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兴起的地方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 ,
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 。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博物馆
(现称沈阳故宫博物院) 。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及沈阳的明清皇家宫殿”项目。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沈阳故宫在建筑艺术上承袭了中国古
代建筑的传统,以汉族传统建筑风格和布局为主,兼备了蒙、满等民族风格和布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沈阳故宫是中国现存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
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
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从东京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沈阳中卫城中心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
王亭。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门——安定门。 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
。从1631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并将原沿袭自沈阳中卫城
的十字形街道系统改为井字形街道系统,从而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1636年,皇太沈阳故宫极在此去汗称帝,改国号为清 ,对沈
阳宫殿各主要建筑分别正式命名: “定宫殿名,中宫为清宁宫、东宫为关雎宫、西宫为麟趾宫、次东宫为衍庆宫、次西宫为永福宫
、台东楼为翔凤楼、台西楼为飞龙阁、正殿为崇政殿、大门为大清门、东门为东翼门、西门为西翼门、大殿为笃恭殿”。 此后又在
大清门前东、西两侧分别建文德坊、武功坊两座牌坊,因坊心有“崇德二年孟春吉日立” ,可知建成于1637年。这也是清入关前唯
一有确切年代记载的宫殿建筑。
清朝入关后,沈阳故宫失去了作为皇宫沈阳故宫的地位,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六年
(1780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以及对
某些入关前宫殿的局部进行改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处是崇政殿,因皇帝东巡时在此举行典礼,但殿内屏风宝座等均系皇太极时遗留
,不便使用,所以乾隆皇帝命重新制作。乾隆九年,又命于殿前增设日晷、嘉量。文溯阁等西路宫殿建成后,直到终清沈之时这里的
建筑未再有明显变化。
大清王朝的基本演变
1636年,皇太极将国号由金改为大清,正式建立清朝。次年,降服李氏朝鲜。1643年皇太极病死,爱新觉罗·福临继位,是为顺治皇
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杀殉国。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之后,清军入关,击败大顺军
,进占北京。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是他全中国的君主。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永历逃入缅
甸,此时南明在中国境内已无立足点,实际上已标志着南明灭亡了。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一开始吴三桂军节节胜利,迅
速占领了中原半壁江山。但此后清军开始反扑。直至1681年,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之子吴世璠自杀,历时八年的叛乱被平定。
1683年,清朝收复台湾,前明势力完全被灭。此后几十年,清朝开始开疆拓土,向西部出兵。1765年,清朝先后平定了西北的准噶尔
汗国,青海的罗卜藏丹津,以及被准噶尔汗国占据的西藏地区。大清王朝的疆域空前辽阔。
1840年,清朝和英国爆发了鸦片战争,最后清朝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840年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51年,太平天
国起义爆发。1853年,太平军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1856年,清军围困天京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相继被破。
太平天国势力达到顶峰。1864年,太平天国被灭。此后几年间,国内的其他几股起义军势力也相继被灭,清朝疆域重归一统。此时清
朝疆域虽然依旧辽阔,但内部矛盾重重,积重难返。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溥仪
[ pǔ yí ]
溥仪(1906-1967) : 清朝末代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1908年登位,年号宣统。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宫。1917年张勋拥其复辟
,旋失败。1924年被废除皇帝称号,迁出皇宫。1932年在侵华日军扶持下,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改称“满洲帝国皇帝”。抗战胜利
后被苏联红军俘获。1950年移交中国。1959年被特赦释放。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我的前半生》。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
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位时间是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他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之君,年号天命。
2、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在位时间是1626年10月20日-1643年9月21日。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后金年号天聪,大
清年号崇德。
3、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位时间是1643年-1661年。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后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年号顺治。
4、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时间是1661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是顺治帝第三子
5、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在位时间是1722年12月27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
子,年号雍正。
6、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36年登基,在位60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
7、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96年登基,在位25年。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
嘉庆。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间1820年10月3日-1850年2月25日。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
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年号道光。
9、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在位时间1850年3月9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
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年号咸丰。
10、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在位时间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11、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时间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
号光绪。
12、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公元1909年登基,在位3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清朝历史进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皇太极由后金大汗进位为大清皇帝。至1911年十二月宣统退位,凡十
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
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
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
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爱新觉罗皇太极
爱新觉罗·福临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胤禛
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奕詝
爱新觉罗·载淳
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皇帝排行顺序: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
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努尔哈赤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大业,对后来满族共同体的形
成,对加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辽东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皇太极天聪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
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在
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顺治皇帝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继帝位,由叔父睿
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而至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
统一。
4、康熙皇帝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他平定了三藩叛乱,
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
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5、雍正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他对有碍
于皇权的反对势力大加挞伐,有效地改善了吏治,增加了国库收入,为乾隆朝社会的繁荣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6、乾隆皇帝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
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
7、嘉庆皇帝为中国清朝入关以来第五位皇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公元1796年37岁(虚岁)即位,前后共二十五年。嘉
庆二十五年八月清宣宗即位沿用。
8、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
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
(1782年)九月十六日。
9、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
氏。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
10、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
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11、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
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后天恶习·道貌岸然
咸丰帝四大不良癖好:
1,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置兵败于不顾,国难当头依然沉浸于美色,
不思进取。
2,贪丝竹。他把一个戏班挪到承德,上午唱叫“花唱”,下午要“清唱”。根本不管国事了。
3,贪美酒。咸丰贪杯,一饮即醉,且大耍酒疯。每怒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及醒而悔,然未几而醉,则故态复萌矣。
4,贪鸦片。即位不久,违背祖训吸上鸦片,在热河期间常常吸食鸦片来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病重,临死前立载淳为皇太子,并命八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两天后,31岁的咸丰皇帝在热河行
宫烟波致爽殿,一命呜呼。
咸丰皇帝死后依次排列下来皇帝是谁
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1、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
“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2、光绪皇帝,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
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在位三十四年。
3、宣统皇帝,宣统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年号,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自1909年启用至1912年2月
12号后废除,1917年6月底,在张勋拥戴下1917年7月1号第二次登基,通电全国改民国六年为宣统九年。
清朝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由于高产作物番薯的广泛种植,人
口得以增长,国家财富有所累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所谓的“康乾盛世”(康雍乾盛世)仅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
其中咸丰皇帝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帝王,咸丰皇帝还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
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咸丰皇帝生于北京的圆明园,咸丰皇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咸丰皇帝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
储君 。
咸丰皇帝死后,依次排列下来的皇帝是同治;同治之后的皇帝是光绪;光绪皇帝死后是他的侄子兼嗣子宣统皇帝溥仪继位。清朝总共
有十二个皇帝,清朝的皇帝列表分别是:努尔哈赤(年号天命)、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
、宣统(清末帝溥仪)。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1、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镇压了太平天
国起义,剿灭了西、东捻的作乱。并且先后平定陕西、甘肃的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史称“同治中兴”。同治十二年(1873年)
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1875年)一月十二日崩于皇宫养心殿,终年19岁。
2、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
称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两宫皇太后立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
(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
3、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
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
治结束。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
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
驱逐出紫禁城,皇帝尊号被正式废除,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伪
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