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0)

相关推荐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君药篇(6)

    十六附子 附子,辛温之性,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经.入水府而暖水泻湿,走中宫而除寒温脾,补续将断之阳根.手足厥冷之途,脏腑阴滞之痛,踝膝挛拘,经脉寒瘀,浊阴逆上,回哕噫,提清阳,止于胀满. {附子汤}  ...

  • 经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太阳症、中湿)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原文]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茯苓 白朮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小便利则愈.本云:桂枝汤,今去桂加茯苓白朮.[又按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说] 霍乱是伤寒的一个类证,在<黄帝内经>里就已经有所记载.不过,中西医学所说的霍乱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中医学所说的霍乱包括的证候内容多一些,现代医学所说的霍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厥阴病一般是继发的,直中的比较少,大多从少阴病传入,或者用凉药误治传入.古人说"两阴交尽,名曰厥阴".两阴就是太阴和少阴,两阴交尽,到了极点了,最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概说] 少阴篇在三阴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外有太阴病下利等症状,内可合有厥阴病手足厥冷等症状,少阴一经之病就可以代表三阴经.所以说:"学伤寒,太阳病篇应学好: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概说] 少阳病指足少阳胆和手少阳三焦这两经的病而言.少阳叫小阳,抗邪的力量不如阳明和太阳,所以少阳病再不好,就由阳入阴,就发太阴病了.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的病位叫半表半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概说] 太阳病的下篇,承上篇.中篇而来,和中篇是有联系的.中篇是讲到了太阳的腑证,太阳病传给少阳经的证候,到下篇太阳之邪还往哪传?表证的问题解决了,腑证的问题也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概说] 现在我们讲太阳病上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在讲这一篇前,先把太阳病总的内容介绍一下,使大家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太阳病就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正气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各论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概说] 阳明病的概说包括阳明的生理.病理.病因.症状以及它的表里的关系. 阳明是生理上的,指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这叫病位:病理就是病所,病的处所,在胃和大肠.阳明叫两阳合明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各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概说] 本篇继上篇太阳表病类型之一的太阳中风证治之后,主要论述了太阳表病的另一大类型--太阳伤寒证治及一些有关方证.并进而论述了太阳腑证的两大类型--太阳蓄水与太阳蓄血的 ...

  • 刘渡舟伤寒论讲稿各论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

    各论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 [概说] 阴阳易和房劳复不是一个病.什么叫做阴阳易?易就是交易的意思.某一些伤寒.热病基本上都好了,气血还没恢复,正气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男女双方发生性交,而男性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