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海回忆横渡长江的时候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l”行动的时刻就在今天,我团全体指战员,都在紧张兴奋地进行着最后的战斗准备。
        我们宣传股的同志,天麻麻亮就起床忙起来了。油印员老齐和运输员小王把平时一担挑的油印机、钢板、腊纸和油墨精简了一番,捆得紧紧的,准备由老齐一个人来背。这时他们俩发生了争执——小王认为:渡江涉水,追击敌人,要轻便,该少带些腊纸和油墨,老齐的意见是:统统带上,目前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小王不服气地顺手提起捆好的一包东西来,对老齐说:“你试试,有多重,凭你那点力气,一日百里,你吃得消哇l”老齐扑哧一下笑了,接着说:“好同志,不用试,我已试过了,可是你知道过江后需要多少油墨和腊纸呢?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战役,胜利消息,英雄事迹多着哪,要是需要的时候,后面跟不上来,那叫人多着急啊,为啥去吃那后悔药!?”齐的话真有说服力,小王不再坚持意见了。停了一会他对老齐说:“这样会辛苦你了!”“投什么l比起全副武装与敌作战的同志们,轻得多了。”老齐又笑了,这次没笑出声来。
        其他股的同志也在忙,因为前些日子大家都忙着下连,机关渡江准备工作都挤到这一天来了。我和大家一样,尽管昨夜没睡好,却半点倦意也没有。
        出发前的一顿晚饭是大家都喜欢吃的水饺,同志们吃着,又说又笑。有的说。“古代英雄出师饮酒三杯,我们渡江吃饺子一顿。一有的说:“打蒋匪如同吃饺子,一口一个,不愁不把他吃光”!
        当太阳落山,夜幕下垂的时候,我团在下四圩港登上了准备横渡长江的木船。我们一条船刚好容下十四个人,一上船船老大就操着苏北口音说,我们从哪里打,他保证往哪里送,但是要听他的话,不要乱动,长江的风浪不是玩的。同志们点头称是,并说了些鼓励他的话。我们开始安排位置,船舱里对排挤上十二个人,后两名负责掌舵。干事王泽琛同志自动要求当观察员。他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我的好助手,我乐于他执行这个任务,我们两个肩并肩坐在船头上。
        一叶叶扁舟,从芦苇丛中钻出来,开到了江上,编成战斗队形待命出发。眼前是千军万马,但听不到人们的一点声息,看不到船上的一线火光。此刻江上波浪哗哗作响,仿佛为我们敲打出征战鼓;天上的北斗星异样的明亮,仿佛为我们指引前进方向。我们焦灼地等待着起渡的信号。
        “几时几分了?"“还不到点吗?”船上不断地有人问着。
        起渡的时间快要到了,江上刮起了人们久盼的东风,不大不小,'正是帆船渡江所理想的风速和风向。船老大说:  “毛主席真是洪福齐天,东风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这时在我的脑海里闪过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的历史故事。
        人们渴望着的时刻到来了,时针指向十九时四十分。我方岸上竖起了大红标灯,一排排炮弹在上空呼啸,在对岸轰鸣,突破长江的战斗开始了!顿时,遍江吹起了竹管,万船一起前进。数不清的木船,乘着东风,冲破滚滚波浪,好象离弦的箭一样直向着南岸飞奔。白色的浪花在船的四周飞腾,掩护着高耸于波浪之上的船帆,多么好的保护色啊!敌方的探照灯光一刻也不停地向江面乱照,它好象睁眼瞎子,眼睛瞪的老大,却无法看到在他眼前发生了些什么。    、
        当突击队的船越过江心,接近对岸时,敌我双方枪炮一齐开火。一时遍江火光闪闪,枪声震天,远处传来舰艇的马达响,天空有飞机嗡嗡叫。激烈的战斗展开了!就在这个时刻,谁都想一步踏过江去!不巧,突击营政教张一德同志与六连五班同志们的船,桅杆折断落了帆,船在波浪中打起转来。“怎么办?”同志们正焦急。
        不知那位同志急中生智把被子拴到半截船桅杆上,两个人努力地摇着橹又赶上去了。五连连长单巨田同志的船舵被浪冲垮了,这多么使他焦心呀!他是突击连的指挥员,他的船赶不上去,登陆作战由谁指挥呢?“赶快用背包绳子把舵捆起来”,他的命令一下,战士们立刻把舵捆好,这只指挥船马上恢复了原来的前进速度。二连五班的船正在飞速的前进着,一颗炮弹落到船上爆炸了,船被打掉了一大块。一位战士光荣牺牲了,另一位战士负了重伤,还有两个轻伤。这一下燃烧在同志们胸膛中的怒火更加炽烈了!他们抱着烈士,给伤员扎上绷带,拿起所有的武器,驾着破船拚力前进,直朝敌岸冲去。
        我们船的周围也不断的有炮弹爆炸,拖着红尾巴的曳光弹常常从左右穿过。但没有人去理会这些,只管督促着船工加快速度往前赶。尽管我们拚命地赶,却无法赶上突击队的船,  “哪里打得激烈到哪里去!”战斗的声音给我们指示着方向,激战的地方有自己的同志,有我们的同志就是胜利。
        “啊,我们的标灯。”王泽琛同志兴奋地叫了起来。同志们的眼光立刻集中在江南岸的一盏红灯上——在这辽阔的原野上,冲破黑暗,迎着炮火悬挂在半空的一盏红灯,多么光亮,多么美丽l它的亮光照进了我们的心,照开了同志们的心花。这本是一盏普通的灯,但如今却是我们突破江防的信号,它标志着我们的胜利,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下船的时候,水还是深到胸部。由于兴奋的缘故,人们忘记了渡江前讲过的“快上慢下”的乘船要领,有些争先恐后。缮写员同志为保护自己的钢板和腊纸还喝了几口江水。
        我们到达了红灯跟前。这里刚才激战过,烟火气味很浓,到处有蒋匪军的尸体、枪支和弹药,工事已为我军所占领,后续部队正源源从这里登陆。我们回头望望这“天险’’长江,抬头看看这眼前的明亮的红灯——战斗的信号胜利的标志,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来源:《渤海铁流》

我要收藏
浏览:199次
(0)

相关推荐

  • 晴江秋望原文及赏析

    晴江秋望崔季卿[唐代]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简析 这首诗的意思在初秋的一个晴天在长江边眺望长江.表达了对长江磅礴气势和浩浩荡荡的赞美之情.赞叹长江的一望无际 ...

  • 春节休闲游——一个特别的日子

    大年初三,也是情人节,好日子!江汉路人潮汹涌,本想下午看场电影的,没想到周边电影院都这么火爆,票价也不便宜,下午场晚上场苏打优选附近的各场次没有低于50的,比平时多了不少,好日子加上好片子不嫌白不嫌. ...

  • 【文字】武汉两江夜游

    夜晚.在灯光璀璨时刻,来武汉两江夜游码头,乘上游览船:享受夜晚长江两岸灯光独特的仙境吧! 在船上,人们都拥在船甲板上,感受着长江的宽阔.两岸灯光的魅力,纷纷用手机拍下或录下这美好的时光! 你看:龟蛇两 ...

  • 【解放记忆】靖江解放记忆:横渡长江解放江南

    口述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8军第83师第248团宣传股长李俊海 渡江先锋连顺利踏上江南土地 1949年4月21日,人们期盼许久的渡江战役即将开始.我们83师248团全体指战员,都在紧张兴奋地 ...

  • 观五大旧址,坐游船游两江

    观五大旧址,坐游船游两江 作者:大海 今天武汉比较凉快,本想去东湖绿道骑骑车,但东湖游船又只走短线,不去磨山那边了,也考虑从汉街就骑车过去,但上午的雨越下越大,骑车也不便,所以只好作罢,好久没坐长江游 ...

  • 忆海拾贝 ▏ 初中生参加武装横渡长江

    小时候我家住在长春街长办家属大院,离武汉二中很近.常听大人们讲二中是个好学校:学校风气好,学生成绩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二中.但我却不以为然,我向往上二中,是因为学校有一座露天游泳池. 1949年高 ...

  • 散文《五月赞歌》李俊海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五月乾坤,风和日丽,河清海晏,是华夏儿女们尽情放歌的季节. 五月家园,温情似火,万象更新,是城乡劳动者大显身手的季节. 人们在 ...

  • 您还能记起因走私黄金而坠落的长影红小生李俊海吗?他今在何方?

    昨天,我写了原长影.后大连话剧团老演员刘增庆贴子后,看到评论区网友的留言,大多对他英年早逝表示惋惜,也有网友说刘增庆命运不好.命运到底有没有?信者有,不信则无,就看各个理解和体会了.既然说到运气,倒使 ...

  • 散文《青松岭下探花海》李俊海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岭上人家  摄影 李俊海     青松岭,一个花果飘香的地方. 清明时节,杏花桃花开蕾绽放,一树树的梨花含苞泛白,岭南凭添一片 ...

  • 军事奇迹!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船不是从水路出来,而是从旱路出来

    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就规模而言,这是我军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强渡江河的军事行动.即便是放到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可是就运载工具而言,和1700多 ...

  • 【什刹海四合院】 后海回忆老北京,银锭桥上望碧山

    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顺益兴四合院",每日更新四合院信息.新鲜资讯,北京政策等--记得关注! 什刹海,作为北京最中心的水域,备受北京百姓偏爱,老舍曾经写到: "什刹海畔借着 ...

  • 她穿着这件棉袄,6次横渡长江

    她穿着这件棉袄,6次横渡长江

  • 杨 侯 | 横渡长江在枞阳 1 (红色枞阳叙事)

     横渡长江在枞阳 文 / 杨 侯 1949年,是中华民族开创历史新纪元的一年.时间如长风,岁月如流水,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回顾1949年4月21日我军横渡长江战斗的情景,记忆犹新. 1949年4月20日 ...