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白茶才会压饼,好白茶舍不得压饼?

对喝茶感兴趣的人,对老白茶绝对不陌生。大多数人第一次见到的老白茶,是呈现饼状。不过,老白茶只是一个时间的界定,散茶和饼茶都可以存为老茶。在茶圈中,对于散茶与饼茶的选择,也都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的喜好不同,选择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但却听到一个说法“只有劣质白茶才会压饼,好茶才舍不得压饼”,那么,真的只有劣质白茶才压饼吗?
白茶是如何压饼的?
我们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白茶如何压饼。白茶压饼,是在散茶基础上,通过蒸软、包揉、压制定型以及烘干而成。吃面五分钟,擀面一小时。白茶压饼也是门技术活,并非人人都会,需要熟练的手法和经验。

第一个步骤,蒸软。要让干燥的散茶重新吸收水分,蒸的时间不能太短,太长也不行。蒸的时间过短,茶叶内部可能还没完全蒸透,后期包揉时,就容易被揉碎。若是蒸的时间太长,茶叶被蒸得太软太湿,水分太多,又会增加后期烘干的难度。

第二个步骤,包揉。将茶叶装入干净的布袋子里,再用手揉成饼状。这个过程,讲究力量、节奏以及时间。揉的力气太小,茶叶没有被充分揉透,茶饼太厚,影响烘干。若是揉的力气太大,用力过猛,叶片可能被揉的过于破碎,影响口感和后期转化。
第三个步骤,压制定型。压制时的时间、重力也要根据白茶的品类做出不同调整,才能压出一块松紧适中的白茶饼。
最后,烘干。白茶的干度达标,才经得起长期储存。

白茶压饼步骤多,且每一步都需精心对待。若真是劣质茶才压饼,又何必花费那么多的心思?随便做一做,以散茶形式卖出即可。由此也可看出,“只有劣质茶才压饼”的说法是不对的。
白茶压饼有什么好处?
方便运输

古时便有茶饼,称为“团茶”。虽与现代的压饼工艺不同,但饼茶的出现,彰显着古代人民的智慧。那时,茶叶从产地运往皇宫,需长达几个月的时间。交通不便,道路崎岖,不平稳,在如此漫长的运输过程中,茶叶难免磕磕碰碰。因此,将茶叶压成饼,便能极大的减少茶叶破碎的风险。到了现代,虽然运输工具升级,包装茶叶时,也会在纸箱内部塞一些填充物来减少运输过程中因晃动而导致茶叶破碎。但茶叶过于干燥,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碎叶。而经过压饼之后的白茶,茶叶变得规整,以白绵纸包裹,加之三层包装法的保护。即使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少许晃动和颠簸,也基本不会对白茶饼产生太大的影响。
节省储存空间

白茶经压饼之后,呈圆润小巧状,方便储存和收纳。一般情况下,白茶饼在350克左右。350克的茶饼和散茶,从占地面积上就能出现明显的区别。大小相同的瓦楞纸箱,若是储存饼茶,可以放60饼左右,大概是在42斤左右。而若是储存散茶,可能只有15斤左右。尤其是粗枝大叶的寿眉,差距更加明显。因此,若是家庭存茶空间有限的茶友,可以选择大量收藏白茶饼。而若家庭存茶空间有富余,可选择散茶和饼茶一起收藏。
白茶压饼后风味独特

老白茶中的枣香,颇受茶友喜爱。但有些茶友可能不知道,散茶很难出枣香,饼茶更易出枣香,尤其是叶片较大、茶梗粗壮的寿眉饼。这也是源于压饼工艺。在压饼过程中,茶叶细胞壁破裂,其中的细胞液与果胶物质溢出,附着在叶片上。后期经过陈化,物质出现转化,逐渐产生枣香。

但并非所有寿眉压饼后都有枣香,必须满足产区、工艺佳和储存得当三个条件。茶叶内含物质丰厚,养分更多,生出枣香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此外,压饼后的白茶汤感醇厚,也吸引了一众茶友。因此,散茶与饼茶除了外观上存在差异,口感香气上也是各有千秋。

总之,白茶的品质,并不是根据形态而定。不可否认,市面上白茶饼品质有优有劣,但散茶中同样也有好坏。挑选一款白茶时,首先要注重的是产区、工艺和储存。否则,因为对于压饼的误解,而错过一款好茶。是一种遗憾。

慢煮光阴丨静坐品茗
心是茶一盏,茶是一杯心
静者知其意,懂者会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