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可能用辩论,击败一个无知的人


20世纪初的美国财政部长威廉·麦克阿杜在一次公开的答记者问时,遇到了一位无限纠缠的无理记者。
于是他凭借着他多年的从政经验,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人永远不可能用辩论击败无知的人,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展开无谓的争辩了。”
就像雨果说的:
“饥饿可以让人的肉体死亡,无知则会让人的灵魂死亡,因为无知是灵魂的饥饿。”
想来也是,确实没有必要去和一个饿的垂死之人进行任何的争辩。

大约几天前,我跟一个朋友开车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
正当我们准备从公路上驶进辅路准备转进停车场的时候,突然间发现一辆自行车迎面驶来。
骑车的是一位看上去大约五、六十岁衣衫褴褛的老大爷,于是我下意识地按了几下喇叭并踩了刹车。
几秒种后,大爷连同他的自行车一并停在了我们的车头前方。
这位大爷停下骑行的车,伸出一只胳膊在空中比划着,嘴里破口大骂道:
“按什么喇叭,没看见人啊!”
这时候坐在副驾驶的朋友一下就急了,一边要下车理论一边嘴里说道:
“明明是机动车道不该他走的,而且是他逆行。”
与此同时,那位老大爷仍然叫骂着,那一刻老大爷的气势,彷佛能征服全宇宙。
我按住了朋友去开车门的手:
“算了,别跟他浪费时间,况且你跟他论,也论不出一二三,威廉·麦克阿杜不是说过么,你永远无法用辩论......”
我们默不作声,大爷叫骂了几句之后,就从车子侧面骑了过去,我仍然能听到他嘴里不停地叫骂着:
“现在的年轻人都缺家教,瞎按什么喇叭,起码的尊敬都不懂。”
且不说规则与道德的角度上分析,违反交通规则的是大爷,却要求从道德角度上敬老。
也不说心理角度上的分析,“开车的骂走路和骑车的、骑车的骂走路和开车的、走路的骂开车和骑车的”自利归因心理。
因为确实不值一提,遇见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人,哪怕牵扯自己一丁点精力,都会觉得丝毫没有必要。
这就好像是被一条疯狗盯上,难道要去与疯狗战斗吗?


正如2017年发生在演员刘洁身上的事情,她与男友去医院看外婆路上跟一名醉汉发生了一些争执,进而争辩理论。
结果醉汉二话不说,抽出刀子冲着女孩连捅两刀,一刀心脏、一刀脾脏,因抢救无效死亡。
醉汉又追着刘洁未婚夫一路砍杀,导致其未婚夫在逃命中腿部被砍三刀。
因为一场无谓的争执而变得家破人亡,不禁令人唏嘘万分。
这让我想起前任美国总统林肯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
“与其跟狗争辩,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
否则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疤。”
所以更多时候,遇到这样的状况反而可以保持沉默,这并不是意味着懦弱和妥协,而是一种无声的智慧。
只要心里明白一点:这样的状况并不是常态,那么也就无伤大雅了。
也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等于纵容这种负面行为吗,不就是等于任其为所欲为吗。
其实不全是,毕竟古语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


我朋友回答:“对,看球的。”
管理员:
“看球出来11点多了,那会我们都下班了,你给100块钱吧。”
我朋友当时就急了:
“一小时10块钱,你跟我要100么,你这不是乱收费么。”
管理员:“都这价,要不你去那边再看看。”
我能明显看出来,我朋友还是想去跟他说道说道,就急忙劝说道:
“给他吧,反正也不是天天停,不就这么一次么。”
说完掏出了100块钱递了上去。
这时候,我看见停在我们前面的车上走下来一对儿男女,穿着“国安绿”的衣服,应该也是看球的。
停车的过去跟他们要钱:“看球的吧,你给100块钱吧。”
那男的说道:
“我们看球,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一分不会少给你的,一小时10块。”
停车的还是继续说道:“球赛结束了我们都下班了,去哪跟你要钱啊。”
那个小伙子说道:
“现在7点,结束11点,四个小时我给你50可以吧。 没你这么收钱的,怎么着,你要跟我要100,那我可就报警了。”
管理员拿下了钱,挥了挥手示意让他们走。
不得不说,我给小伙的执着点赞。我看到那一对儿男女有说有笑地往球场走去,手里挥舞着小绿旗子。
当我们看完球出来,往停车的地方走的时候,远远的就听见一个男子在破口大骂:“以后,别让我逮着你。”
原来他的车胎被扎了,左前轮和右后轮两个轱辘全都瘪了,一看就是人为扎坏的。
这时候我朋友跟我对视了一眼,默默地上了车。
其实,很多时候你也不必一味地认定一个死理之后就一股脑的执着。
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执着是不懂变通,执着是一根儿筋,执着是太“嫩”了,尽管“执着”固然令人敬佩。
后来听其他管理员说,有一次他偷摸扎别人车胎的时候,恰好被人用行者记录仪记录了下来,然后几个人把他打进了医院。
从那之后,他再也没在这里收过停车费。
是的,任何一种“为所欲为”的行为,除了与他争辩之外,一定都有一个属于他的方式和结果等待着他。


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人们普遍都希望通过自己的观点去碾压对方、去纠正对方。
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他人,这是人们之所以会有争辩行为的潜在心理需求。
可是,不同层次的人,对于事物的认知是不同的,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同的。
塑造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有些时候甚至是相悖的观点,从这角度上看,与认知不同的人辩论,确实是既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的事情。
对于一个不讲交通规则却讲尊老爱幼的老大爷而言,你没办法跟他讲交通规则,那样无异于等于浪费口舌。
相信我,与辩论和争吵相比,只有让他切身体会违反交通规则的坏处,才是对他最好的教育。
有书君说
人生,很多事是急不来的
放慢脚步,用事实说话
点击文末视频
愿你的余生都能摆脱无知
记得关注点赞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