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
一堵玻璃墙将候诊厅和检验科隔开,玻璃墙上排列的窗口又将它们联为一体。无论从窗口外向里看,还是从窗口内向外看,主色调是黑与白,看不到四季变幻的色彩,容易让人产生色盲的幻觉,只有窗口上方张贴的红色文字标识,才有了彩色的概念。天花板上的平板灯不分昼夜亮着,倾洒而下的乳白色灯光均匀柔和地照到地板和墙壁,均匀到人的影子都被灯光吞噬,空留个身体在行走。
嫒嫒的岗位就是其中的验血窗口,一个活动范围不过两平米的圆圈内。嫒嫒在圆圈内采血、检验、核发检验报告,与实验台上不知疲倦的仪器一样地重复这个过程。这个圆圈有点像《西游记》中孙悟空为唐僧阻挡白骨精画的那个魔圈差不多,嫒嫒穿上白大褂就有一种被套的感觉,圆圈便就有了魔力,不能走出这个无形的魔圈。
窗口外人头攒动、人声嘈杂。来窗口验血的病人像流水一样,来了去,去了还会有人来......
“医生,宝宝发烧,验个血!”一只小女孩手被一只大人的手握住伸到了窗口前。
嫒嫒安抚小女孩说:“宝宝好乖,阿姨帮宝宝消消毒好不好!”嫒嫒一看这小女孩是温顺乖巧的那种,便顺着性格开始哄。哄到她配合,哄到她不好意思拒绝,哄到她把小手伸到窗口。
“妈妈,我怕打针!”小手突然间握成了小拳头。
“不要怕,医生阿姨都表扬宝宝好乖,吸一点点血才能验出是什么细菌让宝宝生病,把病治好了就不会难受,对不对呀?”妈妈帮着连哄带劝,还说了一通这个医生阿姨技术很好,不会感觉到痛,不信把手伸过去试试?
小女孩把整张脸贴在妈妈的胸口,不情愿地伸出了小手。
等到验血报告出来,小女孩还不忘说声“谢谢医生阿姨”。这样的场景很暖心,嫒嫒冲着窗外的母女会心一笑,目送她们离开窗口。
送走这对母女,嫒嫒习惯性地扫视一遍窗外的病人。突然,嫒嫒看到窗口外候诊的座位上一个熟悉的身影,心脏仿佛被“咯吱”揪了一下,笑脸瞬间凝滞,心里念叨“刘柳枝,她怎么又来了”?
刘柳枝,六十多岁的年纪,患慢性结肠炎病到处寻医问药,这么多年病情时好时坏,精神萎靡、形体枯瘦,病恹恹的样子看上去比她的实际年纪苍老。她也常来这里检验,在窗口工作过的同事和她不但相互认识,对她的遭遇也都同情。
一个多月前,嫒嫒在检验便便的窗口......
“刘阿姨,又不舒服了?”嫒嫒打着招呼。
“就想到医院开点药,医生非要我做一个便便化验......”刘柳枝答非所问,冷着脸抱怨不该花这化验的冤枉钱。
嫒嫒同情刘柳枝被疾病折磨又烧钱,动了侧隐之心,真希望能帮她一把,一边检验一边思考引起的原因。可是,检验结果确实符合慢性结肠炎的诊断,却为什么通过治疗达不到疗效呢?无数个可能性在嫒嫒的脑海中掠过,又都被自己排除。最后,一种不常见的病——阿米巴原虫病让嫒嫒高度怀疑。怀疑归怀疑,需要确定还需做进一步的检验,而且会一时半会出不了检验报告。嫒嫒回过头想把自己的怀疑告诉刘柳枝,发现她身体斜靠在窗台,把头快探进窗口内,一脸焦急、不耐烦的神态。
“我的结果出来了吗?”刘柳枝在窗口先开了口。
“刘阿姨,我建议你叫医生开个申请单做进一步检验......”“老毛病,不花这个冤枉钱!”刘柳枝打断了嫒嫒的解释。
嫒嫒左右为难,想把结果报告出去了事也无可厚非,什么事也不会有。但是,这样就可能继续延误病情,于心不忍。嫒嫒这边反复解释,刘柳枝却始终不接受,最终刘柳枝愤愤离开窗口而终。嫒嫒傻傻地望着窗口刘柳枝离开的背影,心里似有后悔,后悔自己过于执拗,又似有不甘,不甘自己的怀疑不能被证实,刘柳枝的病情也就还得继续。
“嫒嫒,何必弄得都不愉快。如果你的怀疑得到证实可能皆大欢喜,万一怀疑被否定了呢?”嫒嫒的同事善意提醒。
嫒嫒细想后倒吸一口冷气,心想如果怀疑被否定,那么这个怀疑就演变成另一个怀疑,怀疑自己成心浪费刘柳枝的钱了!嫒嫒不自觉地将视线移到窗口上方的那块“群众满意窗口”的牌匾。
说起这块牌匾来得不易,是科室全体人员通过点点滴滴的努力争取来的。就像刚刚自己对待那位带着小女孩的妈妈一样热情服务,也像对待像刘柳枝这样的病人,把病人当亲人,用自己的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
记得医院领导把这块“群众满意窗口”的牌匾授予检验科的时候,科室主任特别高兴,把牌匾悬挂在窗口最显眼的位置,并对同事们说,群众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持好这份荣誉,工作中多为病人着想,为锦旗添色,不能抹黑。
嫒嫒渐渐有了主意,决定做进一步的检验。嫒嫒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为病人着想、为病人解除病痛就是群众最大的满意。第二,验证自己的怀疑是否正确,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技术,大家都满意。想到这,嫒嫒脸上泛起红晕,惊讶自己有这样高尚的境界。
进一步检验结果证实了的自己怀疑时,嫒嫒很兴奋,像当年高考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样,见到科室的同事就说:“我检验到阿米巴原虫了,我检验到阿米巴原虫......”
“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你中500万彩票大奖。”同事说。
“跟中了500万彩票大奖一样!”嫒嫒更多的是成就感。
嫒嫒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把结果告诉刘柳枝,共同分享她的这份喜悦。嫒嫒找不到刘柳枝,就找到接诊刘柳枝的那位医生诊室。
医生冷冷地说,嫒嫒,谢谢你!不过......你被刘柳枝告了。
嫒嫒不敢相信是这样的结果,直到医院的一份关于刘柳枝投诉的处分通报发到检验科。罚款、检讨、取消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并寻求当事人谅解,摘去科室“群众满意窗口”牌匾。等等。
嫒嫒懵了,无奈接受医院的处罚,却怎么也做不到寻求当事人谅解这一点,自己认为的那高尚境界随之坍塌。她觉得这是侮辱,也丢不起这个脸,把热情贴到了人家的冷屁股上还得点个赞,要是在其它场合,非得和她鼓对鼓锣对锣干一场不可。可这是在窗口,被窗口这无形的魔圈里套着,不忍又能怎样?
科室主任亲自到窗口摘下“群众满意窗口”牌匾的时候,嫒嫒的情绪彻底崩塌,泪眼蒙眬。她就近靠在工作台上,把头深深地埋在自己的臂弯里,不忍心眼睁睁看着科室的整体荣誉毁在自己手里。
“我不想做窗口工作......”嫒嫒对科室主任说。
科室主任轻轻拍着嫒嫒的肩膀说,窗口工作难免被人误会,你这样做没有错,错就错在没有沟通的机会,我们能理解你的心情。牌匾虽然摘了,我们心里群众满意的牌匾永远都不能摘。不要灰心丧气,善意终会被人认可......
“阿姨,我这单子是在这个窗口化验吗?”窗口外的一声阿姨称呼把嫒嫒从回忆中呼了回来。
窗口外有人窃笑:“什么眼神,二十来岁的姑娘,你叫人家阿姨”?
是一位老奶奶把一张申请单伸进窗口,嫒嫒骤然间感觉全身的血液上窜,像喝醉酒似的满脸肿得通红。老奶奶也意识到自己称呼唐突,一脸尴尬。嫒嫒打量这位看上去淳朴、和蔼的老奶奶一定不是眼拙,也不是有意奚落自己,而是她特有的一种尊重方式。在农村长辈有时会跟着自己的晚辈的称呼用来敬称客人礼俗,用这种方式称呼特有亲切感,可是,对不理解这种乡俗文化的人就会感觉别扭。嫒嫒开始也接受不了,窗口工作时间长了,各式各样的称呼,比如医生、护士、同志、师傅、美女、小姐姐、阿姨等等都会遇到,渐渐地也就习惯了、理解了。从称呼上可以大致了解对方年龄、职业、性格、文化层次的不同,他们的称呼没有恶意,反而可以针对性的帮助自己做好窗口工作。当然,也有趾高气扬,带有蔑视的“哎”之类的称呼,一幅刚从别处受了气特意到这里来发泄的样子,让人厌恶、反感。嫒嫒看过申请单,打着引路手势对老奶奶说“老人家,请到那个窗口去”!
窗口色彩单调,看不到山水秀丽,看不到闹市霓虹,却能窥视人性的美丽和丑陋。
接下来的是一对母子,年轻的妈妈带着四岁的儿子来到窗口验血。
“妈妈,我不打针,我要回家!”四岁的儿子杀猪似的嘶吼,这位妈妈浓妆艳抹、衣着时尚。给人端庄贤良的仪容,对撒泼的儿子百依百顺。
“小帅哥,好勇敢......”嫒嫒帮衬着说服小男孩。可是,无论怎样安慰也无济于事,只能强行在小男孩手指头采血。
采完血的小男孩依然不停地吵闹,硬是把他妈妈的折腾成衣冠不整,脸上的浓妆成了大花脸。
“宝宝不要闹,这个医生阿姨好坏,扎痛了宝宝的手。回去告诉爸爸,叫爸爸来打这个阿姨!”
嫒嫒只差没有惊掉下巴,不敢相信从她的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来。为了安抚自己的儿子竟然推卸责任、中伤他人,难怪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么小就蒙上了对医疗行业对立的心灵阴影。更可气的是,小男孩不哭了,一句“坏医生!”随即一口唾沫从小男孩的口中飞到了嫒嫒的身上。
嫒嫒习惯了言语中伤,却接受不了飞来的唾沫。嫒嫒立马阴沉下脸准备发泄心头的怒气。同事赶紧过来劝阻“算了,算了!我来替一会儿,你快去换了一件新的白大褂吧!”
嫒嫒想想自己在爸妈跟前像个公主,在闺蜜当中是甜心,在窗口的魔圈里想诅咒一句“没教养”的话都没有说出口,就被同事拉走,憋屈、无奈!
窗口外叽叽喳喳的哄闹......
“太不像话,也不管好好教管教!”
“小孩子懂什么,又不是我叫他吐的!”
那位年轻的妈妈没有一丝歉意,徒有光鲜的仪容内心却是这般龌龊不堪。嫒嫒彻底颠覆了对她的认知,欣慰的是会有这么多公正的声音在为自己鸣不平。
嫒嫒重新回到窗口的魔圈时,窗外的人已经不多,就稀稀拉拉几个人了,那位年轻的妈妈也验血离开。让嫒嫒疑惑的是一直坐在候诊厅的刘柳枝也不见了,也许她本来就不是来检验,也许她和那位年轻的妈妈是一伙的?嫒嫒感觉哪一种也许都存在,又感觉哪一种也许都不太合情理。总之,她们走了总比没走好,本来就不想见到她们,走了正好也图个心静!
还没等嫒嫒心静下来,刘柳枝又回到候诊厅,而且排在自己窗口,咧嘴盯着自己笑。嫒嫒心里暗暗叫苦,直觉告诉自己,她的笑是幸灾乐祸,或许接下来就是对自己落井下石,要不她怎么今天排到验血的窗口来?一个月前的那桩投诉,该罚的也罚了,检讨书也写了,牌匾也摘了,就差没有寻求当事人谅解。就为了这个还找上门来没完没了?嫒嫒想到这里,长叹一声“真恶心”!还真有一股酸浊液体从胃底向上冲,恨不得找有一个借口离开窗口这个魔圈。嫒嫒把视线投向同事,希望哪个同事能再替代一时片刻,甚至愿意再来一口唾沫让自己顺理成章的离开。可是,同事们和自己一样在各自的魔圈忙碌,真叫无奈。
已经都来不及了,刘柳枝在窗口叫了一声“嫒嫒”!
嫒嫒冷着脸抬头:“刘阿姨,你验血吗”?没想到自己不由自主叫了一声刘阿姨,心境还这般坦然,仿佛以前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不是,我,我,我找你有点事!”
刘阿姨语气和蔼,一脸愧疚,让嫒嫒出乎意料。
“阿姨,什么事?”
“我的病治好了,比以前精神多了。我得谢谢你!”刘柳枝有意直起身,后退半步展示自己的身体给嫒嫒看。
嫒嫒瞄了一眼,确实精神了许多,脸色也比以前红润。
刘柳枝接着说“是我错怪了你,让你受这么大的委屈。这些日子过得总是愧疚、自责。今天特意来当面向你赔个不是,希望你能原谅!”刘柳枝盯着嫒嫒停顿了片刻,伸手从胸前的挎包里掏出一面锦旗。说。“我在窗口外等了你老半天,也看了你老半天,一直看到你把工作忙完。看到你对待什么样的人都热情、忍让,我的心里是越看越愧疚。”刘柳枝把锦旗递进窗口说“这面锦旗送给你!表达我的歉意和感谢。”刘阿姨双手托着锦旗,期冀的眼神诚恳、真挚。
嫒嫒没有去接锦旗,而是猛地扭头转身,用手臂虚掩住脸。感觉到自己脸部的肌肉在微微颤抖,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里直转。
刘柳枝愣愣地站在窗口外显得有些尴尬。
“好了,人家刘阿姨诚心来道谢,我来替你先接着”!同事们都围了过来,这边有人安慰嫒嫒那边有人去接锦旗。
嫒嫒破涕为笑,抢先接过锦旗。似哭似笑对刘柳枝说“谢谢你,谢谢你的理解!”
突然,那位年轻妈妈带着她四岁的儿子也向向窗口走来。
大家面面相觑,气氛顿时凝滞下来,只听到年轻妈妈和她四岁的儿子“咯噔咯噔”的脚步声。
刘柳枝说“她们也是来向你道歉的......”
“阿姨,对不起!”小男孩对着窗口内的嫒嫒微微鞠躬。
“对不起,刚才我确实做得不对。后来这位阿姨找到了我,还告诉我你们之间发生的那些事,当时我就对这位阿姨说,等我带儿子看完病一定过来向你们道个歉。”那位年轻妈妈说完再次说了一声对不起。
境由心生,你若有爱处处都是风景;你若阳光无处不是春天。嫒嫒突然感觉窗口的这个魔圈像一轮暖阳,把窗口点亮,窗口外充满暖意,景致胜过闹市霓虹、胜过山水秀丽。
嫒嫒和同事们一起走到窗口外。
在候诊厅,嫒嫒和刘柳枝共同展开锦旗,赠言上写着“问病寻因凸显精湛技术;辛酸委屈难撼医者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