵是破落户子弟,懂情趣,依附西门庆到处吃喝,学遍了烹饪诀窍,请客一上来就是八碟小菜:十香瓜、五方豆豉酱油浸的花椒、酽醋滴的苔菜、糖蒜、糟笋乾、辣菜、酱姜、香菌,集齐了南北物产。其中的酱姜,用了安徽大通产的姜,制作方法想来不俗。袁枚收录过一个方子,分三步走:嫩姜先用盐微腌,再先后用粗酱、细酱酱制,味觉层次丰富,又不会过于辛辣。
《红楼梦》没写酱姜,宝玉寒冬出门前,会在嘴里含一块法制紫姜。当时苏州有家森禄斋,专卖法制精巧果品茶食——虽然都冠名“法制”,但做法大相径庭,有的纯属零食,像《遵生八笺》收录的法制榧子、瓜子,有的属于药膳,如法制橘皮、杏仁,还有高级口香糖——法制芽茶,即《金瓶梅》中的香茶饼。
明朝宋诩父子记载的法制生姜,先把姜切片,用盐腌去辣味,再拌入面粉烤干,加的药材有官桂、青皮、陈皮、半夏、白术、甘草等,温阳健脾、消食导滞。法制紫姜,应该是用紫苏染色,紫苏辛温、散寒解表,与生姜相得益彰。同时代的《醒园录》里还有一种腌红甜姜,用辛温活血的红蓝花染色,养身又养眼。
文内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

  • 饭店不外传的酱萝卜秘方,爽脆回甜在家做!

    数九严寒,对于上海人家来说最暖心的不是砂锅馄饨,也不是一清二白的阳春面,反而是那碗最不起眼的泡饭.在上海的寻常人家,吃泡饭这件事深深地烙刻在味觉基因之中. 早晨烧一壶水,倒入昨夜的剩饭之中,配上一块腐 ...

  • 妈妈做酱菜

    妈妈做酱菜 □郭文华 大伏天是做酱的最佳时节. 每年到了夏天妈妈都要做几坛豆瓣酱.厨房旮旯里的坛坛罐罐里装着的酱菜,成了我们想家想妈妈的理由. 做酱的过程冗长,繁杂,费功夫,但妈妈仍坚持每年做酱,这两 ...

  • 临清济美酱菜

    济美酱菜是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特产.济美酱菜是山东临清的汉族传统名吃,色鲜味香,质地细腻,咸淡可口,营养丰富. 济美酱菜 济美酱园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位于临清城西北地段运河东畔,与 ...

  • 薛宝钗最腹黑的一次:听墙根,让林妹妹背锅

    人前的薛宝钗总是那么端庄文静,知书达礼,循规蹈矩,但她也是一个少女呀,也有着少女的活泼和好动,其中宝钗扑蝶是最能展现她少女活泼的一面的,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也是她最腹黑的一次,本来宝钗在园中开心地扑蝶 ...

  • 才女庞秀玉的故事,林妹妹流落街头的震撼,大概也不过如此

    @作家叶倾城:2007 年,我在报社编辑文化版,我写到了一位单亲母亲: 庞秀玉,她初中未毕业就去酒店打工,被客人灌醉后强暴,后来半推半就成为四十岁男人的情妇,在三年内为人家生下三个小孩. 始乱的结果, ...

  • 林妹妹陈晓旭:两任丈夫成就了她,用出家与离世走完了42年人生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十三年前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在深圳病逝,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她们是何其的相似,同样冰雪聪明,堪称世外仙姝,又同样红颜薄命,早 ...

  • 林妹妹陈晓旭'转世' ?10人看了9人醉 !

    < 每日音乐 >经典音乐微刊 林妹妹陈晓旭'转世' ? 10人看了9人醉! 唱的太好听了!送给大家看一看吧 喜欢的朋友请收藏 与分给更多人欣赏吧! 葬花吟 陈力 - 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歌曲 ...

  • 王夫人拿着绣春囊,故意说晴雯“眉眼像你林妹妹”,她想干什么?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逐步升温,在贾家人眼里也就不是秘密.他们此地无银三百两,王夫人再不管事,也早都发觉宝黛二人的不同寻常 不过,儿女私情一向不好宣之于口.王夫人尽管警惕,也不能无缘无故阻止.这种事只能 ...

  •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多愁善感的女人,你真敢娶回家?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对女性的审美,都是以柔弱为美的.而像林黛玉那样,有着一副多病的躯体,一副多愁善感的小心思,那简直就是女文青的标配.所以,说起艳遇这样的好事,我们都说:"啊哈,真是天上掉 ...

  • 林黛玉到底有多聪明?薛宝钗:林妹妹的冰雪聪明,是刻在骨子里的

    <红楼梦>的读者群体中,往往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他们将林黛玉.薛宝钗两人对立起来,要么贬黛扬钗,要么贬钗扬黛,总之林黛玉不食人间烟火式的仙气飘飘,是不能跟薛宝钗八面玲珑式的成熟稳重 ...

  • 《红楼梦》林妹妹难得一次真情流露,却被当事人听了个正着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林妹妹就是这么一朵出世绝尘的芙蓉,容不得一点玷污.即使是面对自己心上人的一两句情话,也是避之不及.却不料--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句刚刚睡醒.还在伸懒腰 ...

  • 黛玉和宝钗谁适合做宝玉媳妇?贾政早有选择,全在林妹妹这句话里

    对于贾宝玉究竟最适合的媳妇人选是宝钗还是黛玉,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很多人在争议,如果论家族背景,林妹妹的家族已经落幕,自然是宝钗更合适.但是考虑的隐私除了贾母.宝玉还是王夫人这个未来婆婆的想法外,还有贾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