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黄金10年,4大发现至今还在研究
相关推荐
-
揭示物质和时空的基本性质
波茨坦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Tim Dietrich和国际科学团队将中子星碰撞的各种观测数据与核物理计算相结合,在限制典型中子星的大小和测量宇宙的膨胀率(由哈勃常数决定)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的结果现已发表 ...
-
类星体,宇宙中最亮的天体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发布科研成果,普及天文知识3小时前 类星体的发现得益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发展.在此之前,人们无法区分恒星和类星体.截止1959年,剑桥射电天文研究组已经发表了3个射电源 ...
-
科普|多信使天文学:帮科学家由表及里“看透”宇宙
太阳黑子照片 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太阳天文台官网 2020年12月4日,国外科学家公布了丹尼尔·井上太阳望远镜(DKIST)拍摄的第一张太阳黑子照片,太阳的细节正随着观测手段的进步一点点被揭开. 美丽的 ...
-
三十年前对于中国天文的思考,今日是否应验?
编者按 上篇文章,陈建生院士回忆了他开启科研生涯之时的科研历程,那段艰苦的科研岁月甚至是这个时代难以复刻的.但苦的日子总不能一直往复,中国天文学究竟应该怎么走出自己的道路,也是老一辈中国天文人苦苦思索 ...
-
激浪派艺术不是一个现代艺术运动,也不是一个艺术风格,而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欧美的松散的国际性艺术组织。<
激浪派这个组织中的艺术家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艺术创作活动也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相当多的表演艺术的做法,如乘火车故意不买票,保持一天的沉默,吃饭,把身上所有的毛发剃光等等.因此这个组织基本上被看成从事表 ...
-
难得一见20世纪60年代最火爆的美术字,字体饱满,霸气十足
难得一见20世纪60年代最火爆的美术字,字体饱满,霸气十足
-
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乡村音乐《雨的旋律》永远活在人们的回忆中
20世纪60年代的怀旧乡村音乐《雨的旋律》永远活在人们的回忆中
-
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彝族史研究——以方国瑜、马长寿和冯汉骥三位先生为例
20世纪60年代前后的彝族史研究--以方国瑜.马长寿和冯汉骥三位先生为例 辜永碧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识别.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是民族识别的宏观指导者,而学 ...
-
20世纪60年代,香港小成本电影非常卖座...
20世纪60年代,香港小成本电影非常卖座,随随便便拍一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蔡澜却对邵逸夫说:"我拍了39部电影都赚钱,拍一部不赚钱的行不行?"邵逸夫惊愕地看着他:"如果第 ...
-
20世纪60年代歌曲《珊瑚颂》,雅俗共赏局气非常
20世纪60年代歌曲《珊瑚颂》,雅俗共赏局气非常
-
《Rhyt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20世纪60年代经典之作
《Rhythm of the Rain》《雨的旋律》20世纪60年代经典之作
-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爵士乐
说到爵士乐,对中国爱好者属于一种既熟悉又神秘的音乐类型,我们既可以在老电影当中听到,又能在机场或者酒店感受到它的存在,还能在音乐厅里领略它的风采,但我们听到的爵士乐却常常风格各异,流派纷呈,似乎很难了 ...
-
胡希恕老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运用六...
胡希恕老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运用六经辨证曾治疗大量的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大弟子冯世纶教授总结胡老治疗肝硬化的特点是:第一,不是用一方统治一病,而是据症状特点辨方证,而施以相应的方药:第二,主用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