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的鉴别
相关推荐
-
小议“桂枝平冲降逆”
董红昌 曾经在论坛上,似乎见人写过这个题目,今重看胡希恕老的经验集,胡老也称桂枝有平冲降逆之功. 初看似很有道理,而细思却不然. 伤寒论中涉及的条文很多,例举几条如下: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 ...
-
经方:茯苓甘草汤
[方歌] 汗多不渴此中求,又治伤寒厥悸优, 二桂一甘三姜茯,须知水汗共源流. 清·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茯苓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用于治疗伤寒汗出而不渴,或厥而心下悸 ...
-
苓桂枣甘汤证方证标准√
苓桂枣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冲逆证): 感觉气从少腹上冲,呈发作性,腹中无形质可查,一般无"发作欲死"濒临死亡的恐怖感. 2.主要症状:脐下悸动,腹中痛或者少腹拘急,小便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七)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朮二两 ,甘草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苓桂朮甘汤是治疗水饮的,因为水已经太多,造成水患了,所以一定重用茯苓,再来是桂枝,再来 ...
-
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
读伤寒论得这么读,这是在无字上的语言,有人说这伤害论怎么读啊,说在无字上下功夫,这就是指的这种地方,你别人看不出来,这没写他看出来了,因为说五苓散一定有小便不利,没小便不利,他不用五苓散,用不着说你就 ...
-
五苓散VS茯苓甘草汤:究竟渴不渴?
太阳病中(节选) 作者/邢斌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 从文字上看,本条的要害在于两方的鉴别使用.五苓散证见口渴一 ...
-
灵兰诵读75 |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中医书友会
-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
-
《伤寒悬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白散方的寒实结胸
太阳风寒五苓散证三章 太阳表证未解,而里有水气,小青龙.五苓散,皆解表泻水之剂.而小青龙之表药则用麻黄,五苓散之表药则用桂枝,其里水则同,而表证之风寒则异也.小青龙但用麻黄发汗以泻水,其于大便微利者方 ...
-
娄绍昆:用桂枝加芍药汤的经验
如果先人已经认识到芍药能够减少患者的疼痛,解除肌肉痉挛:大黄能够通大便,治疗腹痛拒按的"腹满而痛",当面对一个"腹满而痛"的桂枝汤证患者时,考虑试用在桂枝汤的基 ...
-
茯苓甘草汤与五苓散区别
茯苓甘草汤用于里有停水失眠,这个方剂加上龙骨.牡蛎治心悸失眠,如遇到顽固性失眠,并有心下悸厉害,本方每每有效(茯苓12-15克桂枝10克生姜9克炙草6克生龙牡各12克),茯苓用于关于神经方面的症候多. ...
-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郑论] 按汗出而渴,是太阳寒水从毛窍而出,不能滋润肠胃,故 ...
-
《娄绍昆经方医案》18“麻黄汤加茯苓治三年胸闷案”
原创 娄绍昆 经方 2017-10-05 <经方>杂志 微信版 第20171005期 作者/ 娄绍昆 整理/娄莘杉 L先生,51岁,T75kg/H155cm ,2000年11月5日初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