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人员最缺的是什么?
作者:陈意畏 (潮健身创始人 练吧智库成员 )
有人讲过,“健身不是一门好生意。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并不喜欢做防患于未然的事,而喜欢做亡羊补牢的事。”
通俗的解释来说:
防患于未然→
人们在身体没有重大问题前,或者自己有点微胖时,并不觉得未来有什么问题,也不明白为何我要那么辛苦的流汗而不是躺着。
即使教练说了一堆好处,客户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也不一定真正意义上理解,或许在他心里,他还在琢磨“说了那么多,我还是想知道,我能不能快点瘦20斤?”
亡羊补牢→
去看看中国医院排队的情况你就明白了。因此,也从来不会有人问“医生啊,你们看个病开个药多少钱啊,哎哟有点贵嘛,便宜点吧。”
当然有人会钻这么一个牛角尖,“还是有一帮人对自己要求很高啊”。
这个观点很好,所以,在这里顺便论证了另外一个观点,“健身,尤其是私教,是小众产业”。同时健身做TO C开场馆的,基本属于重资产运营,所以不被资本青睐是正常的。
在这里顺便奉劝各位,开店容易,守店难,别以疯狂开店或者门店数量来证明自己成功与否,也别挤破头想各种故事去融资,或许在这一点上,就已经是缺失了“服务”的精神。
其实光说教练缺失“服务意识”是不公平的,因为任何的员工问题反映的都是公司在管理上的不足。
或许在平时的私教课程流程中,就从来都不具备关于“服务反馈”的部分,又或者说,以往的“服务反馈”,不够精准。当然,和教练在平时执教过程中,与客户的沟通问题,也直接影响了客户对于私教体验的感受。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公司在培训员工上的不足,如果只有技术培训,那就显得远远不够。
前面说,人性中“不喜欢防患于未然而喜欢亡羊补牢”是一点,再说一点的话,那就是,健身运动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是一个“培养身体承受痛苦习惯的过程”。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来减肥是为了完成任务,是有思想包袱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可以开始展开思考对于服务的认识了。在我做教练技能培训的经历中,教练们往往是这样指导客户的:
“你腰塌了!注意,注意腰别塌!”
“快快快,再来组,快,你看你休息那么久,怎么瘦,快!”
“这个动作很简单啊,你怎么做不好呢,你看我,你看,很容易,就这么做,知道嘛!”
初期就是相对强度较大、让客户身体产生酸痛较强的训练,还会告诉客户“正常的,练练就好了,主要就是现在太弱、以前练太少了。”
针对于以上我抛出的四个案例,或许,在客户心理,他们是这样想的:
哎哟,已经那么累了,怎么动作还是不到位啊,好难啊!
哎,好累啊,好累啊,太累了。
哎,我怎么这么弱,确实这个动作很简单,我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到。
原来运动要瘦身体反应这么强烈,要是我一天隔体一天去,这酸痛的我还受得了?不行不行,我得请个假。
在这里,我直抒胸臆的给出我的第一个观点:
初期对于私教客户,让他爱上你的课程,提高他对于这件事的自信,比你告诉他我很专业重要一万倍。
如果在你的指导话术中充满着严苛,或许你是一名很好的老师,但你并不是一名很好的服务者。
很多时候,纵观别的行业,客户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花钱买享受,花钱买好的服务。健身这件事客户本身已经需要承受一定的痛苦,如果在初期还没有认清坚持运动对于自己的意义,而服务他的人员又整天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那么你的客户就会觉得这件事“好难做,我不太想做。
无论工作室还是健身房,私教课程的核心=运动效果+感受。
如果运动效果代表教练的专业程度,感受就在于教练的服务。那么反问一下自己,在初期,效果还没有达成,又或者短期十几二十几节课程的时间里效果不那么明显,客户大部分也没有很好的控制饮食,你认为客户会续课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体验感,还是他本身的运动效果呢?
教练的职业素养
不管之前我的文章如何提过课程产品化,标准化、半标准化 的重要性,最终你还是以“人”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教练的素质是很多方面的,包括:仪容仪表,着装,发型,身上的气味,以及,说话的技巧。
其中,说话的技巧最为重要,它是一个人情商的体现。情商高的简单理解就是让和你相处的人觉得舒服,而这种舒服大多是在对话、沟通的过程中感觉出来的。
因此,好的服务,在各位工作室老板天天搞专业之余,有没有关注过:教练的头发是否定期修理?男教练的头发是不是打过发蜡?我也碰到过我的教练觉得我不喜欢、不习惯的时候。但是对不起,一个人的行为会影响一整个团队,工作就是工作,要求就是要求。
整理过的发型会给人一种仪式感与心理暗示在于:“这个教练很干练,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或许我并不能量化仪容仪表对于业绩增长的百分比,但是第一印象很多时候就决定了客户“买”,还是“不买”。在这之余,统一的着装也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身上、嘴里无异味,尤其是还抽烟的教练们,就更加需要注意这一点。
而更多时候,工作室或者健身房老板们,你们是否有花时间,让整个团队去培训学习一套优秀的话术,来提高教练与客户沟通的有效性,或者是说话的感觉让客户觉得舒服呢?在你的入职培训中,或者在你持续的例会学习中,有没有关于说话的锻炼?
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一个特别优秀的特质叫做“含蓄”。如果你今天走到大街上问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我美吗”或者“我帅吗”,我相信会说你丑的人一定是少数。
举这个例子的意义就在于,当你询问你的客户,“今天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你猜你的客户会如何回答。“挺好的”、“不错啊”、“还行”......
请问,你问这句话,是白问了,还是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
再说的明白一点,如果真的是挺好的,请问,为什么你的客户不想购买?
那如果说,你的话术变成:你觉得今天的课程,针对于你对动作的理解、我们场馆的环境、教练的仪表、预约时间的正确率,您给我们打个分,10分是满分,您觉得可以打几分呢?
将不可量化的事情用打分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许你能很快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当你的客户没有给你满分的时候,你就可以询问是哪方面他不够满意,那你猜你能不能改?当然可以,对吗。
在这里防止有人钻牛角尖,因为确实我们也遇到过,客户会说,“10分10分,都很好!”接下来,我们会更加诚恳的告诉他“感谢你对于我们的认可我们很高兴。不过呢,我们问这个问题就是想看看,你还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让你的课程体验感变得更加愉快。
因为你的建议就是最真实的,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把服务做得更好的!”通过这样的询问,客户会非常强烈的感受到他的教练对他服务的态度。态度是一切,甚至这样做课后反馈可以弥补他上课过程中体验感的不足,因为他感受到了我的教练对我的重视与关怀备至。
教练的服务精神
目前工作室或健身房的“同质化”很严重,而技术这个事对于绝大部分客户来说并不重要也不值得吹嘘,因为对于“小白”来说他们也感受不到。
长期跟着教练上私教的客户或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效果、教练的专业水平,但是在初期,或者我个人认为长期以往,客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觉得“舒服”。
这个舒服在于和教练相处、交流起来很愉悦,再加上训练的效果很好,才会保持长久的关系。
在我认识的客户中有一位美国海归,他就告诉我他得美国私教,特别会“投其所好”。我的客户很喜欢车,他的私教不懂车,就花了一些时间,向我的客户提问,问我客户对他喜欢的一些车的看法。各位,你们并不要看不起这样的举动。任何事情都有“二八原则”。我不相信教练和客户上课,或者前后之余,客户有耐性,百分百都在听教练讲“肌肉”、“解剖”、“训练”等等。当你的客户讲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而教练接不上话的时候,或许,这种尴尬,就是体验上不愉悦的开始......
海底捞的火锅菜品并没有太大的特色,我相信现在市场上那么多火锅品牌,你们真的要说出他的菜品有什么特色的地方,会很难。这就是我说的,“基本的技术和产品质量已经不能成为你的竞争力”。
你们也不是做康复,也不是做普拉提,更不是什么专业体能机构。你们大部分的客户要的是减肥,塑形,是基本的健身需求,杀鸡焉用宰牛刀?
你标榜自己有多少张证书不重要,或许场馆里多一点香气,课程上起来更开心一点,有更多游戏的互动在课程里,都会提高们的成交。
最后,对于服务意识,我还有最后一个小小的建议。
我们这一行,据我了解目前还没有真正把“售后部门”做的很好的。大部分时间,“教练就是售后人员”。但客户与教练的直接关系摆在那里,或许很多时候客户的小意见不愿意对教练直接表达,害怕教练在之后上课的过程有不愉悦影响自己锻炼。
各位工作室的老板们,一家200平左右的工作室容纳200个客户不足为奇。如果你每天花时间打5个电话,一个五分钟,每天25分钟,一个月你也能和150个客户交流过。你可以重点回访出勤率低,或者急速下降的那些客户。因为他们一定是有问题才来的少的,但是你的教练并没有那么好的意识或者能力去维护。
这件事,做的成本很小,收益却很大。如果你的店很多,你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聘请专员来做这件事,并且可以成为考量教练的一个标准。
这,才叫服务。
那么,你觉得健身从业人员最缺的是什么呢?
九月份,练吧线下圆桌将再次来到你身边,我们针对目前市场上非常稀缺的中层管理,做一次讨论。
因此,我们不仅面向经营者,我们更希望帮助到店长们能力有更大的提升,推动整个行业,因为你们才是最直接在一线服务客户的人。
我们准备了一些议题,但是在此之前,我们希望给大家更多的机会,集思广益,探讨,目前你们在工作中,觉得最需要提升的管理能力、技能短板是什么?是数据化的管理方式?是流程化的工作体系?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