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匪君子 如琢如磨 | 古天一季拍第2期-专场竞价已开通


319
△白玉安居乐业鹌鹑摆件
©清代
©H4.5cm;L6cm



328
△寿山石梅竹双清九如如意
©清代
©L37.5cm


329
△玉雕荷塘清趣双童子持莲耳大瓶
©清代
©H21.5cm


△白玉螭龙玉兰花插
©明代
©H18cm


△白玉蝶恋花簪一对
©清中期
©L11.3cm;L12.3cm

△白玉籽料子孙昌盛瓜瓞绵绵坠
©清代
©L6.2cm

△白玉守成保业童子
©元代
©H4cm


304
△水晶童子祝寿大摆件
©清代
©L13cm;H8.5cm
以水晶为材,雕成童子寿桃摆件,寓意吉祥,为童子祝寿题材。水晶色泽紫蓝,雕琢童子攀爬于一颗大寿桃上,童子刻画得极为生动,头上有双髻,姿态富有动感,突显出孩童的天真稚趣。寿桃形体硕大饱满,浮雕枝叶装饰,并雕蝙蝠,与寿桃组合,寓意福寿双全,雕工精湛。配有老锦托。


305
△水晶榴开百子花插
©清代
©H7.5cm


308
△南红玛瑙福寿高士(配木托)
©清代
©H4.5cm;L7.5cm


310
△黄玉福寿佛手佩
©清代
©H7cm
佛手俗称佛手柑,香橼果,形状若手掌,粗而厚,有异香,可供入药,民间泛称“佛手果”,取其吉祥谐音“福寿”之寓意。这件佛手佩为黄玉所制,局部有提油,整器呈黄、黑色泽,形制写实形象。一端镂雕叶片装饰,整体雕工精湛。黄玉质地致密,油润有光泽。佛手果常陈设于古人书案上,香气四溢,满室清芬,最受古今文人青睐。因其吉祥的寓意,佛手也是传统玉雕的题材,作为祝寿礼品往来于文人墨客身边。


314
△白玉双猴献寿坠
©清代
©H4.6cm
白玉质,润泽光亮,镂雕双猴献寿。母子猴以镂雕、圆雕技法琢成,猴双眼圆睁,憨态可掬,双猴手捧折枝寿桃。此器玉料优良,立体圆雕,在注重灵猴形态的塑造上,充分体现出玉质的温润质感。灵猴献寿大吉大利寓意。


317
△白玉福寿双全桃形摆件
©清代
©H6.3cm;L9.2cm
寿桃在中国的祝寿文化中极为重要,这一被赋予长寿象征的果实被历代工匠们运用在各类工艺美术中。绘画、玉雕、瓷器中比比皆是,反映出古代人们对祝寿、长寿的殷切期盼。这件白玉桃形摆件立意明确,两只相连的寿桃上,浮雕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另以些许枝叶作饰。寿桃雕琢写实饱满,蝙蝠刻画形象生动。桃子象征长寿,蝙蝠的“蝠”字谐音“福”,桃和蝙蝠组合,寓意“福寿双全”。


322
△白玉兽面鼎式炉
©明代
©H7.2cm
白玉质,局部有沁。玉炉呈三足鼎式,口沿有双撇耳,周身浅浮雕兽面纹,具有明显的仿古意蕴。内壁掏膛匀净,打磨细致。整器制式典雅,配有木质底座及炉盖。此玉炉三足形制较为特殊,呈“S”形,并非常规的直线形,仿古中又有变化。

323
△白玉兽面蕉叶纹花插
©清代
©H10cm

324
△白玉寿星摆件
白玉圆雕寿星,呈站立状,寿星额头饱满,面容喜庆,长须,宽袖长裳,右手持有手杖。整体刻画写实,特别是对五官的刻画,成功塑造出慈祥的寿星形象。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古代神话中的长寿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为福、禄、寿三星之一。明朝小说《西游记》写寿星“手捧灵芝,长头大耳短身躯”。

326
△白玉琴式墨床
白玉质,墨床为古琴式,形体扁长,以细阴线表现琴弦等局部纹理。配有木托。明清时期,墨床为文房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墨床样式多样,琴式墨床是为经典品种。本件白玉墨床即为古琴式,造型古朴雅致,既是承墨用具,又是赏玩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