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瘰螈见证黄岩生态环境美丽嬗变

2021-05-19 08:44:3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章鸣宇 施佳丽

 

 

近年来,黄岩区持续推进重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修复和保护,曾经一度消失的中国瘰螈又重回橘乡大地。近日,笔者跟随台州学院科研小队一起到上郑乡黄岩溪探寻这种已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山水精灵”。上郑乡黄岩溪是长潭水库和黄岩母亲河永宁江的源头。今年3月,台州学院科研小队首次在这里发现中国瘰螈的身影。“我当时和心湖书院学生在长潭水库周边的黄岩溪等地进行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无意间发现了3条中国瘰螈。”科研小队领队钟凯鸿说。兴奋之余,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中国瘰螈科研小组。中国瘰螈是蝾螈大家族中的一员,属于蝾螈科瘰螈属,活跃期常隐伏于水底石块间、枯枝烂叶下,冬眠期多潜伏在深水潭底。”钟凯鸿说,中国瘰螈最大的特点是十分“挑水”,它们只会在水质好的水中生活。上世纪90年代,由于水质被污染、栖息地被破坏、人为捕捉等原因,中国瘰螈的数量大幅下降,一度处于濒危状态,瘰螈和大熊猫一起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为保护好长潭水库源头和西部山区瘰螈栖息地,不让它受到破坏,我们乡里下大决心设置全域性禁渔、禁泳,禁止烧烤。”上郑乡副乡长叶剑羽介绍,当地还以“五水共治”为目标要求,以河长制为抓手,通过农村饮用水、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河道四乱整治等措施使水质得到有效保护。眼下,黄岩的绿水青山既成为生态绿肺,又成为珍稀濒危物种的家园。中华秋沙鸭、黑颈水鸟、白鹇鸟、桃花水母等,曾经“消失”在市民视野中的濒危野生动物又频繁现身,有的还“开枝散叶”,种群不断壮大。目前,黄岩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9%,同比上升9.1个百分点,为历年最好成绩,瘰螈栖息地的森林覆盖率达92%,成为区域环境的“生态试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