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和孙膑傻傻分不清楚?盘点历史上容易搞混的名人
相信各位同学都有在上学时被历史上各种人名搞得头昏脑胀的时候,我国古代几千年风流人物辈出,姓名相似的名人也多得数不胜数。但大部分生活的时代相差很大或者人物事迹完全不同,还不容易记混。但是偏偏有一部分名人不仅名字相似而且生平事迹也让人模糊不清,很容易记混,下面就和笔者一起看看这些容易搞混的名人,你有没有记错呢?
孙武
1.孙子、孙武和孙膑
孙子和孙膑一直是广大群众容易搞混的,因为他们都是军事家和政治家,都留有一部兵法。而且生活的时代都是春秋战国时代,这就难为各位同学很容易就记混。下面让我们看看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吧。
首先介绍一下时代背景,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中间隔了好几百年,而我们的孙武也称为孙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留下的《孙子兵法》更是被奉为兵家至宝。这本书在中国以及全世界军事史书、军事战略思想和哲学思想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且被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
而孙膑则生活在百年之后的战国时期,而且据考证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与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后因被庞涓嫉妒在魏国被害挖掉膝盖骨,后来逃入齐国,被齐威王得到重用,课本上著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写的就是孙膑。
因此我们就可以分清两人之间的关系:孙膑是孙武的后人,写《孙子兵法》的是孙武,写《孙膑兵法》的是孙膑。两者都是著名的的军事家,但是生活时期相隔有几百年。
唐朝画像
2. 瓦岗山李密与《陈情表》李密
相信看过隋唐英雄传的同学都知道里面的魏王李密,但是相信你们也记得教科书中要求朗读加背诵的《陈情表》一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作者也叫李密。这两个李密有何关系呢?我们同样也可以按照生活的时间进行区分。
首先,写《陈情表》的李密生活在晋朝晋武帝司马炎时期,他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从小机敏好学博览五经,对《春秋左氏传》很有研究,以文学见长。而且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时年祖母病弱,但依旧被晋武帝司马炎屡次催促上任。于是他言辞恳切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是为《陈情表》。
而瓦岗山李密则是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和晋朝李密生活的时期也间隔了几百年。他是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先是起兵反隋,后兵败被捕在押送途中逃脱,隐忍了三年后投靠瓦岗军。在瓦岗军中声势不断壮大屡败隋朝军队,并夺得瓦岗军领导权力,后被王世充击败于是西逃长安,投奔李渊被重用,但是李密并不安于现状,密谋反唐最终被杀。
韩信
3.韩信与韩王信
提到韩信大家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西汉开国功臣,带兵多多益善的军事家韩信。但是其实同时期还有一位诸侯王也叫韩信,为了区分他们,后世史学家们便将这个诸侯王称为韩王信。
首先我们说大家都很熟悉的韩信,他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著名的军事家。一生中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并且作为军事理论家留下《韩信兵法》三篇,为后世传颂。最后密谋反叛被吕后所杀,并诛了韩信三族。
韩王信本名也为韩信,同样也是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封异姓诸侯王。他是韩襄王姬仓庶孙,据说身高八尺五寸。刘邦进攻阳城时,韩信投降被任命为韩国将军。他便跟从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被封为韩王。后背叛汉朝投降匈奴,并率军攻打太原,最终被大将柴武斩杀。
相信各位同学看完以上的介绍,以后就能分清楚这些容易混淆的人物之间关系与区别,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容易弄混的人物,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解。比如秦良玉和左良玉,陈友谅和陈友定你都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吗?
本文由单纯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