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站在无限整体的位置不转移

【读者】我的理解是,身体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悟道之人只会体验游戏的发生,而不会设计游戏去玩。身体会有生死,要承担后果。如果不认同身体,这些就不会影响“我”。还没有离开意识和身体束缚的我们,可以努力,什么时候瓜熟蒂落,那是THAT的事情,不必强求。

【明亮】上面的说法基本没错,我还是要补充一下:

1)把身体看成和视野里一切物体那样都是幻相的,而不把身体特殊化,这样就很容易体会身体是无独立意志的。虽然身体的大脑会工作,但不要认为这是独立意志,大脑的运作还是无限整体的运作。

2)悟道了就没有了“我”定位,因而不太适合用个体的逻辑说“悟道的人”。其实连“悟道者”中的“者”字都太过分了。悟道就没有“者”或“人”,是整体THAT明白了自己的本质。有时我说“悟道者”纯粹是图交流方便,如果我不说“者”,我的文字逻辑将失去主语,读者会看不懂的。有时我会说“悟道的那位”来代替“者”,但还是落入了语言逻辑的限制。我也没有办法。我一般不说“悟道的人”。如果说习惯了,真以为自己这个“人”可以开悟了。

3)说“身体生死”这样的说法还是把“身体”幻觉坐实了,也就是隐性地把身体真的当成一个会生会死,可以承担责任的实性'东西’了。身体就像梦里的一切印象一样都是幻觉,“身体”这个印象在感觉视觉触觉上看似存在,其实不存在,仅仅是“经验呈现”而已。因此,“身体的生死”不真的可以认为是身体这个'东西’的生死,而是空性的纯粹经验变化,经验中的一切事物包括身体就像梦里面一个一个印象“呼哧呼哧”在意识中略过,没有任何实性。再举个例子,你从一间房间走到另一间房间,经验呈现形式变化了,我们能否说前一间房间死亡了?后一间房间出生了?这样的说法太荒谬。同样道理,身体的出现就像你进入了新的房间,是纯粹的经验呈现改变,并没有真的任何'东西’创造出来了。身体形象的消失也就好像你离开了前一间房间,是纯粹的经验呈现改变,并没有任何'东西’死亡了。开悟后的《超越生死》其实不那么神秘,就是简简单单地把一切出现和消失简化为经验内容的变化,而脱离'东西的生出,东西的死亡’这样的肤浅思维解释。开悟就是不再把一切看成是'东西’了,包括不把身体看成是身体这样一个'东西’了,'东西’概念变得没有意义。如果别人跟我谈普通的话题,他们跟我说“这个东西,那个东西”,我当然按照他们的逻辑来回复。但我自己最清楚了,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无限能量,哪里有什么'东西’?不但所谓的“别人”不是实性'东西’,他们说的'这个东西,那个东西’也都不是实性东西。“我的身体”也不是实性东西。我自己的无限能量在不断变形变戏法,看似呈现出亿万的'东西’,表面看好像“我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其实它们都不是任何'东西’,在无限的表面变化的背后,至始至终是无限的THAT一动不动。

4)说“身体承担后果”,这也是把“身体”看成是实际的独立物体。在上面第3)点里面我们指出了身体仅仅是经验呈现形式,不是任何'东西’。换句话说无限的整体能量不断变形,一会儿显现出这个样子,一会显现出那个样子,但至始至终整体能量保持不变。所谓的“身体”仅仅是无限的整体能量暂时显现出来的一种假象(经验形式),并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存在。所以,“身体”仅仅是一个幻觉或错觉,思想理智上没有发现身体仅仅是THAT的一个假面具,解释成具体的'东西’幻觉来。既然身体是一个假象,并不真的存在,是空性的,那么“承担后果”这个说法也就不成立。但人们为什么还是这样说呢?因为人们还是不自觉的站在幻相里面的个体分离的“我“来看情况,使用的还是个体分离的”我“的逻辑。

5)如果我们能够站在无限整体(THAT)的位置, “承担“这个逻辑还有意义吗?没有,因为根本没有任何个体分离,一切都是同一无二的我自己(THAT),没有任何其它存在。”承担“这个逻辑基础化解了。同样道理,如果我们站在无限整体(THAT)的位置,”结果“这个逻辑也就没有意义了。对于无限整体(THAT)来说,一切都是自己,一切都是《同步》(英文:SYNCHRONICITY),因而没有因果关系。记得以前在和某位网友讨论,他坚持在表象世界里面有”因果关系“,我虽然不否认如果你站在个体”人“的位置看,当然会看成”因果关系“这个幻觉来。在表象世界里面看上去有因果关系,不等于现实真的有因果关系。所以,坚持因果关系的实性就等于坚持个体分离的实性,这是同一个幻觉的两面,坚持其一就等于坚持其二。很多人对于佛教典故里面的”不落因果“和”不昧因果“的理解有隐性的误解。其实这个典故说的是明白因果的虚幻性的同时,按照表象世界的因果逻辑操作。按照表象因果逻辑操作是关键的《不当真》态度。保持不当真地按照表象逻辑操作,不等于肯定因果真的存在。”不昧因果“仅仅是说”不当真“因果而已。

总结:你不要担心自己什么时候“开悟“,这不是你这个“人”该担心的事情,我要让“人”死心,你这个“人”和“我”是永远无法开悟的,开悟的不是“人我”,开悟的是THAT能量自己。所以,我建议不要把自己隐性地看成是一个“人”,要当下立即地定位于无限整体(THAT)的位置不转移,那么一切都会变得简单容易了。要质疑一切“人我”习以为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就像佛经中说的,不给任何方便。否则就难以兜出'人’的逻辑漩涡。

【读者】佛法里也有一句话:“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我的理解是见解就算比虚空还高,但是行为的抉择比粉末还微细;也就是虽然知道了世界虚幻的本质,但是生活里还是要仔细遵循因果规律。这个和您说的按照因果的规律操作,但是不当真是差不多的意思吧?

这也是为何有的大师不直接翻译《证道歌》中的“了即业障本來空,未了还須偿宿债”。对于他所面对的受众,说“因果本空”会断了很多人的法身慧命。

【明亮】

大师不是不翻译这句话,而是翻译错了,完全翻译成相反的意思。他把“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翻译成:人生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前生的欠帐,欠帐就要还帐,还了业债就本来空,还未了的时候,就面对现实,还债去。

他把“了”字理解为“还了债”,就这一误解,坐实了“债务”这个幻觉。建议他的学生先去还债吧,还了债就达到“空”的境界了。永嘉大师的“了”不是还债的意思,而是“明了”的意思,就是一旦你明了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债,业障就是一个本来就空的概念。但如果你不明白,“未了”,就会当真的认为有债要还,好像欠了谁的债那样,就走上“还债”的道路,去努力了。

“悟”就是这个一个“啊”字,就是这一个“了”字,一点努力都不需要,一点修改都不必要,因为你自始至终都是THAT本身,立刻“了”了这个情况,看到就行了,啥努力都不真的需要。

所以,大师和“开悟”一点关系都没有。就算是一个文盲,啊的一下,就可以悟的彻底,和“学问”一点关系都没有。往往智商高的“人”更不容易明白简单的道理。高智商往往就表示思想理智的能力特别强。但“开悟”是超越思想理智的。

大师上面的翻译是完全彻底的误解。哪有“人”?哪有人的债?这样的翻译才真的让很多人误解一辈子了,努力一辈子都无法还那虚无缥缈的债。佛陀之所以在《心经》和《金刚经》中直接说最高的道理,就是要听众立刻明白不但没有“人”也没有一切“人”坚持的逻辑。《心经》把因果都否定了,《金刚经》把人和人生否定了,佛陀可没有害怕断了听众的慧命。写《证道歌》的永嘉大师都不回避地直接道出真相,语句一点都不含糊。永嘉大师也不怕读者丧失慧命。

(编者注:此文明亮先生写于2019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