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有顺:写作和自我的关系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

如何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篇文章的优缺,大家见地各异,主张不一。鉴于此,中国作家网特推出“名家谈写作”系列文章,让古今中外的名家与您“面对面”倾授他们的写作经验,或许某一句话便能让茫茫书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敬请期待。

——编者

谢有顺

今天说“自我”。

写作和自我的关系,这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归结点。

为何多数作家都有一个写作青春文学的阶段,就在于那是一个辨识自我的时期。因此,我们没必要对现在的年轻作家只把目光聚焦于自我里的那点私事而担忧,他们需要经历这个过程。

无论叛逆,还是放浪,都是过程,只要自我在发展、在深化,他的写作就会随之变化。

事实上,任何人的青春里,都有一种可以被宽恕的狂放;他们的叛逆,破坏,颠覆,也理应被理解。

菲茨杰拉德说:每个人的青春都是一场梦,一种化学的发疯形式。而梦和疯狂,正是文学创造力的两个核心要素——在文学世界里越界,其实并不可怕;相反,这样的越界,还可能为他一生的文学写作积累激情和素材。

照着格林的论证,作家的前二十年的体验覆盖了他的全部经验,其余的岁月,只不过是在观察而已:“作家在童年和青少年时观察世界,一辈子只有一次。而他整个写作生涯,就是努力用大家共有的庞大公共世界,来解说他的私人世界。”

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作家的一生其实都在回味、咀嚼青春所留下的记忆,而青春文学呢,则是对作家自己和他这一代人的浓缩性书写。

但写作中的自我总是在扩展的,最终技巧问题就退之其次了,个人私事也未必是写作的惟一主题了,写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让人遇见作家的胸襟和见识。

二 

作家的胸襟气度有多大,就决定他最后能走多远。古人说“文如其人”,自有其道理。你个人的旨趣、精神的境界会影响你写作的整体质量。

写作到一定地步,比的不是技巧,而是你的智慧和精神。

这就好比画画,同样是临摹山水,为什么不同的人临摹出来的会完全不同?不是山水不同,是胸襟不同,心灵不同,所以笔墨就不同。

中国人的写作,自古以来就讲究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摆进作品里,如果通过一部作品看不到背后的那个人,这样的文字总不是好的。

钱穆说,学文学也是学做人,修养、胸襟都藏在作者的笔墨里去了。读《论语》,可见孔子为人的真面目。太史公说:“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郁达夫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他这话是在给《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写导言时说的,意思是,以前的人,要么为君而存在,要么为道而存在,直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我而存在了。

可见,文学里是有一个自我的,这个自我需要作家去发现。只有这个“自我”、这个“个人”被发现了,写作才能说自己的话,才能谈自己的人生感受。

 三 

关于这一点,我喜欢举《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写的例子。香菱姑娘想学作诗,向林黛玉请教时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林黛玉听了,就告诫她:“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后来,林黛玉向香菱推荐了《王摩诘全集》,以及李白、杜甫的诗,让她先以这三个人的诗“作底子”。

林黛玉的诗写得好,对诗词她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是一个心气高、才气足的奇女子。可以前读《红楼梦》,到这里,总是有点不明白,何以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是不可学的,初看起来,对仗很是工整啊,但林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至于为何不可学,她在书中没有作进一步解释。

这个疑问,直到最近读了钱穆的《谈诗》一文,才算有了答案。

钱穆是这样解释的: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钱穆是文史大家,寥寥几句,就令人豁然开朗。陆放翁这句诗的问题,就出在“背后没有人”。修辞是精到的,可假若一种文字里,看不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旨趣,这样的文字,如何感染人?王维的诗写物,很少直接写人,但物中有人,否则就写不出那个有情、清寂的世界;物我两忘,这也是一种自我抒怀的方式。

四 

或可再举个例子。

《红楼梦》开篇就说: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这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缘起,也是作者内心的秘密。不理解这段话,就无法真正明白《红楼梦》。在这里,曹雪芹承认自己有“罪”,所以他每念及“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就“愧”,就“悔”——罪,愧,悔,这三个字,就是“我之襟怀笔墨”,代表曹雪芹这个人,这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堪称是一个大境界了。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多关心社会、现实、国家、人伦,也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桃花扇》的传统,很少有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也很少有自我省悟的忏悔精神,所以,王国维说,《红楼梦》深化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精神传统,即关注更高远的人世,更永恒的感情和精神。

贾宝玉这个人物的塑造,显然有作者的影子,他坦言“我之罪固不免”,这种知罪、渴望赎罪的精神,中国小说中之前几乎是没有的。

《红楼梦》所达到的深度,跟这种知罪意识,以及由此而有的自愧、自悔,有根本的关系。

贾宝玉即便外面锦衣玉食,他也放不下心中对黛玉、对“闺阁中”那些女子的愧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剧。《红楼梦》的背后站着一个人,这个人深情,执着,充满爱,同时这个人又充满愧疚和忏悔,他觉得自己有罪,自己对情感的悲剧负有责任,他活在其中,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多么深切的自我悲伤。

由此可见,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作者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

 五 

鲁迅的精神能以影响这么多人,与其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还不如说他教会了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

和别的同时代作家不同的是,鲁迅是有自省精神的,他在批判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批判自己。他在说中国的黑暗的时候,承认自己心里也有黑暗的东西,所以他多次说,自己后面有一个鬼跟着;他觉察到,在自己的灵魂里,也有一条长长的阴影。

鲁迅的深刻,首先是一种自省的深刻。他对黑暗有敏感,对自己为奴的境遇有清醒的认识,他因为绝望而愤激,并且,他的一生,都是带着这种黑暗和绝望生活的——黑暗和绝望对他从来不是一种观念,它就存在于他的生命之中。

文学的后面要有人,要有广大的心,要有精神的挣扎和超越,这是文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的价值向度。

这一点,诗歌比小说还要显著,比如,读李后主的词,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宽广、慈悲、伤痛的人,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处境,可他承受下来了,并且在词里,一点都没有表示出怨恨,这是何等的胸襟!王国维称赞李后主的词“不失其赤子之心”,并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说他像基督一样“担荷人类罪恶”;叶嘉莹也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语直指宇宙之心。

可很多的作家,在文字、叙事、谋篇布局上,都流畅得不得了,可他就是写不出好作品,究其原因,还是自我太小,太窄,境界上不去,视野打不开。

李后主、曹雪芹他们是在用命写作的,鲁迅也是把自己写死了,这种生命投入,代价是很大的。今天很多作家把写作完全变成了牟利、谋生、得名的工具,笔虽然还在写,心里对写作却是轻贱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写出好作品?

一种写作的质量如何,它终归是作家自我的真实呈现。

(0)

相关推荐

  • ​《红楼梦》为什么被称为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学家权威解读来了

    曹雪芹 贾宝玉 林黛玉 ‌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四大名著之一.大家之所以一致推崇<红楼梦>,认为它是一部文学性高.伟大的小说,认为曹雪芹无论是从诗.词.赋,还是从小说的架 ...

  • 《红楼梦》并非写给大众?曹雪芹只为切磋文学,没想写传世经典?

    《红楼梦》并非写给大众?曹雪芹只为切磋文学,没想写传世经典?

  • 我愿意写的作品

    写作是很个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 这种偏好主要来自于自己写作的目的,大部分作家写作还是想通过写作出名,甚至把写作当成一种职业或者谋生的手段,在中国也确实有不少人靠写作谋生.如各级协会的专职作家 ...

  • 粥左罗《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前四章

    今天看了粥左罗的<学会写作:自我进阶的高效方法>的前四章: 一.写作认知:重新理解写作 二.用户思维:写作是手段不是目的 三.选题能力:写作的先胜而后求战 四.标题能力:关键节点的杠杆效应 ...

  • 写作,自我,在意

    写作 最初,我想使人相互理解和包容,相处得更好:后来我发现改变别人首先得改变自己,那时写作已经成了我不愿放弃的重要工作. 现在想来,我是为了爱而写作,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着爱的渴望,写作是一种实现爱 ...

  • 觉醒者(一百四十三)——写作与做人做事的关系

    不管做什么,信心很重要.总有人不理解你,反对你,但是你自己要相信自己. 被人批评很正常.能够被别人的批评动摇,根本原因还是不自信.如果你真正自信,别人的批评根本不会影响你. 因为缺乏自信而不敢写,或者 ...

  • 2020年度复盘1:用写作探索自我

    今年的年度复盘,还是从几个角度去写,写作是我首选的角度. 过去几年,我用写作,搭建了自我成长的系统.所有的成长点,都在写作中汇聚. 在今年的写作中,我又有哪些启发.哪些收获呢. 1.2020年,仍然是 ...

  • 结果导向思维:写作是自我成长的最高速方法

    这是单华伟的第二百二十六篇原创文章 | 写作本身就是意义   写作,是自我成长的最高效方法,经常记录随笔,不管是读书心得,还是偶然的灵感,或者是从网上看来的观点和素材,都可以记录在一个笔记本当中,偶尔 ...

  • 有关写作的自我调整

    最近一周,我在写作方面有些拖延:白天搭好框架的,回来后都好说:如果白天没构思好,等到晚上直接写,大多会向后拖. 我发现,拖延主要是因为没灵感.拖着疲惫的身体进门,做完晚饭,吃完.收拾完,一看时间,已快 ...

  • 自我剖析写作心里障碍实话实说,我对写作是...

    自我剖析写作心里障碍 实话实说,我对写作是有些惧怕的. 究其原因,是在高中时,尤其是在高三备考语文科目时落下的病根. 高三前期可能还好,每周写一篇作文就可以了,到了中后期基本上两三天就会做一套语文模拟 ...

  • 心里难过的时候,用写作治愈自我

    以前在QQ空间给学生写段子,写分享,后来离开学生管理工作岗位,便慢慢停掉,开始在得到App写一点工作思考和读书笔记,没想到从2017年开始,已经写了2000+笔记,18多万字了. 得到是一个有意思的平 ...

  • 初中作文思维,抓住虚实的关系,守住写作构思的六条原则

    初中作文思维,抓住虚实的关系,守住写作构思的六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