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悬解》五苓散,茯苓甘草汤,白散方的寒实结胸
相关推荐
-
《伤寒悬解》奔豚——桂枝加桂汤,茯苓四逆汤
太阳百零一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1 烧针令其发汗,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舒,一被外寒,闭其针孔,风木郁动,必发奔豚. ...
-
五苓散(1)
2021-07-06 五苓散 [组方]:猪苓十八铢(12克),泽泻一两六铢(20克),白术十八铢(12克),茯苓十八铢(12克),桂枝半两(8克).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煖水, ...
-
《伤寒论》中的智慧(9)伤寒治水方之二:茯苓甘草汤、苓桂枣甘汤
□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 水饮为病,可出现在人体任何部位,下面的一个病例很有代表性. 茯苓甘草汤治水胃病 我看过一个50多岁的女性患者,有浅表性胃炎几年了,还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她一喝水或稀粥就胃胀 ...
-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十.伤寒汗出而渴者(此处之口渴,不是阳明里证的口渴,是水气停在下焦,津液不能上布之口渴.),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原文73 [郑论] 按汗出而渴,是太阳寒水从毛窍而出,不能滋润肠胃,故 ...
-
《伤寒悬解》桂枝甘草龙牡汤,茯苓四逆汤
太阳百零五 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火劫发汗,是为火逆,火逆之证,下之亡其里阳,又复烧针发汗,亡其表阳,神气离根,因而烦躁不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疏乙木而培中 ...
-
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
读伤寒论得这么读,这是在无字上的语言,有人说这伤害论怎么读啊,说在无字上下功夫,这就是指的这种地方,你别人看不出来,这没写他看出来了,因为说五苓散一定有小便不利,没小便不利,他不用五苓散,用不着说你就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茯苓甘草汤
汗多不渴此方求,又治伤寒厥悸忧: 苓桂草姜合成剂,须知水汗共源流. 组成:茯苓.桂枝.炙甘草.生姜. 功效:温胃化饮,通阳利水. 主治:脾胃阳郁水气证.症见心下悸,或胃脘有振水声,口不渴,四肢不温,或 ...
-
娄绍昆:五苓散与茯苓甘草汤的鉴别
在外感热病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发汗或者不正当的泻下等原因往往会造成水液代谢紊乱,也就是所谓中度脱水的"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状态. 古人的经验之一,就是通过苓桂类方通阳利水来纠正脱 ...
-
五苓散VS茯苓甘草汤:究竟渴不渴?
太阳病中(节选) 作者/邢斌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第73条> 从文字上看,本条的要害在于两方的鉴别使用.五苓散证见口渴一 ...
-
灵兰诵读75 |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
中医书友会
-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
五苓散、茯苓甘草汤、茯苓四逆汤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