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76 未完成的完成

NO.176
但不管怎样,历时近八年的安史之乱总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虽然并不怎么完美。
好在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
对代宗李豫来说,这就够了。
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天下的百姓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此时的心情,从诗圣杜甫的那首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可以看出来。
据说当时正流落在四川的杜甫得知叛乱平定的消息后,一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便一气呵成,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由此可见,他的心中有多么兴奋!
可惜,杜甫高兴得还是太早了。
因为之后的大唐,再也没有恢复之前的辉煌!
唐朝的后半段不是起起落落,而是落落落落起落落落落落落落……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场战乱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唐朝的历史,还对整个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有人甚至认为,安史之乱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古代中国从开放转向封闭、从进取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由于安禄山、史思明以及多数叛军将领都是胡人出身,导致很多人将此次叛乱简单地归咎为胡人造反,后来逐渐在人们的心理中形成了一股排外的思潮,一旦开放的大门逐渐关闭,开拓进取的精神也逐渐演化成了后来的内卷和保守,对外日渐封闭,对内日益专制……
而由于平叛的不彻底,之后以河朔三镇(范阳、成德、魏博)为代表的藩镇势力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这些藩镇通常不听朝廷号令,自立节帅成为惯例,以下克上屡见不鲜,兵变更是司空见惯,他们视道义为粪土,视武力为一切,不唯上,更不唯书,只唯武力,跋扈的军人势力成为唐朝中后期的一大动乱源泉,至晚唐五代时更是达成极致,这也导致后来继五代而建立的赵宋王朝矫枉过正,从此重文轻武、以文制武成为国策,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逐渐衰退……
当然,胖子不是一天就吃成的,这一切也并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那么,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历史进程的惊心动魄的大事?涌现了哪些影响历史演变的可歌可泣的人物?
郭子仪、李泌、颜真卿(他们虽然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了,但在之后还有很多精彩的事迹)、刘晏、杨炎、陆贽、裴垍、裴度、李吉甫、李德裕、段秀实、李晟、李愬、马璘、浑瑊、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田承嗣、黄巢、朱温、李克用……
这一个个熟悉的面孔正排着队,准备登场书写他们的传奇!
让我们拭目以待。
至此,安史之乱算是写完了,本帖也将告一段落,接下来将停更两周左右的时间,我要利用这段时间将本帖的内容作一定的修改,然后交稿给出版方。预计3月29日左右会恢复更新(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有可能会稍晚)。
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