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霞|成人不容易,容易不成人——人性·本分·良知·因果
从人性去理解人,不容易

面具戴一天容易,天天都戴同一个面具,难
以前自己习惯用生活中的身份关系去看待要求他人:你是妈妈,你是爸爸,你是孩子,你是老公,你是老婆,你是朋友,你是下属,你是领导,你是老师,你是医生.......所以就应该怎么样怎么做
觉得妈妈一定要无私奉献要伟大,爸爸强悍有力保护家庭,老公事业有成日进斗金帅过明星还能坐怀不乱,老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带得了孩子照顾得了家庭伺候得了一家老小还自带印钞机功能,孩子就得听话孝顺学习好不让操心,朋友就该两肋插刀,老师就该为人师表,医生就该是白衣天使,领导就该公平公正..........
这样的角色做一天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做一辈子,偶像剧一般也就二十几集就剧终,几十年如一日,演戏就就算能坚持看戏的也会审美疲劳要呕吐,放在早些年那些高大全的人物最后都成了英烈命不长矣。
是人就会自私,贪婪,妒忌,挑唆,虚荣,骄傲, 好色,冷漠,无耻,怯懦,好胜.........各种特质
有光明的就有黑暗的,有高大的就有卑劣的
用身份和关系去要求对方,而忽略了人性的一面,容易让自己失望受伤,或者怨天怨地遇人不淑
现在我会接受先将关系中的对方看作一个人,接受TA“人”的一面,这样就不太会走好坏两个极端。
人性是复杂的,矛盾的,黑白共存的

所有的黑暗面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来保存个体生存的保证
面具这东西,有时候非要逼着别人戴,人家不愿意,自己还要指责人家不配合,自己无理取闹,还要拿着对方的身份与和自己的关系来站在道德高地控诉要挟他人,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他人好不快意。
相比之下,有人被逼着戴面具,还有人抢着自己搭神台自己坐,将自己塑造成道德典范或权高位重令人膜拜,结果是上神坛容易下神坛难,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样的远观尚不见得短时间内会穿帮,甚至还可能做得风生水起,但在亲密关系中也这样必是作死无疑, 要么牺牲自己要么拉上最亲密的人做陪葬的替他人垫背。
人性是复杂的,矛盾的,黑白共存的
所有的黑暗面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演化出来保存个体生存的保证
谁人没有犯过错,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却没有评判他人的资格
很多事情,已经无关是非对错
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面能对自己的良知,只有自己才能称量自己。
除了人性的黑白还有本分,本分就是对于一个人与身份角色相对应该做的,作为丈夫要守护好妻儿,作为妻子要照顾好家庭,做会计就不能做假账,当警察就要秉公执法......
接受因果,用良知来平衡人性与本分

所有的选择决定行为都有因果,懂得负责,才会敬畏
只讲人性不讲本分,最后将打着人性的旗号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而完全地讲本分,就会用身份面具去禁锢人,忽略人性中的多面性,复杂性和矛盾性,将人变成机器,人不再是“人”,而成为单一的一个符号,象征化,扁平化,极端化,这样被社会和自我要求的个体在长期单一的面具下生活是极其压抑和痛苦的,势必将透支自己的生命力,或者用其它方面的东西作为补偿。
平衡人性和本分的是良知,不能为所欲为,成为欲望的奴隶,但是也不能成为单一化面具的奴隶,既要活成个“人”样,又要做到自己该做的本分,那么就需要良知。
一切的行为都有因果
看到因果
尊重接纳自己人性的存在
行使自己的本分,忠于良知
有力量作出决定,承担因果
“人”成矣。
对于自我成长来说:随心所欲而不逾距。
对于作为咨询师的我来说,在“人性”的基础上接纳理解来访者,和来访者工共同工作探讨,认识到面具僵化带来的内在冲突,从而实现人格整合,回归并成为一个“人”,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有力量做出选择决定,为自己负责,承担因果,这是一个工作的过程。
而良知,每个人都有,它一直都在,并不需要任何他人去提醒它的存在,作为平等的个体,也没有人有资格以它的名义去审问质疑另一个人,一旦如此,就很容易成为道德绑架与超我的替身。
能叩问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注:朱子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语类·卷十三》
“古人为学,只是升髙自下,歩歩踏实,渐次解剥,人欲自去,天理自明。”(《晦菴集》卷第五十五)
王阳明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