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三澨地
相关推荐
-
《禹贡》、《左传》地名大别、小别考
崔恒升 我国史籍最早记载"大别"的是<禹贡>和<左传>,记载"小别"的是<左传>.它们的成书年代大约都在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没 ...
-
从楚人初期活动看丹阳之所在(淅川文化探索之三十四)
编者按:本文选自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楚文化研究论集>第4期,作者/赵世纲, 我们说楚人初期活动,主要是指西周晚期至春秋前期,楚武王以前这一段.在这个阶段文献中记载楚人活动是比较多的, ...
-
楚方城
楚方城,是楚国在频临汉水的楚北边塞崇山峻岭上修筑的众多以方形城寨为主,具有城池防御功能的军事设施. 中国古代曾实行过分封制,方国众多,各自为政,以邻为壑,有筑长城的习惯.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为了防止 ...
-
周代古国——郧国,以“云”为图腾,湖北云梦、郧阳跟它有关
郧国,妘姓,与郐国.鄢国同宗,为陆终四子求言后裔之封国.有说法认为郧人出自郐国,以自己的姓为国名,姬周代替殷商后,这支郐人不愿屈服于周,便脱离郐国向南迁徙.那么郧国的地理位置在哪?唐代<元和郡县 ...
-
《水经注》卷十三㶟水注考略(修订稿之一)
备注:<水经注>探究系列拙文主要采用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为底本. 一.<水经注>里的桑干河(朔州篇) ...
-
《水经注》卷十三新考(上)
一.<水经.㶟水注>(朔州段)新考 摘要:<水经注>㶟水(桑干河)上游基本在今朔州境内.本文宏观层面依据文献记载着重从时间维度进行多重 ...
-
《水经注》卷十三 北魏郦道元
<水经注>卷十三 北魏郦道元 卷十三 译文 漯水出雁门阴馆县,东北过代郡桑乾县南,漯水出于累头山,一曰治水.泉发于山侧,沿波历涧,东北流出山,径阴馆县故城西.县,故楼烦乡也.汉景帝后三年 ...
-
《水经注》里的溱水之三(卷三十八溱水注略考)
C △过浈阳县,出洭浦关,与桂水合. 溱水南迳浈阳县西,旧汉县也,王莽之綦武矣.县东有浈石山,广圆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其阳有石室,渔叟所憩.昔欲于山北开达郡之路,辄有大蛇断道,不果.是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三)----《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 浙江又东北流至钱唐县,谷水入焉.水源西出太末县,县是越之西部姑蔑之地也.秦以为县.王莽之末治也.吴宝鼎中,分会稽立,隶东阳郡. 钱唐县,西汉的钱唐县应该在灵隐山下.最重要和最明确的证据来自刘真道( ...
-
《水经注》里的湘江(三)---《水经.湘水注》略考
C 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 应水,湘江支流.又名紫溪河.在湘桂边界.源出越城岭山脉海拔1882 ...
-
《水经注》里的沭河(三)----《水经.沭水注》略考
沭水又南迳东海厚丘县,王莽更之曰祝其亭也.分为二渎:一渎西南出,今无水,世谓之枯沭.一渎南迳建陵县故城东.汉景帝六年封卫绾为侯国,王莽更之曰付亭也. 厚丘县,西汉置,属东海郡.<中国历史地名大辞 ...
-
《水经注》里的姑臧城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 都野泽,王乃昂等认为古都野泽约在今青土湖一带.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甘肃省民勤县东北70km处,湖区属石羊河干三角洲 ...
-
《水经注》里的合离山
△合离山在酒泉会水县东北. 合黎山也. 合离山,<隋书·地理志>:张掖县有合黎山.<元和志>卷40张掖县:"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亦作合离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