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杂谈(五一)

01

当一个人无法确认“我”是谁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他人来确认自己是“谁”;

因为这个“谁”是按他人标准塑造的模型,结果就自然地迷失了自己,这种自我的迷失导致内在的无力和孤立。

02

好好学习,自我成长,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过好自己的生活。

首先不让自己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进而有才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

03

因为被教育得太多导致已经忘记了自己。

把头脑中充塞的观点都追根溯源看看它们的来源,除此之外还剩下多少是属于自己的;

以为是自己的,以为在服从自己;结果连反抗的都不是自己想反抗的,而是在服从着他人要自己服从的,反抗着他人要自己反抗的;

当丧失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之后,就这样成为了躯壳。

04

只会听错,不会说错——论倾听

如何听,听到了什么取决于内在清净的程度。

05

没有自我成长的父母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孩子成长的天花板,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用力点放错了位置;这是是水库和水渠的关系。

只有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才慢慢具备辩识力不被市场和理论忽悠带偏,才能发展出适合一套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应该从父母做起,家庭是最具备条件的。

06

关系是一个共同建设经营的过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忽略对方的努力付出或者只希望坐享其成都无法收获一段满意的关系。

学习和工作方面如果要提升都需要不断投入,关系也是如此,一旦建立就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也需要不断投入,维护,学习,提升,成长,才能有所收获。

阅读延伸

湘霞|陪伴孩子从阅读走向写作

陈湘霞|隔代抚养之:外婆——心理上的妈妈

湘霞|咨询中共情的”去技术化“

湘霞文章合集

作者介绍:湘霞,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阿苏心理工作室合作伙伴(2014~今),心理咨询督导,精神分析倾向心理咨询师。中国石油大学兼职咨询师(2016~2017),中央财经大学咨询助理(2016),中南大学兼职咨询师(2017~2019),长沙理工大学团体督导带领者及兼职咨询师(2017~2019)。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成为一名妈妈后将心理学,教育学深度融合到家庭,婚姻,育儿及生活之中,不断体验证实,知之行之不懈不怠。

(0)

相关推荐

  • 孩子对待你的方式,是你教会的……

    孩子对待你的方式  是你教会的 □沈小平 国人重视教育的程度从"学区房"这个派生出来的名词中可见一斑.有学者研究认为,我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能实现经济高速发展奇迹,成为世 ...

  • 湘霞|杂谈(六三)

    · 图1 ·   成材是以成人为基础的 01 "付出了就有回报"和"付出了就马上有回报"是有区别的, 很多时候因为"付出没有回报"的心灰意冷 ...

  • 湘霞|杂谈

    JOURNEY 杂谈 Life is like a journey 关系中当然是有利益考量的,但获利却是建立在一些非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譬如:信任,品质,付出,真诚......等等. 一个唯利是图,急功 ...

  • 湘霞|杂谈(六二)

    2021/3/5 01 艺术在达到"忘我"之境才能上升为艺术,还执著于"我"便只能为"技"与"术",而无法进入" ...

  • 湘霞|杂谈(六一)

    湘霞|杂谈(六一)

  • 湘霞|杂谈(六零)

    湘霞|杂谈(六零)

  • 湘霞|杂谈(五九)

    杂谈.59 01 对于自己过去的历史:沉溺与追溯,自我探索有着本质的区别. 沉溺是享受迷醉其中并不想出来,停滞固着: 追溯和自我探索是自己理解自己,看见自己,抱持自己进而成长自己的过程. " ...

  • 湘霞|杂谈(五八)

    内耗不仅存在于意识,也存在于潜意识 01 对于有些人来说,自己的存在感是通过痛苦来体验的:生病,意外,贫穷,吸毒,酗酒,危险,绝望--选择将自己不断置于这类境地重复体验它们带来的高强度的刺激带来的快感 ...

  • 湘霞|杂谈(五七)

    湘霞|杂谈(五七)

  • 湘霞|杂谈(五六)

    湘霞|杂谈(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